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学铁的人生观、文学观与《激情时代》全盛镐著雷子金译一我国朝鲜族小说家金学铁(1916-)于1986年8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激情时代》,是其代表作之一。它既相当形象地展示了我国朝鲜族的抗日武装斗争的风采,又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思想、艺术情趣和美学追求。它不...  相似文献   

2.
小说观念是小说家对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总体看法,包括小说家的哲学、美学思想,对小说社会功能的认识,所恪守的方法原则等许多复杂内容。小说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小说家和读者美学思想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在艺术创作中无所不在,渗透在作品的思想、形式、风格之中。各个历史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小说观念,有贡献的小说家们的各种小说观之间存在着沿革关系。艺术是一条历史长河,小说观念总是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元末明初以来,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三次小说观念的更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第一次,《金瓶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由于作者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创作艺术技巧和写作风格,使《红宇》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和文学巨著。大量的象征写作手法处处可见,运用自如,使读者很容易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因此,小说《红字》具有独特的创作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叙事距离是大部分小说家采用的重要文学技巧之一,是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叙事距离不但体现在叙事的时间与空间上,而且还体现在作者、叙事者、故事人物及读者之间在道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距离,体现在作品与读者的审美距离。霍桑把这一手法巧妙地运用于《红字》之中,增加了作品的文学美学效应,强化了作品主题的表现力;叙事距离在《红字》里的运用不但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延长了读者对作品的领悟,让作品与读者保持着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从而提升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而且还有助于叙事者在传达婚外情主题时免受道德谴责。本文旨在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阐释叙事距离的概念及功能,并探讨其在《红字》中的具体运用及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以来,《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被无限夸大、无限神化,抬高到了不恰当的地位,形成了对《红楼梦》的文学迷信和文学崇拜。作者认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没有红学家们说的那样高,曹雪芹也没有超出封建文人的思想水平。本文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新译《伊里昂纪》和《奥德修纪》)是欧洲最早的辉煌文学巨著,它既是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艺术结晶,也是希腊民族童年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恩格斯称它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马克思称它是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两部史诗不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研究公元前11—9世纪希腊的历史,《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唯一可资依据的文献,通过史诗的艺术描写,得以了解希腊历史黎明时期的社会风貌,粗略地看到希腊人从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7.
大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它的生命同它的艺术价值,总是成正比的。艺术价值越高的作品,存在的时间就越长,有的往往超越时代界限,成为永恒的艺术珍品。藏族文学的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究竟产生在什么时代?专家们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它产生于八世纪左右,有的人却说它是十一世纪以后的作品。既便是从十一世纪算起,距今也已有将近一千年的历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小说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讲述了女主人公奥狄帕执行一大批遗产的故事。真实是后现代文学的显著特征,由于后现代文学对不确定性的追求,以致对真实的寻找越来越难以掌控。通过解读主人公、读者和作者三个不同身份对真实的寻找,认为只有不断地追求真实、追求人自身的价值,人们才能从中得到打破封闭系统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史记》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和发展的影响。《史记》传记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对后代小说家影响深远;《史记》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段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史记》记传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小说《高兴》以进城打工者的身份焦虑与超越问题为线索具体呈现了生活在时代、社会边缘的一个特殊阶层的不为主流媒体言说的真实的生存故事,表现了这个阶层的人们的生存境况、感受和愿望,并通过主人公的认同超越的尝试和努力,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们的生存智慧、人生境界的积极赞美和对他们悲戚处境的无奈反讽与警示。小说以艺术描写的方式无言地提出了一种“三农”主义文学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为了达成小说的艺术目的,作者对小说叙述的角度、线索和结构的安排颇具匠心,同时还通过两篇“后记”的设置,使全书形成3个文本和多种话语方式的独特互动,传达出更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耆夜》既不是所谓西周史官严肃的"记言记事",也不是战国儒士对于古文献的"编纂整理",而是一篇具备古小说文体特征及其要素的战国时期古小说。在清华简《耆夜》文体属性得到确定的前提下,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就可以解决史学界、古典文献学界对其产生的诸如真伪、写作年代等一些争议。同时,清华简《耆夜》中古小说家"拟古诗"的发现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既揭示了古小说家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用诗"辅助叙事的文学现象,也填补了战国散文时代诸子在"诗"创作方面存在的空白,还表明了在官学时代"诗"的生产方式结束之后私学时代"诗"的个人自由创作方式的开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作家在创作时,大多都是通过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来选择文体,进而实现体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曹雪芹的《红楼梦》可谓集众多文体之大成的典范,多种文学的和非文学的体裁,竟巧妙地容纳在这个包容极广的艺术载体之中,作为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完全熔铸于人物形象和情节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其在白话小说与正统文学之间架起了隐形的桥梁,达到雅俗相融的纯熟境界,对于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倾向和艺术地营造意境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红楼梦》这一将白话文与正统文学完美结合的旷世巨作,不仅是当时时代推动下的一个产物,更是与作者自身的学术修养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在明清小说中地位的变化。元末明初的《三国》、《水浒》中,女性颇少,作者对其又多毁污,表现出庸俗的妇女观。明中叶以后的《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女性成为写作的主体,但没有什么美学价值。只有《聊斋》《红楼》的作者对女性大歌大赞,不仅标志了古代小说现实主义走向成熟,也体现了古代小说艺术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还表现了小说家初步的民主主义妇女观。  相似文献   

14.
托玛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无名的裘德》是其最优秀的也是最后一部小说,自裘德这个文学人物诞生以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评论和探讨。文章将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角度解读裘德的学业、爱情和婚姻以及性格的悲剧,提出其悲剧在当时社会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提出了"文学终结"论,在我国文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赞同者有之,随声附和者有之,质疑的声音亦有之。"文学终结"论的提出,不只引发了中国学者对文学的思考与讨论,更让此观点的提出者希利斯·米勒陷入了困惑,一方面他认为电子传媒时代的到来,将对文学产生极大的冲击,文学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他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据,承认文学并未走向终结,它依旧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米勒对待文学前后矛盾的态度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学,关注电子网络时代我国文学和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在思考文学未来的发展走向时,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说明了文学有其存在的特性和价值,启示人们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文学的现状、憧憬文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相似文献   

17.
现代小说家对《红楼梦》多有痴迷情结 ,而他们研究《红楼梦》时自嘲的“门外红学” ,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昭示着《红楼梦》艺术精神对现代小说的深刻影响。现代小说对《红楼梦》的艺术仿效和艺术吸纳 ,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与西方小说艺术间的互在性 ,而且证明《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一个基本层次是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氛围中 ,用我们自己的艺术灵感和文学修养去进行艺术创造 ;更深层的内涵是 :将文学作为一种生命体验的外现和艺术智慧的精湛运作 ,进行极具原创性与新颖性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8.
《闲情赋》是陶渊明的一篇独特的作品。一是它的艺术成就对文学审美作用的完善以及对赋这种文学体裁的进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从美学角度看,它所体现的审美意识与它的时代迥然有别,在作者的创作史上亦属例外。究其因,是传统力量、社会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的文学素养、意识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她在代表作《金色笔记》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剖析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变化历程。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分析了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印第安文学渊远流长,而其当代小说则是这个灭而未绝的民族的生命力的体现。标志着“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开始的《曙光之屋》,植根于印第安民族文化尤其是美学传统,借鉴了发达的欧美小说艺术,但超越了较狭隘的种族意识,塑造出艾贝尔这个具有历史感、多面性的“第四世界”的“人人”的艺术形象。在作者莫马戴周围,聚集了一个秉性各异、才华卓越的印第安作家群,他们通过各自的创作,不仅揭示出多灾多难的印第安民族当今的生存状态,而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寻求怎样在当今这个后殖民时代超越历史地注定的生存困境,从其有特色的与白人文学平等的文学主体意识出发,重造美国印第安传统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