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水神话中的洪水是混沌的象征。葫芦作为主要的避水工具的深层因素,在于它在先民们分隔时节,制定历法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上古的月令系统中肯定包括匏瓜纪时。历法的制定,意味着混沌的被克服和创世的完成,而这样的神圣事业常常要经由神圣中心才得以完成。葫芦神话中大量出现的与山、树等物相关的情节,反映了宇宙山、世界树等作为神圣中心,在葫芦创世神话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历史典籍、文献的梳理及其所载历点的推算,同时结合出土文物考察(即“三证合一”法),对中华人文始祖太暤伏羲、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的故里、生卒年代及其主要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订和论述,再论太暤伏羲距今七八千年,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距今六七千年,并提出了伏羲孕于西洞庭之滨、诞于洪江高庙,炎帝诞于会同连山,黄帝诞于岳阳君山(寿丘),他们一生的活动和创业均在荆楚黔中等新观点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不仅是一位斐声文坛的诗人,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伏羲考》便是其学术代表作之一.从文化编码的角度看,后世文献中所载的伏羲、女娲形像,作为上古“龙图腾”的三级编码形态,已和编码前的原初形态有很大距离.作为一位处于新旧历史交替之际的现代学者,闻一多的优势在于既受过中国传统学术的训练,又善于汲取人类学、考古学等新兴学科所提供的知识.经由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比较,闻一多终于使得伏羲、女娲神话背后的中国文化“大传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5.
西王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论证西王母有三类 :一是历史上确曾存在过的人 ;二是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三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作为人的西王母应是西周初期活动在环青海湖地区的羌人母 (幕、膜、穆 )部落首领 ,不一定是女性。《山海经》中对西王母形象的描绘是笼罩在神之光环下傩文化现象的记录 ,现存同仁县年都乎村土族的“於菟”舞极可能是这种傩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大量文献资料与社会调查资料的相互印证,说明包括淮阳泥玩具在内的河南民俗遗存反映了我国早期各民族古民俗文化的生成、流变及融合,也体现了西部黄土高原炎黄系统部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淮阳"泥泥狗"中的"人祖猴"应是东方部族始祖神的肖像原型所化,其诸多造型反映了原始民俗中交合、怀孕、生育的过程;而河南民俗中的"桑园古风"不仅是远古生殖崇拜遗风的表现,更与关涉部落繁衍和桑间濮上之音的高禖之祭有关;从对人祖伏羲的民俗溯源中可知,"龙凤呈祥"一词反映了中国远古西羌部族(龙图腾)向东发展而东夷部族(凤图腾)向西扩张,两大部族斗争、融合、统一而成为华夏民族的过程;河南民俗美术中常见的"三足蟾"因其祈寿、祈子、祈福而备受欢迎,追溯其源,实乃由川西北古羌族高禖神和水神信仰演化而来,它既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遗物,又是后世月中蟾蜍观念的演义。通过对淮阳乃至河南各地民俗遗存的研究,可从中发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几乎全部典型事物的遗影,它们是古史研究中民俗美术的精彩物证。  相似文献   

7.
人殉初衷考     
人殉本是古人食人礼俗的延伸,故其初衷是为死者提供肉食,但其中又隐含着两大目的一是征服异族,所以大量杀殉异族奴隶;二是推动本族进化,所以同时也杀殉本族老弱病残者.因此,人殉虽极野蛮,但在当时亦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朵颜卫的初设地在朵因温都儿 (今索岳尔济山 ) ,即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宝格达山。从地理位置上看 ,还应包括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各一部分及通辽市的霍林郭勒市 ,西南延伸到赤峰市东北部。朵颜卫兀良哈人的先祖是察兀儿孩 ,其属民初系斡亦剌惕人。  相似文献   

9.
四川珙县悬棺族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珙县悬棺族属有“(濮)人”说,也有“僚(仡佬)人”说。而从悬棺最多最集中的珙县洛表镇麻糖坝实地考察和历史考证,分析悬棺里的随葬品,悬棺族属应为“都掌”  相似文献   

10.
据《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三爱庐随笔》、《菊部群英》、《清内廷平署档》、《清朝同光名伶"十三绝"简介》等考证的结果证明,梅巧玲(梅兰芳的祖父)这位戏曲名人,确是苏州吴县人。而且他是允文允武、艺兼多能、腔会多种的一位剧坛大家,诚非一般的所谓名家所能比骈也。  相似文献   

11.
龙角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龙的形成和变化有一个历史过程。文物研究表明,龙角产生于商代,而宋代至今有关龙角的祖型有鹿角说、长颈鹿角说、鳄鱼皮角质说、测时工具说、生殖器崇拜说等等。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角度出发,考证认为龙角的原型就是鹿角,它们分别是鹿角角柄和角冠的表象;它源于古代人与鹿的密切接触和对鹿角的崇拜等。  相似文献   

12.
吴中滩簧新考——兼谈锡剧、沪剧、梨簧剧等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众多的滩簧中,苏州滩簧是最早形成的。它从明代"南词"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吸收了昆曲与弋阳腔的成份而最先在苏南舞台上出现。因此,认为"滩簧是在清咸同间流行于无锡农村中的一种民间小调演变而成"的说法,应予纠正。对于今天的苏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水经注》中的“成纪水”和“成纪县”记载的研究,运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探究了古成纪县治地理的变迁及其原因,论证了伏羲文化的起源地与古成纪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甘肃地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的潘若冲及其作品《郡阁雅谈》历来未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与辑佚,笔者认为《郡阁雅谈》并非笔记,而是宋代早于《六一诗话》且侧重于论诗及事和论诗及人的诗话著作,“雅谈”即“诗话”的雅称。  相似文献   

15.
文身新说     
文身应是一种开始于野蛮时代早期,而结束于文明时代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原始先民成丁礼仪中的一部分.它虽有中外学术界所说的"避害"、"族徽"、"装饰"等作用,但其根本动因却十分简单:在青年男女即将繁殖后代时.以神的名义,用文身等残酷的成年礼仪,将本部族的那些病弱青年杀掉,不准他们繁殖病弱后代.从而适度控制种群规模,推动种群不断进化,确保种群长久生存.在母权制末期和父权制早期,因生产力的发展,神的地位下降,人的地位提高,为了更好地用光洁的肌肤吸引异性,女子不再文身;男子的地位越来越高,责任亦越来越大,"种"是否优良对部族干系重大,因此男子仍必须文身.进入文明时代后,青年男女成年时虽然都不再文身了,但其头饰服饰均需有明显标志,以纪念先祖,体现族属,反映传统,显示成年,这是一种"亚文身"现象,说明人类生存状况已大为改善,人种质量亦大为提高,不再需要用野蛮方式来推动人种进化了.人类的文身史,记录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16.
西平亭考辨     
西平亭是西宁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建置,是屯田系统的基层组织。西平亭是农亭,不属于郡、县行政建制。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地形地貌及亲见亲闻,对西平亭的位置、规模等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绝地天通”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典籍中的“绝地天通”故事,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通过文献考证,结合考古资料,论证了“绝地天通”既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发生在东夷族有虞氏与古三苗部族之间的、一个具有相当真实性的历史事件,其本质就是将苗民分隔南北,永不相通。  相似文献   

18.
长阳南曲渊源于容美土司时期司主田舜年、田丙如、田如对昆曲《桃花扇》的移植和扶持。长阳南曲从演唱题材方面看,显然具有引进曲种的本质;从艺术特点方面看,属于"阳春白雪"类艺术,与明末清初的昆曲艺术有类似、近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土族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族旧称土人、土民的性质、文献记载及其与吐谷浑之名的指称实体、内在联系、对应关系等五个方面全面论证土族的名称,认为土人、土民是土族的特定称呼,原出自称,后转为他称,从宋代沿用至今。并认为土人之称由吐谷浑———吐浑之名简化而来,历史文献中指称的土人正是吐谷浑人,吐谷浑的读音与土族自称土胡、土护对音,说明土人就是吐谷浑后裔。  相似文献   

20.
大地湾的遗存告诉我们,"华胥"即"娲羲",是女娲氏和伏羲氏部落联盟的称谓.大地湾是娲羲联盟的重要根据地,也是伏羲的出生地.大地湾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以太阳崇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孕育了伏羲文化.有太阳就会发生阴阳(明暗)."--"、"--"是太阳光作用于大地发生明暗(阴阳)现象的抽象符号,太极图是阴阳消长现象的图式化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