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编辑同志:四川《民族》杂志今年第5期,有一篇赵龙庚写的《苏联民族理论的新思维》,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特推荐给贵刊,望能转载。四川读者龙秀眉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一大工程──写在《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出版之时满都尔图《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开始问世了。摆在读者面前的《新巴尔虎右旗蒙古族卷》和《武鸣县壮族卷》为这套丛书的头两卷,是“中国少数民族现...  相似文献   

3.
《民族团结》杂志从1987年第1期开始,连载李松晨同志撰写的《西藏纪行》(以下简称《纪行》).这是一组真实介绍两藏风貌,对藏族人民倾注了深厚感情的好文章。它向读者展示了西藏的山川气象、民族风情、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及美妙的传说,使读者看到了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读完这本《没有织完的统裙》*,兴奋得如同看了描写兄弟民族生活的电影一样,它把读者引到色彩浪郁的环境里,丰富奔放的生活中去。《没有搬完的毓裙》是一位兄弟民族作家-白族楼苏同志写的关于祖国云南省内兄弟民族的生活的短篇集。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初版于一九五七年(原名《在茫茫的草原上》),是内蒙古当代文学上出现得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内蒙古文艺界并曾为此组织过多次讨论.现在,作者根据读者的意见,重新加工,对人物和故事作了较大的修改,已于去年九月由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在茫茫的察哈尔草原上,千千万万蒙古族人民为了寻求自己民族的解放,与  相似文献   

6.
藏药浴"五味甘露方"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药浴是在温泉浴疗法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的一种藏医独特的药物外治方法."五味甘露"是藏药浴的基础配方,其历史几乎和藏药浴一样悠久.《四部医典》后续部"五械浸浴"一章专门详细论述了藏药浴的适应症、方剂、用法和注意事项等,该书首次记载了"五味甘露浴",但没有列出具体药名和剂量.此后,五味甘露方成为藏药浴基本的经典组方,历代藏医药文献对此方名称和配方等有不同的记载,直到17世纪,五味甘露浴配方才被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1964年我曾去过文山,在一个国营农场做调查研究。这次看到《中国民族》杂志记者梁黎写的报道《张严:一个只实现了50%的梦想》,甚感欣慰,这是一篇令人振奋的好文章,同时,文中的主人公和他的事业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增林 《中国民族》2007,(4):62-63
逢中国话剧百年暨中国著名满族作家老舍先生诞辰108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挑中了老舍先生的五幕话剧《西望长安》。老舍先生曾这样形容过这个戏:“《西望长安》就是写一个骗子故事的讽刺剧”。剧本写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冒充军人的骗子栗晚成,如何编造荣誉史骗取人们的信任、尊敬,最后又被众人识破的经过。尽管读过老舍《西望长安》原著的读者或许有内容、情节略显平淡以及作家当时根据报刊的报道创作的“急就章”的感觉,但作品当年的时代特点及一定的教育、启示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比如,骗子栗晚成伪造军区文件、编造抗美援朝经历来混淆视听,就是利用了建国初期人们盲目崇拜英雄、仰慕革命军人的朴素感情。  相似文献   

9.
去年7月蒙古文版《民族团结》创刊以来,受到了广大蒙古文读者热烈欢迎。为满足读者要求,本社决定今年7月出版《民族团结》哈  相似文献   

10.
吴廷富 《回族研究》2006,(2):119-120
新年伊始,我应邀参加“天水市首届回族书画展”,展出260多幅书画作品,可谓盛况空前。其间在老朋友吴钰先生陪同下观看了他用小楷写的《马元章道统论》24米长卷,内容丰富深刻,书法工整俊秀,是具有穆斯林文化特色的一幅好作品。他请我写个跋,我欣然接受。回兰后,查阅了我藏书中20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读者,您还记得本刊一九五七年创刊号上登载的那篇《彝族之鹰》的通讯吗?那是写的彝族青年飞行员杨国祥插翅飞上蓝天的事迹。事隔二十三年了,他怎么样了呢? 最近,他被聘请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拍摄故事片《飞行交响乐》的顾问。记者借此机会,对他进行了采访。杨国祥和二十三年前刊登的照片几乎没有多大变化:细高的个儿,一双犀利而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只是两鬓略添了一些白发,额头起了几道皱纹。他  相似文献   

12.
六盘山     
六盘山是宁夏境内的一座名山。六盘山的出名,是因为一首词,毛泽东同志的《清平乐·六盘山》。一首伟大的诗词可以使一座楼千年不朽,也可以使一座山天下闻名。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的确好,与他的另一词作《沁园春·雪》,堪称双璧。《沁园春·雪》写于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刚刚投降。  相似文献   

13.
傣族长诗,自建国以来已发掘、整理、出书多部,有的并改编成其他文艺形式与读者、观众见面,在国内外早已享有盛名。但是,在古典文学理论方面,却一直没有重要发现,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久前,傣族文学工作者们竟挖掘出一篇三百六十七年前著述的、相当于汉族《诗品》的诗论——《论傣族诗歌》。还有一篇写于四百三十多年前,是论述傣族发展的著作,即《谈寨神勐神的由来》。这两篇著作的发现,震动了关心傣族文学的文艺界和学术界。它不但填补了傣族古典文学理论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陆洋 《中国藏学》2008,(1):49-54
吐蕃《礼仪问答写卷》是比较完整、系统地记录藏族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文本,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部没有受过佛教影响的伦理著作,被称为藏族的《论语》。本文以《礼仪问答写卷》和《论语》为切入点,从家庭伦理、日常生活伦理、政治伦理等多方面对藏汉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白寿彝画传》就要问世了。至德兄一定要我写一篇序,是的,关于白先生,对于这本画传,我的确有一些话要说。用画传的形式纪念寿彝先生,是很恰当的。照片把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留了下来,现在配以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比单纯的语言叙述更直观、更生动,可以让后人对一代学术巨人有  相似文献   

16.
两个小作者     
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湖南省民族团结征文发奖会上,有两个少数民族小姑娘获奖,一时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一个是侗族小姑娘郑春,这时才十二岁,是通道县一中初二学生。她写的《青翠的核桃林》;发表在《民族团结》杂志去年第四期,获全国民族团结征文三等奖。一个是土家族姑娘谭利娅,十八岁,是长沙汽车电器厂青年工人。她写了《马路上认下的亲戚》在《主人翁》杂志上发表,也获得了奖励。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度,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学院共同接受中华書局《辞海》編輯所委托,着手編写《辞海》修订本民族問題类詞目的釋文。一年多来,經过选詞,編写、討论,核对资料和修改等各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民族問題理論和民族政策”、“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和“世界民族”四部分的釋文共1552条二稿的編写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項工作任务,民族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学院共同组织了《辞海》民族問題类編写小组和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去年国庆节前夕,在北京同时上演了两台反映民族团结的历史剧:一台是曹禺同志写的、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王昭君》;一台是俞百巍等同志写的、由贵州省黔剧团演出的《奢香夫人》。这两出戏,都曾遭到过“四人帮”的压制和迫害,这就使我又想起另一台受到压制的戏——《不准出生的人》。“四人帮”就像西藏的反动头人,不准《王昭君》出生;对已经出生了的《奢香夫人》,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有数条关于吐蕃与vjang关系的记载,分析这些记载,并将这些记载与《南诏德化碑》、《云南志》及新旧《唐书》中的有关记载进行对照,可以认为写卷中的vjang只能是唐代割据云南一带的南诏。  相似文献   

20.
我常想,就算毫不润色,只是把我与《民族团结》从结识到成为朋友的经历,平平实实地摊摆出来,就是一份比较感人的材料,因为《民族团结》确实在为如我一般忠实而陌生的读者朋友们做了许许多多份内和份外的事……1987年,我读大学三年级,当时所有的文字功底就是作文,偶尔被老师在课堂上轻描谈写地表扬一下,以及在一些报刊不起眼的角落登个篇把"豆腐块".有感于当时一些人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生活情况知之甚少,便斗胆提笔写了《从少数民族服装想到的》一文,寄给了《民族团结》,当时并没有把握能在这家全国民族工作的权威杂志上发表.3个多月后,我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第9期《民族团结》,得知自己的文章发表了.我当时的心情,如一个痴情而其貌不扬的少女,突然被一个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