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它作为一个崭新的心理学构想,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目前内隐社会认知主要从内隐自尊、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和内隐自我等方面来展开研究。它采用的是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主要有启动效应、内隐联想测验、情绪性西蒙任务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现象学意义和行为意义上看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相关,直觉社会行为与直觉社会认知取决于概念联结的自动激活,基底神经节是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的共同神经基础,基底神经节在行为及认知的无意识推断序列过程方面以及在非言语交际的产生及理解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于社会直觉的认知神经科学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将会是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二十年内隐测量方法越来越丰富,对内隐态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内隐测量技术的可靠性似乎也通过发现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分离而得到支持。然而这些研究都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之上:传统的自我报告法属于直接测量,对象是态度的意识成分;内隐方法属于间接测量,其对象是态度的无意识成分。文中回顾了前人关于内隐态度的研究,并探讨了内隐态...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现代迷信心理颇为明显,尤其表现在迷信动机方面,其次为迷信信念;从迷信程度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迷信程度总体呈现中等偏低;从问卷的平均值来看,大学生在迷信动机问卷上的平均分最高,其次为迷信信念,最后为迷信行为。要正确看待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予以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干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科学文化的教育,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教育;在心理学方面要完善心理咨询的服务,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科普工作;在社会学方面除了要优化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高校应从课堂、实践活动和文化活动中声东击西加强教育,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把握子女心理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心理结构上,当代迷信行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神秘主义之间具有一定的文化渊源,其中宗教信仰的巫术化成为中国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最本质的支撑。而与旧式迷信不同,当代迷信行为从表现形式到结构功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科学为招牌,以"时尚"的形式公开传播,较强的趋利倾向与反社会倾向;迷信行为的物质消费性更加突出,负向调节社会心理的功能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6.
进步的迷信     
乔治·苏雷尔(George Sorel)对社会的和政治的迷信的研究,给了很大的推动力。迷信变成现实资料,应经过合理的科学思考。政治科学家对分析某些迷信的政治涵义、对考查迷信或信仰体系与政治行为之决定因素的关系,必然会感到很大兴趣。本文目的在于概括地说明有关迷信研究的某些问题,并建议  相似文献   

7.
内隐学习的研究是近年来认知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而内隐学习的意识性正是内隐学习研究的核心.连续、动态变化地看待内隐学习的意识问题,是内隐学习的意识研究的新视角.分离(PDP)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区分和操纵主任务和次级任务的刺激特性和加工程度这两个变量,探讨内隐学习过程中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关系及PSI和学习进程对内隐学习的影响,从内隐学习效果和内隐学习的意识性两个层面上探讨它们连续动态变化的关系,就是内隐学习意识性研究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视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个体在已有价值观念基础上,不断探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似之处,并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从而指导和约束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其形成过程包括在意识层面进行的从认知到认同的外显认同阶段和在无意识层面进行的从认同到内化的内隐认同阶段.在前一阶段,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心理成分参与其中,并且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后一阶段则是在反复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习惯化的反应模式,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要真正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同时兼顾,不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9.
:“法轮功”迷信是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笃信躬行的意识与行为状态。导致迷信的思维根源是超越经验的绝对化抽象思维。李洪志窃取佛家世界观和现代自然科学术语,形成了他的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在内的歪理邪说。广大信徒运用抽象思维沿着多种多样的途径坠入“法轮功”陷阱。破除“法轮功”迷信不仅要正面批驳其种种荒诞不经的观点,还要引导人们改变思维方式,这就是由抽象思维上升为具体思维  相似文献   

10.
隐含义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往往是在交流意义;意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表达出来,方式可以是"明说"和"暗说",这里的"暗说"指信息中的隐含义.隐含义从发出信息的行为角度可分为有意识隐含义和无意识隐含义.无意识隐含义指的是说话者本身并无意识暗说,但他表达的话语由于文化的因素表层信息附有某一深层意义.这一意义对另一不同文化背景的听话者来说是隐性的,即他用其文化编码不能建立相同关系,不能理解甚至误解对方的真实意思.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意识隐含义是造成不理解和误会的主要因素.有时双方不一定意识到这种误会而及时加以修正,最终会影响交际、人际关系和双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论问题解决的内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问题解决是当代内隐认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问题解决的内隐加工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心理学发展的早期。直觉、酝酿和顿悟等现象典型地反映了问题解决中内隐加工的特点 :以启动效应为基础、不受意识控制、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且不受短时记忆容量限制的快速并行加工。直觉和酝酿是内隐问题解决加工过程的外部表现 ,而顿悟则是加工结果的外在体现。以对积累的内部信息和外部线索的无意识激活为基础的启动效应正是内隐问题解决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道德强度在灰色营销行为决策中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营销道德理论和灰色营销理论为基础,从卖方视角实证检验了道德强度(感知的后果严重性)对灰色营销道德决策的影响作用及其在决策过程的权变作用。结果表明:道德强度对道德判断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会调节道德判断及惩罚预期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对灰色营销的同情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没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企业提升销售人员的道德判断水平,降低个人情感因素对决策者灰色营销行为的影响等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内隐学习理论在德育教学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学习的研究已成为心理学的一大热点和学科前沿 ,内隐学习是主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学到的某些规则 ,更加接近人们心灵的底层。而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与内隐学习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究内隐学习理论对德育教学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政治是关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知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的存在方式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研究中的情形相当不同,人们往往很少意识到它的政治特性,或者即便是被发现,人们也会对其视而不见或者拒绝认识它的本质。因此,这一因素可以说是构成了中西研究中的政治无意识。这种政治无意识和詹明信的概念基本类似,但詹明信的观点针对的是文学文本的阅读和解释,因此并不完全适用于相对中立和客观的知识和学术研究。詹明信的政治无意识主要是指经济生产中的阶级意识及其在文学文本中的深层反映,而知识和学术生产中的政治无意识的核心是族群意识、国家意识以及国际意识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学术领域中现实政治、国际政治、地缘文化政治、身份政治和族群政治控制中西研究的无意识政治学。通过分析中西研究中一些引起巨大争议的个案,可以探讨无意识的政治学如何影响中西研究的学术导向和结果,并影响知识生产和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15.
音乐时间知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音乐中时间模式的知觉 ,主要对节奏等时间模式的形成机制和编码方式进行探讨 ;( 2 )音乐中时间模式的操作 (即计时 ) ,主要讨论音乐中普遍存在的计时偏差的含义及其理论解释 ;( 3)音乐时间模式中知觉和操作的联结 ,即知觉和操作的交互影响 ;( 4)内隐知识和内隐学习在音乐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展望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可以认为 ,对内隐的无意识成分在音乐时间知觉中作用的进一步探讨为该领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内隐领导理论是追随者拥有的关于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特质或行为的信念以及预期,其因素结构包括敏感性、贡献、专制、感召力、吸引力、男性化、智力和力量等8个维度.中国人的内隐领导理论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存在着"道德"的成分,后续研究需要探测其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研究者较为一致地发现,个体会根据他人行为信息自发地推断人格特质,该过程被称为自发特质推理。自发特质推理不仅包括行为-特质的联结,而且还包括行为者-特质的联结。个体是否将推理出的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问题。通过错误再认范式对个体的自发特质联结现象及其行为频次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能够自发地将根据行为句子推理出的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自发特质联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现象。而且,这种联结受到行为频次的影响。具体来说,给个体提供的行为实例的个数越多,个体越倾向于将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  相似文献   

18.
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成为社会心理学探讨的热点。通过创设评价性实验情景唤起被试的行动式自我妨碍行为,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并引入了内隐自尊的测量,与外显自尊相对照,探讨内隐、外显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低自尊个体比高自尊个体具有更强的自我妨碍倾向,男性比女性自我妨碍倾向更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内隐态度和启动态度对大学生分享行为表现的影响.实验一:选取62名大学生,采用IAT方法研究高分享态度和低分享态度下的分享行为表现,结果发现高分享态度组表现出的分享行为水平明显低于低分享态度组;实验二:选取120名大学生,研究分享启动态度下的分享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启动态度条件下的分享行为水平明显高于非启动条件下的分享行为表现.两个实验表明,内隐态度对大学生的分享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启动态度则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乐观偏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认为好事情更垂青于自己,而坏事情更眷顾他人”.本研究采用 Nosek 的 Go/No-go 联想任务范式和 E-prime2.0专业软件,以45名大学生为被试,对乐观偏差的内隐效应再次进行了检验.结果再次证明:乐观偏差的确具有自动化、无意识的内隐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