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凸显重要。本文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引起企业对国际会展人才的旺盛需求,也要求高校能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国际会展优秀人才。作者通过对湖南省国际会展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探讨了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有关教学理论,参照现有教学培养模式,提出湖南省高校国际会展专业应采取“宽基础知识、多理论模块、重实践能力“的集群式模块教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2014届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生以及相关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即实现“通识教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群和特色专业发展方向,建设专业综合性教学实践平台以及有效实现人才培养“四融合”。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需要国际化专业人才,国际化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应对国际挑战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而现有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以人力资源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对象,通过分析高校现行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包含培养方式、培养制度、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等的"生态型"人力资源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加快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卓越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有效的补充,因此进行第二课堂运行模式的改革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大学生专业实践指导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指导教师为主导、紧密结合专业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完成激发学生试验兴趣、启迪探索精神、训练科学思维的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双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结合成都大学自身特色所提出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直属高校,具备汉语国际教育与旅游管理两大特色专业,同时拥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张澜学院,可以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双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并基于科研与就业两方面,从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成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操作性思路为研究目标,阐述了KAQ人才培养模式涵义和基本特征,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培养中层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为专业培养定位,构建了财务管理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KAQ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物科学专业分类指导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主要择业趋势建立课程体系并进行分类的教育。文中探讨了基于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动物科学专业分类指导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动物科学专业分类指导教育方法的初步设想,进行了初步实践,为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  相似文献   

9.
以创新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高校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地方高校应在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大纲,强化应用性科学研究等措施,创新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了当前高师音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了要把高师音教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 ,从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高师音教专业课程结构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的日益扩大,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基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现存问题,从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积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更新教材以及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四方面入手,探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进一步推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专业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因此,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企业对多元人才之需求。以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培养人才、以赛促合、教师服务于企业等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创建了"职场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兼顾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此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他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校企合作时间不够动态化、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新技术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论文提出了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动态"4+X+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此类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实现了校企合作经常化,而且实现专业课程设置动态化。校企合作背景下动态"4+X+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加快了学生与社会接轨,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专"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夯实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多能"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使学生具备师范能力、学术能力、专业迁移和拓展能力,成为"师资型、学术型、应用型"人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探索和实践"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工作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专业实习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专业实习的形式、目的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专业实习的管理方式作相应的调整。因此,创新专业实习管理模式,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实习质量、进行实习教学改革的需要。文章讨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专业实习的影响,探讨了新形势下专业实习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乳品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品工程专业为我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目前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国家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文主要论述了乳品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培养目标与可行性,并对其实施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论述表明,乳品工程专业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可充分利用学校和国家乳品中心双方办学的优势,使乳品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乳品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乳品技能方面能获得乳品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快速地成为乳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主题。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既定目标、方法和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具备专业理论基础大类知识,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三是实践教学任务不能完全落实,四是学生的自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工科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工科人才培养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结合专业实际,突出行业需求,围绕转变思想观念、勇于创新、学思结合、因材施教,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举世瞩目,而其课程又是实现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载体。德国高校的课程设置通常都需要通过专业性的课程认证标准检验,而罗伊特林根应用科技大学ESB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强调“国际性”、“跨学科”和“实践导向”,也很注重“方法”的学习和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为大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应借鉴德国的经验,实行模块化课程和目标课程模式,关注课程的质量,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它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深度校企融合的企业学院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以核心应用能力为主体的专业教学特色,得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专业认证践行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质量标准是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在药学专业认证的视角下,以学生为本,以岗位胜任能力达成为导向,提倡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以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