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20世纪初以来,传播学的学科知识谱系一直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但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其学科的合法性仍然被学界质疑。本文以学科互涉、知识越界和学科规训三个关键词作为研究视点,深入探讨了传播学知识谱系生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学科互涉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存在着学科互涉情况,但在研究层面上也有明晰的区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中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互动和对现实实践直接指导层面、研究对象主体层面,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层面与其它学科作区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区分于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读者互动参与创作,这是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趋势.西西的小说召唤读者积极参与幻想,形成了想象增殖文体.她在卡尔维诺基础上创新,共同之处在于组接故事片断,故事增殖发展;不同之处有三:一是"蝉联"主位推进和"递归性"增殖的差异,二是艺文互涉与文本互涉的差异,三是读者主动和与被动参与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曾军 《云梦学刊》2006,27(4):14-16
当“当代学术史”作为一个问题突显出来时,其自身便包含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难题。比如“学术史”问题,当我们视学术史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时,它是学术、思想与文化的模糊指涉;而当我们视学术史为“研究之研究”时,它则更多地指单个的学科史、问题史的梳理。那么,我们对“学术史”的研究如何才能在这种“总体性的学术史”和“部门性的学科史”间保持应有的张力与平衡?这是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在当代学术发展中,科际整合、学科互涉而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史”研究的困难。正如朱丽·汤普森所说的,“传统的学科研究已经导…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Intertexuality),也有人翻译成"文本间性""文本互涉关系"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互文性"诞生于1960年代,"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1].  相似文献   

6.
2泄纪二三十年代,钱基博在写作系列文学史论著时.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文学史"书写关注的核心是什么:文学史、文学、文之间的关系如何.钱氏指出,近现代学科体系中的"文学史"与中国学术传统中的"文苑传"存在根本区别:传统的"文苑传"以生产文学作品的"人"为中心,"文学史"则以知识本身为核心,关注的是"文"这一类知识.钱基博还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的本体、"文学史"的书写范式等问题.钱基博结合中国学术传统中的相关概念,将现代"文学"学科分为三个层面:文--零散的知识,"文学"--"文"这一类知识的谱系归属."文学史"--"文"及"文学"等构建起来的知识统系.由此,钱基博清楚地厘定了"文学"学科的研究本体及"文学史"关注的主体.对现代"文学"学科的生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新一代学科带头人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21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才竞争会更加激烈。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没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就没有一流的学科,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而学科带头人又是学科学术队伍中的“领头羊”,因而培养造就跨世纪的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不但是关系高等学校实施“211工程”成功与否的头等大事,而且是关系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件根本性的大事。本文就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中培养造就新一代的年轻学科带头人的问题发表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供讨论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8.
博尔赫斯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叙述风格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哲理性,融现实与幻想、真实与虚构、叙述与评论于一体,这就是"博尔赫斯式风格".他认为小说是一种叙述,为了叙述之便,他一反传统的小说叙事观,在小说中运用文本互涉、开放式结构、迷宫叙事、无限性叙事、双重叙事等多种方法,使其具有一种强烈的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9.
李金辉 《北方论丛》2004,(3):106-108
科学哲学的定位问题必须从学科的角度加以分析.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中一直有逻辑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两种传统,前者主张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phy),后者主张有关科学的哲学(Philosophy ofScience).科学的哲学从元学科的角度认为科学就是元学科,即物理学和数学.一个是元内容,一个是元形式.科学哲学就是元学科的哲学.有关科学的哲学,认为从学科群的角度看,科学是以学科的相对独立性为基础的,以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学科域"动态的学科分化和整合过程.科学既包括学科(不同)的分支,又包括学科间的一体化趋势;既有经典性的学科,也有处于研究阶段的研究性学科.科学哲学既包括学科哲学,也包括跨学科的哲学.学科哲学是有关科学的哲学的过度形态,是暂时的,而跨学科(学科域)研究代表了科学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的跨媒介叙事——以西西小说《我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媒介时代,跨媒介叙事成为文学转型的新路径.西西小说<我城>的自绘插画虽被已有研究所忽视,但这种图文互涉文体正反映出形式变体的新趋向,其创意可归结为四点:一是单图趣味与话语创意的交融,二是单图抽象与话语旨意的共生,三是图文的"慧童体"风格融合,四是连环分镜头与时空结构的交织,这体现出小说的后经典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不仅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而且各地区也加大发展科技的力度 ,科技城建设就是一种方式。本文以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二维聚类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省区科技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 ,并分别从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分析了科技的区域集聚现象 ;还对比了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分布状况 ,并分析了其成因 ;在概括区域科技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后 ,就合肥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景华 《兰州学刊》2007,(10):181-184
通过对陶渊明家庭人伦关系的考察,充分揭示以往陶渊明研究中那些习焉不察的情感世界:陶渊明的孤独同其缺乏异性的精神支持有相当关系.陶渊明诗中对古代列女的钦慕显示了他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流派、范式及中国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诸多学术流派,可梳理归纳为均衡和非均衡两种战略范式。从实际经历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始终奉行一种发展战略并以一贯之并非明智之举,也鲜有成功的;相反,依照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合该阶段的战略往往成效显著。就中国而言,过早放弃非均衡发展战略范式并不明智,尽管这一战略实实在在引发了诸多弊端,在国际均衡发展范式压力下显得与世界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还在侵蚀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行带来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一种发展战略范式又简单地选择另一种发展战略范式,而是应该选择一组发展战略范式集合,利用这种发展战略范式的组合实现最佳发展战略成效。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生长及人的成己均视为一个自然→"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循环发展历程,倡导了一种理与欲、德与福、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活泼充实的、直面生活的伦理。从而恢复了在宋明理学那里遗失的先秦儒学的原初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三个前所未有”和“四个基本确定”的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和教师强力推动、学科基础建设和学科支撑的互动、教学改革的合力是成功经验,但还有很多要做:面对课程教学本身、媒体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现实挑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国家严格的督察下,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创新,增强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实现该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力图从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对肯定的理性的批判与对否定的理性的张扬中,探讨二者的成功与失误,以及如何实现对二者的超越问题。这种研究,对于确立正确的理性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推动科学、文化、社会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