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但只有马列主义者 ,才真正明白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项“对待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真正深入人心,被社会普遍承认?如何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更好地付诸于当前精神文明实践,内化为人们行为的自觉道德意识而不流于空谈?笔者以为,这就有必要深入探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这一关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地位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3.
“主体”虽死,人未终结——评现代反人道主义之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阁 《学术研究》2000,1(7):19-25
现代的反人道主义并不真的主张反人道或非人道,它反对的只是近代的人道主义。它是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人道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它在消解了人的“近代形象”之后所剩余的人的形象与萨特等现代哲学家们所主张的人的形象是一致的,即都视人为生成的人。虽然均对人作了生成的理解,但马克思与现代的其他哲学家又有所不同,前者所理解的生成的人才是真正现实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人道主义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姚顺良 《中州学刊》2008,2(1):157-160
戴维·埃伦费尔德的《人道主义的僭妄》,是西方生态主义由经验研究发展到从哲学世界观高度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反思的代表作之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同以埃伦费尔德为代表的西方生态哲学之间的根本分歧,主要体现在如何看待生态保护的哲学基础、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和实现生态平衡的实践对策三个方面.只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坚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提升,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真正途径.  相似文献   

5.
启蒙的自主性这一概念表明,启蒙只有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基础具备的条件下,才是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前提。中国的“五四”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启蒙,而只是文化启蒙。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进行的工作是社会基础与社会启蒙的双向建构。中国真正的、全方位的社会启蒙只是在今天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6.
罗文东 《学术界》2005,3(4):44-5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而且将它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样,在当代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文学主体论的学术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纪人 《河北学刊》2005,25(1):142-147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学主体论虽然客观上对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决定论形成了冲击,但从学术上反思,它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从主、客体辩证关系看,创作主体只有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才可能成为主体,但主体能动性也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或荧的规律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对象主体"的提法和"实践主体性"与"精神主体性"的区分都是不确切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体,作为主体的人性也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只有建立人性的历史观,才谈得上解释人的主体性。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主体论基本上是从原子式的人出发的,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呼唤人道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人道主义不是医治社会百病的灵丹妙药,离开根本问题去抽象地谈论"人类之爱"更是苍白无力的。人道主义的范型结构以一种普遍的人的本质为基本前提,是"性本善"的主体经验主义,其实主体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物。在肯定人道主义反封建精神的同时,需要批判其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共享发展理念是一种正确回答劳动机会如何平等、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地位和作用如何保证、劳动关系如何协调和谐、劳动成果如何公平分享、劳动价值和社会财富如何有效支配、劳动者劳动权益如何保障、活劳动与资本如何有序结合等基本问题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态度。只有当摆脱了资本逻辑的桎梏和劳动异化的奴役,劳动者真正成为了自己劳动的主人,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以及各种形式的劳动对象物的时候,这时的人民才从资本奴役的必然王国进入到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了,人们才可以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和劳动成果了",保护劳动所得"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只有在全体劳动者面前构筑起共同拥有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社会基础,劳动者才能在劳动价值创造中真正平等地实现价值创造主体与自己人格主体的完美结合,美好生活的多样性合理需要才能在自己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中得到满足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和资本运动逻辑的考察与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现实的描述与破解存在的秘密的统一。它为缩短和减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和实现人类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也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深层的存在论解释。《资本论》表明,马克思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人道主义”或“现实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1844年使用的一个特定概念。这个概念同马克思早期的其它概念一样,近几十年来在西方遭到肆意曲解和滥用,就是在研究者们中间,对之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只有具体而深入地考察马克思这个阶段的思想发展,特别是它同费尔巴哈哲学的联系,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 1844年,是马克思完成世界观转变而着手创立自己理论体系的始初阶段。正象列宁所说的,“马克思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关于“真正的人道主义”概念,正是在他“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的时期所使用的一个特殊概念,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理论的和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体系,中国革命道德以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为指导,并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而产生、发展和完善。同时,它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创造性的超越,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道德体系。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塑造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的基本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2.
曹植诗文蕴涵的道德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植重视立德 ,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持不渝。曹植诗文中蕴涵的道德内容 ,主要是传统的儒家的伦理道德 ,注重的是现实的人与人的关系。具体表现是 :立德与立功相结合 ;德性与人性的统一 ;浓重的宗亲伦理情思 ;重信义轻利害。曹植能把道德内容和艺术表现融为一体 ,这主要是源于他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3.
张楠 《学术探索》2012,(7):126-129
能够看清历史潮流,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孙中山,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他的革命坚定性,主要表现为能够高瞻远瞩,确定并勇于实践革命理想,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成功面前淡泊名利。孙中山的革命坚定性是他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何香凝的绘画艺术与革命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樑 《文史哲》2004,(2):86-91
何香凝不仅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而且也是著名的革命女画家。她60多年的绘画艺术生涯,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尽管每个时期的画作与题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艺术生涯也始终与当时的革命斗争紧密联系并交相辉映。她服务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画作,总是充满着革命激情与浩然正气,从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和崇高气节。何香凝半个多世纪在美术创作道路上与时俱进,其绘画作品反映了近现代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及她本人多姿多彩的战斗历程,堪称为"史画"。  相似文献   

15.
就李明辉先生申发的第二代新儒家"儒家可以开出民主"的观点进行辩驳,指出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天赋等差"与民主的基础即天赋人权思想有本质的冲突,因此不能从实践上导致所谓"道德主体"向"政治主体"的必然演变。同时,人并非仅是一个所谓道德实践主体,人类社会的构成及进步也并非仅是一个道德使然,新儒家从道德开出民主的观点与史实不符。但儒家对于中国的民主建设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6.
科西克的真理观主要是在马克思实践观点和存在主义观点的影响下提出来的.他在把人理解为实践的、生成的存在的前提下,提出了真理的生成论观点,对真理的生成特性和生成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把实践区分为革命批判的实践和直接功利主义的、拜物教的实践,对资本主义社会伪具体世界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尽管由于受存在主义思维方法的影响,科西克无法真正实现对世界二元分裂的批判和超越,但他关于人的生成和真理生成的观点,对我们摆脱传统认识论思维方式的影响,还是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与人类道德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最活跃 ,最革命的生产力 ,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伟大动力。科技的发展能扩大伦理道德领域 ,促进社会道德的变革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进步开放的伦理道德氛围有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 ,封闭、保守、反动的伦理道德会阻碍和窒息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良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篇“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一语,本义指人本然之善心,置重于个人天赋所具之性,并散发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心”。考察孟子“性善”论和“四心四端说”,探求其良心观的践行之方,可以证明孟子良心观之于个人成善、成德的内在致思理路。  相似文献   

19.
管子"以人为本"思想范式的建构及其治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时期,管子为了实现齐国富强图霸的政治目标,主张"以人为本",这是一种时代进步的反映.管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提高了人民的社会地位,减轻百姓负担,修政惠民,关注民生,大大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国家的振兴与富强.他的"人本"治国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关于人的理论都是对人类幸福的关切,这种关切一方面是审视现实生活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追求目标。马克思在对当时德国人民的生活状况的分析否定中阐释了科学的幸福思想,即幸福是在人类消解专制制度的笼罩下,摆脱了人在劳动中的异化的一切束缚,而达到自身全面发展的和谐状态。对这一理论的深刻解读,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和当下人类的生存境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