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的社会构成和自然构成无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人口自身的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男女性别是人口的自然属性之一,性别构成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而种的蕃衍过程则同人口性比例状态十分密切。 在人类结束了群婚家庭和对偶家庭之  相似文献   

2.
人口的再生产过程与社会生活方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制约着人口再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另一方面,人口再生产也影响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研究生活方式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和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它是随着人口再生产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人口年龄构成资料进行分析,是制定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现根据199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对重庆市的人口年龄构成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口再生产和消费资料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人口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高低、消费资源的配置、消费结构调整和消费模式的选择等受人口总量及其结构的制约。与此同时,消费亦即保障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人口总量及结构在一定的消费总量及结构约束下进行再生产及再调整。湖北是一个有着五千余万人口的内陆省份,人口发展及消费发展程度如何,直接制约着湖北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湖北人D发展及消费现状的基本特征1、人口数量控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人口总量仍超计划增长。湖北人口的发展在经过第一次增…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的出生和老一代的死亡,新一代更替老一代,从而实现人口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即“种的蕃衍”的循环反复过程,也就是构成了人口自然变动的过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已经实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由于人口再生产是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并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的、经济的、生物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人口再生产不可避免地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已经成  相似文献   

6.
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重要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是决定人口再生产的,因为没有物质资料的不断生产和增长,人类就不能延续至今和不断发展;但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再生产会对物质资料再生产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所以,在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执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  相似文献   

7.
性别是人口最基本的自然属性。性别构成是人口的基本构成之一。人口统计学中常用性别比这一指标(即100个女性所对的男子人数),来表示一定时期在一定区域内所居住的常住人口男女两性之间的数量关系。性别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婚姻、生育,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再生率速度。从而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甘肃省人口性别比例的演变、现状及其特点的分析,找出影响本省婚配活动的人口性别比例因素,以求对我省人口性别比问题有一个新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的家庭还是社会的基层经营单位和基层教育单位。家庭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人口再生产方式决定家庭的产生、发展,决定家庭的数目、家庭的规模和家庭的类型构成等的变化;而家庭数目、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等的变化又反过来对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无论是在延续人类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方面,还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方面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广西解放以来的户口统计资料和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广西的家庭数目、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等家庭状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上作一个短镜头观察,在我国,由于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这“两种生产”之间缺乏协调和有效调控,反映到人口增长和国家财政之间失去平衡,长期存在着“人财失衡”。为此,我们感到有必要从人口与财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建议开展人口财政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因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哪里转移?如何转移?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 按照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理论,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生产力结构中和生产关系结构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联,不停顿地循环周转,不停顿地进行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们互相依  相似文献   

11.
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再生产机制.我国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张,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人口再生产转型是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基本战略系统运作的焦点,只有用科教兴国的方式转变人口再生产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中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政治制度、婚姻制度、继承制度以及生育政策等会对人口再生产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非正式制度中的生育文化和生育观念也会对人口再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时正式制度甚至是通过非正式制度来发生作用的。因此,应当重视通过调整制度的设置来调节人口再生产。  相似文献   

13.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发展是指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即人口自然的再生产和人口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女性教育水平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都起着直接的重大的作用出发,对妇女教育和妇女教育政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控制人口增长,关键在于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由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决定。而影响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的因素很复杂,既有自然方面的,各人口构成状况,总人口规模,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育龄妇女的人数及占总人口的比例,育龄妇女的年龄构成等等;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开展人口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加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人口管理的特点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中不可分割和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生产都需要管理,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后者的管理比对前者的管理还要复杂和重要。比如,在一定时期中,物质资料生产的数量可以预测,质量可以订出标准,构成也可控制,而要预测人口的数量,规定人口的质量,控制人口的构成,却不那么容易。因为,人口再生产具有如下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一价值是生产和再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及其各构成部分在再生产过程内的经济职能和运动形式,制约着价格的形成和运动,制约着价格对于价值的关系。因此,离开再生产过程,去研究价值同价格的关系问题和价格形成问题,是得不到正确解决的。商品的价值由c、v和m构成,在再生产中,它们的经济职能和运动形式是不相同的。c的职能是从已实现的商品价值中,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v的职能则是把已经花费了的劳动力再生产出来。虽然一个是关于生产的客观因紊,另一个是它的主观因素,但它们都是简单再生产的必备条件,因而形成共同的运动。如马克思所指出: “这个价值部分的独立化,在现实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7.
艰难的起步长足的发展——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人口学发展概观田青民族人口学主要研究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民族构成,各民族的人口构成,各民族的人口再生产特点,各民族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过程,以及民族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发展是指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即人口自然的再生产和人口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女性教育水平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都起着直接的重大的作用出发,对妇女教育和妇女教育政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再生产方式转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文章主要以2000—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准出生人口比例、人口净再生产率、人口内在增长率以及人口惯性等人口再生产指标分析中国人口再生产方式的历史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孩次递进人口预测模型,对未来中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和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人口内在增长时期,人口增长过快,在人口内在衰减时期,人口衰减也将具有过快的特征。由于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趋势不可避免,2022年中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中国总人口负增长将处于超低或极低生育率条件下的加快人口负增长,同时也是区域很不平衡及城乡人口构成发生重大转变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世界各国对高智能人口再生产问题即人才人口再生产问题日益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1996年以来的年度报告主题已逐渐从生殖健康、两性平等、人口和环境,转向贫困人口和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