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修辞学是近些年法学“知识增长”的亮点之一,法律方法论的研究也把它作为基础性学科。把法律作为修辞是法律修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法治不可缺少的思维形式。法律语言是法律人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法律修辞方法是实现司法公正的路径,尤其是把法律作为修辞,是对把政治当成法律的挑战,因而法律修辞学的研究将开拓一个实现法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中国修辞学研究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文论附庸状态,建立起独立的现代修辞学学科,实现了中国修辞学从"文论附庸"到"独立学科"的转型。《修辞学发凡》因为其语言本位观、科学方法论和完整而新颖的理论体系得到学界广泛认同,担当了完成中国修辞学研究重要转型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修辞学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语用学和修辞学的关系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各种科学互相渗透、新兴学科异军突起,不断地冲击传统的学科。近年来语用学的兴起,引起了语言科学内部有关学科的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语言的方法和角度。由于语用学试图研究语言运用的各个方面——从语言交际的条件和规律、话语构成一直延伸到语言运用的效果,因而语用学大有吞并修辞学之势。于是,“语用学和修辞学的关系是什么?”的问题摆在语言工作者面前了。 对此,我们的认识是:语用学和修辞学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的科学化”是90年代修辞学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评价80年代修辞学的成就,是认识修辞学科学化的前提。认为80年代修辞学“陷入困境”的说法和后来的”后期困境说”都有欠公允。科学的方法使90年代修辞学走向进一步的科学化。80年代修辞学一直重视方法论。90年代修辞学更应重视方法的创新、方法的改进、方法的选择和评价。认清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加快修辞学科学化进程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界,不少同志现在认为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实际是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修辞学应该现代化。如何使我国修辞学研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功能,从而弄清什么是修辞过程,什么是修辞现象,才能科学地确定修辞学研究对象,明确修辞学的研究功用。语言的功能有哪些呢?与修辞学研究的关系怎样呢? 一、语言有统一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它是人类交际和思维最主要的工具;而修辞学要研究“语言·思维”这统一体运动中的信息加工质量和表达效果。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从语言的起源上,宏观地论述了语言交际功能与思维功能的统一。我国著名语  相似文献   

6.
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常常被忽视。然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语言研究、获得可靠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首先对研究方法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了阐释。然后,探讨了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研究方法的分析,归纳出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方法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即解释性、演绎性、形式化和最简单化。从方法论角度讲,这些特征也是语言研究中的指导原则,从而使语言研究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对修辞学的了解和认识,从语言功能、方法论和信息功能三个方面对现代修辞学与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异同之处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认为,现代修辞学是对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修辞学也体现了对西方古典修辞学的承袭与补充、挑战与否定。  相似文献   

8.
修辞学界,不少同志现在认为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实际是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修辞学应该现代化。如何使我国修辞学研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功能,从而弄清什么是修辞过程,什么是修辞现象,才能科学地确定修辞学研究对象,明确修辞学的研究功用。  相似文献   

9.
修辞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21世纪发展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修辞学研究的历史经验:一、社会需要是修辞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力。二、中外文化的碰撞交融促进了修辞学的迅速发展。三、充分认识修辞学的性质特征及研究方法。本文还着重对21世纪修辞学发展作了前瞻。本文认为:一、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如信息技术、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的发展,对修辞学的进程提出了新要求。二、世界范围内重视语言使用的浪潮对修辞学发展有新的推动。三、改革开放对修辞学发展有进一步的促进。修辞学研究若能符合和跟上时代要求,就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科学的方法对一门学科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出发,总结了20世纪修辞学界对修辞研究方法的创立、继承与创新,阐明了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在语言学、修辞学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方法,为中国语言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是其后期哲学思想的精华,他从日常语言人手对语言意义作出经典阐释,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哲学观,而且对修辞学的哲学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中对意义使用的语境、目的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概念的阐释无不蕴涵着修辞哲学思想,对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贡献.从分析“语言游戏”三个特征出发,进而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上论述了“语言游戏”所蕴涵的修辞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论古汉语比较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古汉语比较修辞学傅惠钧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修辞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便形成不同类型的修辞学体系,如描写修辞学、生成修辞学、信息修辞学、模糊修辞学、统计修辞学、比较修辞学等等。古汉语...  相似文献   

13.
语言相对性问题是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始终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语言相对性原理则成了这两大学科的经典理论.跨语言比较分析的方法论思想为语言相对性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人类语言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意识到,语言相对性必须同认知相对性和文化相对性建立相互联系,对后者亦需作出充分的跨文化比较,形成类型学研究方法.随着批评性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兴起,语言与思维和文化的关系问题开始为社会语言学家所关注,科学话语的经验研究不仅对社会语言学,而且对人类语言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修辞学以修辞为手段,寻找“最佳”的劝说方法,目的是说服听者,彼此沟通。达到同一,是一种方法论。西方修辞学核心内容——修辞即劝说方法研究。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PAC分析理论与西方修辞学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修辞主体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修辞策略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高校心理辅导员的修辞技巧,增强心理辅导的说服力及影响力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滋养了四代亲传和再传弟子,泽被所有修辞学人。今天我们纪念它出版90周年,不仅是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巨著的修辞学思想,而且也是为了宏扬陈望道的学术理念,完成其未竟的修辞学事业。在学习《修辞学发凡》的过程中,我们有三方面的体会:一是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二是注重修辞学方法论研究,三是要有科学的修辞学批评。  相似文献   

16.
论修辞策略的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修辞策略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人们的认识、理解却并不一致。科学界定这一概念是当前修辞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修辞策略是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说写者为顺利达到交际目的,努力适应听读者而选择和运用修辞手段的一种谋略设计。这一定义中包含语言交际活动、交际目的、适应、修辞手段、谋略设计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给修辞学下这样一个定义:修辞学是对说话人、题材、目的和读者之间关系加以思考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修辞学是与生态学科学相对应的、使用语言手段的学科。修辞学和生态学都是强调环境条件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性影响的学科。我们研究一篇演说或者一种有机体的时候,无论是社会背景或者历史背景,都甚为重要。修辞学象  相似文献   

18.
对方法和方法论原则的高度重视,是20世纪语言学的一个特色。方光焘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作为方门弟子王希杰秉承这一治学传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处理丰富复杂的语言学语料,建构了“三一语言学”理论体系。其方法论原则是:简单性原则、语言与言语区分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原则、三一语言学是方法论之学。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强调语言是以多种变异形式存在的,认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有序异质体"。从方法论视角分析,语言变异研究分为定量范式和定性范式两种,两种研究方法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语言变异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其严格的方法论,特色之一就是注重收集和分析活生生的、使用中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探讨了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两个阶段使用的具体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修辞学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学是一门通过具体的语言操作以达到说服目的的学问。修辞所凭依的机制,一是语言的内在选择机制,二是或然式证明。语言是意识形态的实现方式,这使修辞学成了意识形态的重要实现策略。意识形态在修辞活动中的运作,是通过具体的语言修辞方法和修辞证明来完成的。修辞学和意识形态都是重要的话语实践活动,充分认识二者的紧密关系,可以为现时代的意识形态研究和传播工作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