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贵刊2001年第5期上复旦大学博士后钱茂伟先生的大作《张燧〈千百年眼〉:晚明史学的杰作》,颇有见解,读了令人受益。不过,他在文中再三说到《千百年眼》一书“是一个新发现”,愚以为不甚妥当。盖此书虽然以前看到的人不多,却并非无人提及。例如,周作人在1939年就曾写过《千百年眼》一文,收入他的《书房一角》。当然,周氏当时已开始沦为汉奸,因此他的文章也就不为人所重。近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周作人文类编》十大卷,其中一卷被编者有意题为《千百年眼》。更可指出的是,张燧这部《千百年眼》早已收入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明代张燧《千百年眼》十二卷是一部读书札记,张燧以独特的史眼将不同著述中观点新颖的内容,以时间为序,由先秦迄明代,重新予以编纂而成,深得世人关注。从明末到民国时期,《千百年眼》出现诸多印本及改名本,并且近代期刊及大学教材亦选录《千百年眼》中相关内容。《千百年眼》文本在民国时期的大量传播,为学人的研读提供丰富载体。诸多民国学者在研究中征引《千百年眼》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析,展现不同层次的学人对《千百年眼》的接受情况,亦反映了《千百年眼》对民国学者的多元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燧《千百年眼》:晚明史学的杰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燧和朱舜水一样,前半生在中国,后半生寓居日本。《千百年眼》是一部学术札记。这部书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晚明多史论、少史考作品,此书亦考亦论;二是明代考据之书,多偏重经部、子部,显得博泛,而此书专论史部,且按时代顺序排列,比较专业化。就这两点而言,此书洵为晚明史学的杰作。它的发现,可以大大改写明代史学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群书治要》一书是唐贞观五年(631)由魏徵等奉敕编纂的一种群书节钞汇编。该书自南宋以来中国久佚,长期仅在日本保存,至清嘉庆初年始得回传,则是一种日本学界所谓的佚存书。本文追综《群书治要》回传中国的具体过程,探讨一部佚存书的学术文化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是作者王珂所撰的《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系谱》这部著作第lO章的标题(该专著200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系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副教授。他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班,1989年4月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平势隆郎所著《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一书,随着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的编译出版而在中国学界广为流传。该书在基本史实上存在着诸多讹舛,学术观念颇多谬误,例如判断《春秋》一书修成于战国时代,是田齐政权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纂修,而《左传》是韩国为反击齐国而作等,荒唐离奇,了无实据。这些谬误源于作者对中国先秦君主纪年体系和演变的偏执认识,表现于作者的《新编史记东周纪年》一书。海外汉学成果的译介对中国学术界非常必要和重要,但引介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批评跟进,一方面通过正常健全的学术批评增进对相关成果的关注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批评及时指出其中一些明显谬误,防止对中国学界尤其是初学者的误导和淆乱。  相似文献   

7.
王实甫杂剧《西厢记》问世七百年来,蜚声艺林,有口皆碑。红氍毹不知被扮崔张的舞男舞女磨破几千百张,做为一剧之本的木刻书、石印书、铅排书大约也发行过几十几百万册了罢。那观剧者、读书者,或喜其清词丽句,或味其情意缠绵,见仁见智,也真费过一些文士的笔墨唇舌。然而,以我观物,把流行于社会数百年的为人们喜爱的戏剧,放到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探索,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者小野和子教授之《明季党社考》评介张正明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小野和子教授新著《明季党社考》(日文版,同朋舍1996年版)的出版,引起了中国历史学界的重视。小野和子女士原为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1995年退休后被日本京都橘女子大学聘为...  相似文献   

9.
[一] 《金瓶梅》一书传到日本,最早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中期,即元禄、宝永(1688~1704)年间(相当于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三年)。据考证,在日本发现的所谓原本,其实并不是原本,也不是原本的手抄本或刻印本,只不过是接近《金瓶梅词话》的版本。而《词话》是按原本《金瓶梅》改写的,即是在我国各地扩散的印本,因为真本早已失传。一、1941年在日本日光轮王寺的慈眼堂发现了一部《金瓶梅词话》,它和1932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现的《金瓶梅词话》是相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0.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11.
林块平教授自1927年在他的家乡广东省台山县中学读书时发表小说以来,从事文艺工作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这六十年中,他在上海参加过“左联”,也参加过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学生运动,因遭到迫害,不得不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主持东京“左联”支部的工作。留日归来,他就在高等学校从事文学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了《文艺的欣赏》、《活的文学》、《抗战文艺评论集》、《文学论教程》、《文学概论》等著作,并且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政论以及文艺评论文章,还翻译了不少国外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的评论及美学著作。在他过了七十岁以后,他还亲自动笔并且指导他的研究生于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三年编写了《文学概论新编》一书(二十七万字,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又亲自校译  相似文献   

12.
《刺刀下的毒祸———日本侵华期间的鸦片毒化活动》(曹大臣、朱庆葆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毒祸》)一书是建国后国内出版的最早全面系统地论述日本毒化中国问题的学术专著。虽然此前学术界已对日本毒化中国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成果颇丰,但这些研究多是论文形式,或多限于区域性研究,或侧重于日本毒化的政策、活动方面,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看,显然是不够的,而这正是《毒祸》一书的价值所在。首先,《毒祸》一书把日本毒化问题放入中国毒品史这一长时段中予以考察。1729年,雍正帝颁布了中国第一个禁烟法令。鸦…  相似文献   

13.
<正> 徐福东渡是我省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中日两国广泛流传的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体现了中日两国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徐福是齐郡徐乡县(今山东黄县)人,为避秦患而东渡日本.加强徐福研究,对促进中日之间,特别是山东与日本之间的友好交往无疑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一) 中日两国的交往从什么时候开始,史学界的认识不尽相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  相似文献   

14.
苏利德 《西域研究》2024,(2):130-134
《西域闻见录》成书于清朝底定新疆之后,该书不但对我国乾嘉以来西北史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从嘉庆初就流播域外,为后世国际清史的研究者所重视。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部文献,学界始终不能考定其刊行年代。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爬梳,利用清宫档案、日本唐船持渡书档案等新材料,得出该书刊行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日僧圆仁大师在中日文化交流趋于衰退的晚唐时期,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随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团入唐求法,在中国度过了近10年的请益僧生活,先后在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向中国佛教界高僧请益,由于唐朝政府规定所限,未能如愿去台州请益。圆仁将在华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对后人研究晚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佛教活动及唐、日、新罗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此书比《马可波罗游记》早400年,被日本学界誉为“东洋学界至宝”.圆仁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追念。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日本儒学研究,如果按照中国学界日本儒学研究者的学术辈分来划分,称朱谦之、刘及辰等是第一代日本思想研究者,王守华、王家骅、卞崇道等是第二代的话,作为年轻实力派的刘岳兵则属于第三代了。他的新著《日本近代儒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版,以下简称《儒学》),采取个案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儒学在1868年至1945年日本近代社会存在的形态及思想结构特征。《儒学》选取的五位思想家,除了中江兆民外,其他四位基本是鲜为人知的,至少在中国学界少有人知。该书所依据的原始材料也是在中国学界难以看到的,具有…  相似文献   

17.
蒙古学者提出蒙古先民早在一万年前即东渡日本白秀英蒙古学者占布勒道尔吉撰文提出蒙古人祖先早在一万年之前即东渡日本。此文同占布勒道尔吉早先发表的《蒙古人首先开发了美洲大陆》一文是在蒙古、美国和俄国学者诸多研究材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其新奇的见解吸引了...  相似文献   

18.
小栗英一是日本知名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任日本国立静冈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他于1963年参与《中国诗人选》的编译工作,主编其中第九种《元好问》一书。此文系该书“说明”部分的节译,供我国元好问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芈一之编著的《青海民族史入门》一书,青海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8月出版后,本刊1988年第二期曾载文评介。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教授若松宽在日本史学研究会主办的《史林》杂志第71卷第5号(1988年9月1日发行)著文向日本国的中国民族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作了介绍。该文对《青海民族史入门》一书作了客观评价,认为:“本书是一本水平较高的研究入门书”,但对编著者未能较详介绍国外有关青海民族史研究的状况提出了意见,值得参考。现将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情报所乌力吉同志的译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论张、邵东渡与日本广岛拒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甲午战争期间的议和活动中,张荫桓、邵友濂之东渡乞和,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由于此,才揭开了李鸿章马关议和的序幕。所以,对于张、邵东渡及日本广岛拒使,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张、邵东渡在李鸿章赴日乞和之前,清政府曾先后三次派员与日本议和。第一次,是在一八九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