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诞生于19世纪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是两门基础而又综合的学科,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理论范式是兼容和贯通的。作为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兼容与贯通弥补了学科壁垒的裂缝,学科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文化人类学若干热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词经过多年的沉寂后 ,在 2 0世纪 90年代方才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内地学术界 ,此前更为常见的是“民族学”、“民族研究”、“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90年代后期 ,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作为跨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社会文化人类学又取得长足发展。本文拟就近年来该领域的概貌和一些热点问题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3.
论比较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包智明19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两门与人类社会研究有关的学科:社会学和人类学。这两门学科产生之时都注重比较方法的运用。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在社会学领域里对不同社会的比较研究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相比之下,人类学却...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门通过对他者的体认来理解自身的学科。因其与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过程相伴相生,从诞生之日起,其学科的定位和合法性就遭遇着来自社会科学主流学科的质疑,“帝国主义侍女”的形象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人类学的学科定位。对西方人类学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在西方的人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的两义性:一方面,人类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一样,以人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因而具有关于“人的科学”的共性;另一方面,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门类,它必须凸显出与社会科学其他门类如社会学、哲学…  相似文献   

5.
施琳 《民族研究》2002,(2):97-10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赫斯科维茨等一批美国人类学家在欧洲学者早期探索的基础上,顺应当时的社会现实,创立了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经济人类学。我们通过对美国经济人类学早期发展阶段的考察,可以看到人类学和经济学这两门学科走向结合的过程,也可以看到早期经济人类学在不同层次上对各种经济类型所做的比较研究。时至今日,这些对我们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另一方面,这些开拓者的研究也为经济人类学日后在更广阔层面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 文化人类学(Cultuial 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Williaw Henry Holmes 1846—1933)首次创用,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在欧洲大陆各国称“民族学”(Ethnology)。近年来,“文化人类学”有逐渐取代“民族学”而成为通用术语的趋势,意指从历史的及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文化。当强调社会制度做为文化的定型的组织或一种符号制度,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rhro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1846—1933)首次创用,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yy);在欧洲大陆各国称“民族学”(Ethnology)。近年来,“文化人类学”有逐渐取代“民族学”而成为通用术语的趋势。意指从历史的及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文化。当强调社会制度做为文化的定型的组织或一种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学与人类学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和人类学几乎都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两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曾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过比较,提出不同的观点。本文从现实的、客观的角度,从学科的历史发展,自身的逻辑发展来分析两门学科在许多方面的交叉性,这对两门学科各自的发展、社会的良性运行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先驱塔尔德提出“模仿律”“单子论”两大理论,成为拉图尔、德勒兹等学者相关理论的基础,并间接影响了卡斯特罗,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学本体论转向的理论发展。文章通过回顾塔尔德学说的核心脉络,指出塔尔德学说避免了结构主义的封闭,以动态视角取代静态视角,关注社会不同层次的能动性,主张社会与自然的一致性,强调重复即差异,为人类学的本体论转向提供理论支撑,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进化论     
背景何谓文化或社会进化论?简言之,它不限于人类学的狭隘范围,而应理解为更加广泛的全局性的观念体系。进化思想是19世纪,尤其是其后半期普遍的时代精神。震动欧洲大陆的革命在19世纪前半期的首先完成,使资本主义文明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和产业方面很快向近代转变的英国,到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达到了繁荣的顶峰。随着所谓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并最  相似文献   

11.
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学科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19世纪以来人类学对宗教研究的情况和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学科的理论来源,学科的建立以及学科发展的三大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时阐释了当前宗教人类学的学科转向,即更关注仪式、关注符号与象征以及强调宗教的“地方性”(Place)研究。在我国,目前人类学对宗教的研究主要关注地方性、小民族的宗教或者说就只关注民间信仰,尤其是其仪式过程,而较少关注跨地域的宗教形式,尤其缺乏对世界宗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作为独立学科是19世纪后半期才正式形成的。20世纪初,西方民族学各流派结合社会学学说陆续传入我国。初期主要是介绍各流派的著作和观点。三十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学者开始结合西方民族学理论着重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西方民族学通过翻译,早在1903年就传入我国。但当时是以“民种学”、“人种学”、“人类学”之名出现的。直到1926年,蔡元培发表了《说民族学》一文,才第一次使用“民族学”一词。以后蔡氏又写了《社会学与民族学之关系》、《民族学上之进化观》,逐渐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说民族学》一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民族学的字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学家让人类学回到其起源地欧洲,在反思殖民主义、民族主义、身份认同、传统与科技、全球化与地方化等诸多概念的同时,系统实践了小型社区的研究方法,坚持地方性实践的千差万别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种种迹象表明,欧洲人类学研究可能预示着人类学学科的一次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14.
哲学人类学──人类学向哲学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西方哲学人类学在本世纪20年代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哲学学科,以德国为中心流传于欧洲大陆,渗透到英美等国,对前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人类学研究是作为人类学前提的知识,探讨构成人类不同于其他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为多种多样的人类学和人文学科奠定某种统一的基础。哲学人类学的产生反映了一种哲学发展的趋向、一种人类学发展的趋向,是人类学应时代的潮流向哲学的回归。一、人类学的哲学渊源“人类学”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字面意思是“关于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在被引介到中国的过程中形成了布斯式社会调查、社区研究和唯物史观社会调查三大社会调查传统。通过回顾对三大社会调查传统的研究进展,我们发现相关研究呈现多个学科参与讨论的局面,且运用史实考据、诠释解读、实证研究等多种分析范式。本研究以中国社会学社会调查传统为例,在对三个不同的社会调查传统脉络作了回顾和分析之后,提出“知识—社会”互动的知识生产机制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学科史书写方式。文章从发轫、本土化和社会影响三个维度回顾了中国社会学社会调查传统的早期发展历程:发轫于民族危亡之际,社会学研究和社会调查本土化的追求,以及以改造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的的社会调查的社会影响。最后,研究表明,发掘中国社会学的社会调查传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启发社会学如何服务于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欧洲百年大霍乱波及沙俄殖民统治的中亚地区,1892年发生于图尔克斯坦总督府所在地塔什干市的疫情非常严重。由于传统疾病观的根深蒂固,导致沙俄政府防疫措施实施不力,进而演变为“霍乱骚动”。文章聚焦沙俄政府应对霍乱的社会影响及其殖民主义医疗意识形态因素,梳理沙俄政府防控措施实施不力而导致动乱的事件过程,总结事件发生机制。研究旨在拓展中亚医学社会史研究和医学人类学研究新视角,为理解中亚社会变迁、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政策咨询。  相似文献   

17.
刘华 《民族学刊》2017,8(6):23-29, 102-103
本文从利奇与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论辩出发,尝试性地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定义”性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注释”性特征对西方人类学与中国早期人类学的不同影响,认为中国早期人类学家即便曾采用西方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式,由于在对待这门学科的前在立场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在人类学的学科实践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即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把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重新注释、解释整体性观念下的“中国”——此“中国”并非仅仅是民族国家系列中“一国”的政治地理概念,它还包含着从自身历史与文明中承继而来的对生命及世界的整体性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开端作为一门学科的人类学起源于19世纪。这是一个生物学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生物学知识上的巨大进展把西方的形而上学从神学变成了科学,这一过程的积累随着达尔文明确地确立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而达到顶点。人类学深深植根于这一生物学传统之中,但是从开创伊始,它就接受了其他的、特别是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人是神话的制造者;人是创造者;人是习惯和习俗的囚徒。在很多年里曾作为人类学研究领袖的艾尔弗雷德·克罗伯已经指出,虽然人类学在今天被看成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它的根源在于人文研究(历史、哲学、神话)  相似文献   

19.
序言一个世纪以前,当美国考古学民族学皮博迪博物馆成立时,新生的人类学能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存在并繁荣起来,完全是不得而知的。人类学的主要竞争者,研究人类历史和风俗的民族学确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而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那时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社会人类学则正在草创时期。过去的一百年里,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是在它们的姊妹学科及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人类学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在传统上把自己定义为研究“原始”或“异域”社会的学科,包括研究西方社会的乡村社区或少数民族。自从马林诺斯基(又译马林诺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译者注)革命以来,这个学科的合法性一直建立在单一的基础之上,那就是在一个界线分明的田野地点里运用长期参与观察的技术。目前,虽然我们相信这种人类学还能在当代世界存活,①但很多人开始担心,由于人类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在当代世界岌岌可危,学科的命运也将朝不保夕。我认为这种论点乃是出于对当前的全球化过程及其对世界上不同文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特别解读。全球化理论植根于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