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星的文学批评走过了这样一段路:从政治社会批评到用历史文化心理批评。这种过渡,更贴近文学创作规律。李星的文学批评理论是以现实主义文学观作为指导和基础,吸收了新的文学思想与批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基础——历史文化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特征,其实是在与传统文学理论研究有别的另一种知识语境中、用另一种知识话语来理解和解释文学的。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却忽略了文化批评与传统文学理论在知识构成上的这种差异,忽略了文化批评的"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的知识状况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阐释,往往因为偏重"方法"或"模式"而忽略了理论生成的知识语境,忽略了理论研究的演变与知识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批评对文学研究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知识状况的质疑,文学理论知识结构的更新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不必也不会都在文化的领域中研究文学,但却不能不思考文化批评的知识结构对拓展文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对文学展开有效研究的关键所在。文学批评理应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作出深入分析和准确评判,而分析和评判本身亦昭示着艺术创造过程的新进展。所以,当代批评家至少应该具备三种基本素质:充分关注文学作品中审美价值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之间的关系,充分重视语言文字自身的审美特征。其具体的批评实践既应该涉及作品的某些为人公认的审美特点,使批评具备价值判断的力量,又应该从个体性的审美体悟出发,使批评体现出艺术创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特里·伊格尔顿(1943-)是英国新左派文艺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英美文学界的新一代代表。虽然他的批评观点尚处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自己的系统批评理论,但已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近年来,他还注意从各种流派中汲取营养,特别关注文学批评理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他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等许多著作中,力图对文学批评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以及当代西方各种文学思潮,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在英美批评界别树一帜,反响甚大。本文就唯物史观与文学批评、文学的倾向性以及反映论等问题,对伊氏的观点略作评述。一、唯物史观与文学批评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的显著特点在于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种种文学现象。这是他的文学观的基石。基于此,伊格尔顿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访聂珍钊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混淆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主次关系,忘了理论和方法是用来研究文学的这个根本目的黄开红(以下简称黄):聂珍钊教授您好!您近几年来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您谈谈最初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提出这一文学批评方法的?聂珍钊(以下简称聂):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5期)以及其他一些论文中已有论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个原因是出于对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脱离文学批评实际的现状的忧虑。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态具有针对现实和中西理论整合与重构的特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文学批评出现了“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倾向。而加强原创精神和理论创新是建设中国理想形态的文学批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文学终结论"的现有阐释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黑格尔从艺术与"绝对精神"的关系出发得出的艺术终结论;二是米勒等从文学与电子媒介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消亡论;三是朱国华等从文学与权力资本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末日论.在文学发展的现实面前,所谓的"文学终结论"是禁不起推敲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文学属于"生命文化",当代文学虽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甚至"终结"的危险,但根本原因不在于"绝对精神"的演化、电子媒介的进步或权力资本的转移,而在于生命的危机和自然的终结.文学要走出"终结"的魔咒,实现自救与救赎,就必须与捍卫自然与生命价值的生态运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姚明 《社科纵横》2006,21(9):164-16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使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条件下,价值冲突出现了新的特点:它更多地以民族主义、民族传统冲突的形式出现;不同民族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展现;各种价值观更具有了实践性力量的特征;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倾向为国外的价值观念扩展自己的影响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民族价值观的构建必须同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必须以人类理性精神的重建为基础;必须正确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关系问题。因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价值是动态开放的、具有内在张力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又符合普世价值的;是综合的、多元一体的、以协调为主的;是具有现时代特征的、以人为本的。  相似文献   

10.
白劲鹏 《求是学刊》2007,34(1):118-121
目前盛行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其实并不是“文学批评”,因此,至少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慎用这一所谓批评方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之所以不是“文学批评”是因为它缺少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批评实践方面,女权主义批评没有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实际上是将文学重新变为哲学或政治的奴仆,本质上是文学理论的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