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旦的诗歌创作既给我们展示了现代个体"丰富而痛苦"的生命存在,也给我们显示了现代诗歌凝练、艰涩的诗性张力.这既是穆旦诗的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显示着白话新诗的真正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诗人穆旦不但在他的作品中,也在他给朋友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写到他对冬天的喜爱.这份强烈的"冬天意识"的形成与诗人坎坷的生命体验密不可分,它使得诗人以坚忍的毅力在虚伪的现代社会的围困之下选择了承担,并用他的笔对其进行了深刻入骨的揭露和鞭挞.  相似文献   

3.
穆旦以自我不断撕裂、不断质疑的受难者的写作方式,从一种内在的精神困境出发,窥破了现存文化的种种虚伪与神话,沉潜至更为深刻内在的思想探险与精神求索中,完成了一种痛苦艰难的转换,最终成为一个被苦难的血水所激醒的现代主义者.这种受难者的自审意识使他获得正视自我、直面生存的勇气和可贵的怀疑反思精神,突显出一代先觉者精深高贵的人格价值与文化意义.从知识分子自身建设来说,它标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转型中理性的自觉与成熟以及思维的现代化趋向;从民族思想文化建设来说,它接续并深化了五四启蒙传统.作为九叶诗派"走得最远"的一位,穆旦诗以其负荷着民族苦难又坚守知识分子立场的双重受难形象,在悲怆的历史意味中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力量与超前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4.
穆旦诗歌的价值近年来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他在“文革”后期的诗作似乎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些诗歌应是穆旦最重要的诗作之一,它以个体的悲剧性生存为起点审视时代的荒谬,从对“文革”浩劫的反思中生发出强烈的觉醒意识,进而导向对人的命运与尊严的关注,展示了博大庄严的人性内涵。它们不仅是穆旦留给人们的“天鹅之歌”,而且是20世纪中国诗歌最为珍贵的瑰宝。  相似文献   

5.
"新的抒情"是40年代现代诗人穆旦提出的具有现代主义知性特征而又扎根于中国社会现实、极具前沿性和创新性的诗学主张。穆旦提出这一主张的现实依据源于他对抗战之于民族新生的强烈信念,其理论渊源直接来自欧美现代主义诗潮特别是T·S·艾略特诗学,间接来自17世纪玄学派诗学。"新的抒情"这一诗学主张的核心是以理性精神表现抗战时代的中国社会现实并鼓舞国民努力争取民族新生的光明前途。穆旦的诗学主张表明他对时代、社会、民族的责任意识和对现代诗艺术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6.
穆旦诗歌创作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现代主义思想使他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奇异风景。古典诗歌表现温情脉脉的美好理想,穆旦诗歌穿透美丽温情的表象,向人们展示世界赤裸残酷的真实本质。古典诗歌中诗人是群体的代表,传达普遍的愿望和理想;穆旦诗歌则强烈突出了个体内心体验,并揭示人们注定要不断痛苦挣扎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加缪认为荒谬是在非人性面前产生的不适感,是在我们所见的东西面前引起的堕落,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唯一联系。世界是荒谬的,当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荒谬时,荒谬就开始了,人与世界、社会以及与自身的对立和冲突,使人处于绝望和荒谬之中。他主张正视现实的生存困境,面对荒谬通过反抗去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世界和人生赋予意义,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在强烈的悲剧情境中实现对荒谬的形而上超越。  相似文献   

8.
塞林格之成为美国一代青年人心目中的领袖 ,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惟一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不同寻常的反抗者形象。他除了以其疯狂、自暴自弃和推至极致的愤世嫉俗作为反抗手段之外 ,还以“虚伪”反抗“虚伪” ,以对大自然的向往表现了他超乎年龄的精神优势 ,从而足以使他跻身历史上“回归自然”的叛逆者之列 ,具有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加缪的写作中 ,“荒谬”和“反抗”是一对中心概念。前者概括了他对人在世界、存在面前无能为力的清明意识 ,是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的自信观念的一种解构 ;后者表明了面对如此存在的人应该具备的人生态度 ,即西西弗斯的方式 ,又是对传统人文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人性道德追求的一种重构和现代阐释。在现代虚无主义的浪潮中 ,加缪的思考是对价值人生的一种坚守 ,同时也是对 2 0世纪人类精神文化资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穆旦的挚友和新诗研究者,王佐良既把穆旦放在"昆明现代派"这个群体里讨论了穆旦写作的外在性,同时又更主要地对穆旦写作的种种个性进行了多方位的讨论.在后一个层面上,他提出了"感性化与肉体化"、"非中国化"与"中国品质"等等概念,并对穆旦诗歌中的宗教取向进行了独特的讨论,这些都是穆旦研究中富有开创性和可延续性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穆旦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最容易引起争议和误解的问题,我们认为其核心是隐喻。本文首先探讨穆旦的隐喻的一类特殊现象,就是结合"思想"与"感性"的隐喻手法,或者说"抽象观念的拟人化"问题;其次我们将把讨论题扩大到穆旦的全部隐喻中,也引向穆旦本人对隐喻的一些认识之中,这种认识简言之就是消除事物之间的范畴界限并实现内外世界的呼应;我们还探讨了穆旦的某些隐喻运用的消极后果:他的某些隐喻在事物的范畴之间过于频繁地跨越,导致了感知上的凌乱,也给人们运用隐喻留下了教训。  相似文献   

12.
1940年代中期,袁可嘉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观点,并称穆旦为"最彻底"的新诗现代化的追求者。从袁可嘉的诗歌理论入手,可讨论穆旦1940年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追求。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建立在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相一致的非线性时间观上,可谓在新诗创作中追求一种"戏剧性综合"(drama-tic synthesis),而穆旦的诗歌则充分体现了他在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诗歌戏剧化探索的努力。在穆旦的诗歌中,"戏剧性综合"首先表现在他对于诗歌结构以及情感的戏剧化表现的追求,使得诗歌呈现一种多层次的表现方式,也可以说是让诗歌获得了一种"空间形式"。以艾略特的《荒原》作为参照,可进一步讨论穆旦诗作中对于个人内心世界、心理空间的探索。在时间维度上,穆旦诗歌的戏剧性追求还表现在其颠覆线性时间观的历史反思上。穆旦有循环性的历史观,但抱着如尼采所推崇的"爱命运"之肯定的人生态度,穆旦在诗中表现出对"被围"命运的肯定以及对于冲出重围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方鸿渐是无法摆脱他所处的生存困境的,一是因为当时中西方文化错位结合造成的畸形文化环境,二是因为巨大的文化落差使得他的文化性格中呈现的畸形特征不被容于社会。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他的现代感觉察觉到这种氛围中的腐朽气息,因此他拒绝进入。但在表相的西方文化环境中,他的现代感觉与传统意识又与这种环境格格不入,他能看出其中的虚伪和荒谬,在尴尬的东西方文化夹缝中,他的性格得不到健全发展,一方面"和同随俗",一方面"滑稽玩世",使得他逐渐陷入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代穆旦的诗歌创作延续了他通过诗歌“完成自我”的主题,但其重心是向融入“群众”倾斜。分析诗人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和创作的10首诗歌,可以看出到“群众”中去是穆旦人生理想与诗歌创作的中心意识,但这种自我完成的尝试并不成功;准备努力融入“群众”中去的诗人最终不得不接受来自群众的批判,这构成了穆旦生命历程和中国文学史上耐人寻味的一幕。  相似文献   

15.
痛苦的灵魂——论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在40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对人类生存状况、民族前途命运形而上思考的痛苦凝重的情感色彩。生的希望与绝望、爱的欣喜与怅惘、民族的期待与灾难等都在他的诗中交织、扭结、矛盾和冲突。透过其诗,可以感受出诗人躁动、苦闷、压抑和焦灼的痛苦灵魂。他是一位充满着矛盾与痛苦而又不断地面对矛盾、咀嚼痛苦的诗人。  相似文献   

16.
穆旦晚年的诗歌以个体的悲剧性生存为起点,审视时代的荒谬,从对"文革"浩劫的反思中生发出强烈的觉醒意识,进而导向对人的命运与尊严的关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对生活、友谊和爱情的珍重,展示了博大庄严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长期执著的"人性追求"表面上淡化了其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与反抗意识。实际上,死亡意识是其意识结构中的重要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他痛苦的内心和独特的反抗。  相似文献   

18.
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对20世纪人们普遍感受到的"荒诞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具有新意的论述。他的文学创作,描写的都是世界和人的生存环境的荒谬,《局外人》通过莫尔索孤僻、冷漠、与我们所熟悉的社会格格不入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世界的荒诞性,并引发人们思考应该如何面对荒诞的处境;在《鼠疫》中,加缪通过里厄及其周围人在鼠疫肆虐时的顽强抗争,共同面对"恶"的永恒性,从而完成了他从认识荒诞到觉醒,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的哲理思想演变。加缪关于荒诞的思考,在哲学上,深受克尔凯郭尔、尼采、雅斯贝尔斯等人的影响,而在文学渊源上,加缪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找到了他作品中所需要的诸如荒诞感、孤独感、虚无感、无能为力感、负罪感等各种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9.
穆旦是我国40年代诗坛的一位奇才。作为诗歌翻译家,他是中国诗歌翻译史上成就最大的一人;作为诗人,他是九叶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研究穆旦,研究穆旦的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对于繁荣当代诗歌创作是富有意义的。一穆旦30年代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大量接触了西方现代派诗人包括爱尔兰的叶芝、英国的艾略特和奥登、德国的里尔克等人的作品。他和同学郑敏、杜运燮开始写现代诗,并被闻一多收在《现代诗钞》中。穆旦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生命的感悟是深刻的,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受到了西方哲学家和美学家的影响,在其著作中渗透了作者的多维的生命感怀。既有难以诉说的心灵的苦痛,亦有个人情感世界的爱与哀愁;既有源于现实生活的悲凉、孤独、寂寞感,也有反抗荒谬、悲观境遇的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