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粤方言代表的广州话和普通话一样,有着一大批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格词语”。这些词语的结构、语用和语法功能和普通话成语有不少相同点,充分显示了方言和民族共同语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广州话四字格词语的语源和词素构成有着鲜明的地域和人文色彩,使其表情达意甚为生动传神,幽默隽永。  相似文献   

2.
广州话二字格词语取材于粤语区人民的日常生活 ,具有浓厚的百越人文色彩 ,是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广州话三、四音节的惯用语一样 ,在结构上具有稳定性 ,在语义上具有凝固性 ,在句法上兼备词和词组的特征 ,在风格上属于口语范畴。由于其音节结构和使用特点都很接近汉语双语音节词 ,因此“词化”程度颇高  相似文献   

3.
广州话里活跃着许多三字格惯用语。就语法功能而言,它们介于词和词组之间,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其构成和语源则蕴含着浓郁的广东社会的地域和人文色彩;在语意和语用方面则大多表示贬义和讽刺的意味,颇具幽默、诙谐的特色。对比并分析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可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脉络。  相似文献   

4.
[v]非全浊音声母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话合口零声母字的第一个音素[u] ,在山西方言中全部或部分地读作[v] ,有的同志认为,山西方言中的这个[v] 是全浊音声母。笔者经过较为仔细的考察,发现山西方言中含有[v] 头的字与北京话中的合口零声母字,无论历史来源还是从中古到现代的声调变化,都基本是一致的。因此认为,山西方言[v] 头字的[v] ,与北京话合口零声母字的第一个音素[U] ,其音值及在音节中的地位基本相同,应当看成韵母的一部分,而不应当看作声母,更谈不上是全浊音声母  相似文献   

5.
又读,即一字读多音而意义不变。本文阐述三个问题。一、广州话必须规范,又读不利于规范,防止音读混乱必须审辨又读。二、构成又读原因主要是传统读音和现今通行读音有差异,不同声调,不同声母,有无u介音、古影母今读舌根鼻音声母,等等。三、审辨又读以今读为主要根据,但必须充分运用古音。常用字古音与今读相同可列为正读,古音与今读不同可备注又读。不常用字可类推古音确定正读。本文剖析《广州音字典》410多个又读字,在两读中分别主次,清理误音,规范今读与古读。  相似文献   

6.
谐声字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上古声母究竟有没有复声母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如何处理谐声关系的问题。古有复声母这一观点目前在谐声材料的性质、谐声原则两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古无复声母的观点同样存在着某些理论缺陷。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们还应该对谐声材料进行进一步科学、系统地整理。  相似文献   

7.
北京话中/η/只作韵尾,而湖北鹤峰方言中出现了其作声母的现象。我们试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描述,并分类举例说明。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这一现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湖北鹤峰方言中舌根音声母/η/正呈逐渐丢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庚韵系庄组声母字",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无法回避且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学者对此作出阐析和研究,笔者有意对前贤的结论进行补充并提出质疑.本文的结论<广韵>成书之后,庚三庄组声母字完全与庚二庄组声母字分化,剩下庚二与庄组声母字二等相配.邵荣芬先生<切韵研究>引用的安南译音时代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9.
水书是水族十分古老的文字形式,近些年对它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这些研究的着眼点主要还是字形和意义,其实水书还承载有其他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水书所携带的古音分析,并将之与汉语古音进行对比,既能对水书"二十八星宿"所携带的古声母做一个粗略总结,又能对今后古汉语研究起到一点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表示引进交付、传递的对象或受益者的与格介词,广州话中的“过”至晚于明末清初便已经出现,在明末至清末的几百年间.“过”的使用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而“畀”作为与格介词的用法直到清末时期仍然相对少见。与格介词“畀”自产生起就处于与“过”竞争的变异状态。自民国中后期开始,广州话的与格介词“过”便呈现出被“畀”取代的趋势。“过”和“畀”的变异既是语言自身演变规律的体现,也是语言运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古声母中的全浊音到了《中原音韵》时代全部变读为相应的清音声母。其规律是,原全浊塞音与塞擦音平声字归同部位的次清音、仄声字归同部位的全清音、擦音多清化为同类清音。这一规律在浊音发生清化的方言中大都适用,但在湘方言三堂街话中,中古全浊声母多读为零声母。这与浊音清化的规律不符,也与湘方言其他地方读音相异。这是声母受主元音或介音的影响,或同化或异化的结果。这一特殊音读现象有助于我们重新探讨中古喻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全面考察中古四声次浊声母字在五华话中的声调演变。分四个部分:一、五华话的声韵调系统和考察声调演变所依据的统计分析原则;二、三部分,对中古约1200个次浊声母字在五华话中的声调演变进行统计分析,展现考察的结果;四、结论  相似文献   

13.
“怕”类词的肯定式引申出“判断义”,在许多语言中常见(如英语I am afraid),但广州话“慌担心、怕”的否定式也引申出“主观判断义”,值得重视.广州话的“慌”前加表否定的“唔不”组成的“X唔慌Y”格式,是从否定的角度,表示言者对命题之可能性的断言性主观判断.此用法的“唔慌”已虚化为词,在句中属于命题外成分,是高一级的谓语.作为陈述句,“X唔慌Y”没有肯定式,句子表肯定义还是否定义,取决于Y成分的形式.该格式体现出言语的交互主观性功能.“唔慌”的虚化有其外部条件,更有其语义基础和动因,其虚化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客家话各方言点知章精庄四组声母的状态及其演变,指出客家话不同方言点四组声母的现状是同一初始状态进一步演变的结果,并结合历史和现实的语言材料对演变过程作了细致的阐述,据此确认唐代后期至宋代初期为客家话和北方话分离的年代  相似文献   

15.
在粤东闽南方言汕头话中 ,中古浊声母字除了上声之外 ,平、去、入三声字调类分化基本上是不论全浊、次浊均读阳调类 ,但上声的次浊字却读阴调类。而中古浊声母去声字又有读阴上和阳上的现象。本文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考察分析 ,并跟厦门、漳州、泉州和广州等方言的类似现象作了比较研究 ,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古汉语36声母5音8大系,同系内部的几个声母皆可互转。我们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这一重要的语音规律。从汉字的谐声关系、古注、古书异文等十多个方面论证这一规律。利用它去认识和解释有关的语言现象,帮助我们从理论上解决古书中、大学中学教材中许许多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辨普通话平、翘舌声母的字,不一定要立足于普通话自身,也可以立足于方言与音韵,从音质和音类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王琦 《延边大学学报》2023,(1):68-75+141-142
“训民正音”对丰富、发展朝鲜民族文化和语言有重要意义,是朝鲜历史上的划时代大事,促进了朝鲜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然而围绕“训民正音”的创制始终存在多种争论。世宗对詹事院的设置、《雅乐》的修订、《新撰经济续六典》的编撰以及贡法的修订等四个重大事件的处理,彰显了其确定目标、选拔人才、展开讨论、注重实践的鲜明理政风格。以此视角重新审视世宗对音韵学的研究和派遣弟子赴明学习汉语这两个典型事件的互动关系,可见世宗决策这些重大事件的过程与集贤殿学士们的深度参与密不可分,同时多重史料的解析也可在时间轴上得以互证,其与“训民正音”创制时间节点高度吻合。这些最终都明确指向“训民正音”的创制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是世宗与集贤殿学者合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从音韵学角度分析吉安方言语音,其中有许多古音遗迹.本文拟选古"精清从"三组字来考核吉安方言语音的声母表现,并且与今音一一对应比较,从而分析音韵学关于上古声母的重要论断在吉安方言中的体现和差异,进而探究"精清从"三组字声母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郭店楚墓竹简中的565组通假字,可知郭店楚简中的通假字反映出的上古音声母的使用情况有四种:(1)全清、次清混用;(2)清浊混用;(3)照二归精;(4)照三归端.以此与已有的楚简研究、传世文献研究成果比勘互证,可证以上四点并非楚方言的声母特点.同时又指出利用出土材料确定方言声母特点时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语料的复杂性;(2)其他地区语料中声母的亲疏关系;(3)两汉时期某方言区的声母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