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林则徐的清正廉洁思想张兰生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个半世纪前,英帝国主义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大量输入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的无穷的祸患。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地位,造成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而且摧残...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看到林则徐的名字,是在日本高中历史教材《详细世界史》上。那时候的印象是,腐朽的满清官僚当中,竟有这么一个能够打败英国侵略者的人,很了不起。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物。在震动世界的鸦片战争中,他不顾个人安危祸福,克服重重困难,为维护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勇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有幸来到中国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留学,阅读了不少关于林则徐的历史资料和评论。联想到在日本佛教大学历史系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出来,希望大家多多指正。一、伟大的民族英雄禁烟抗英是林则徐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鸦片战争,是一场民族正义战争。当时人民处于无权地位,他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史家对于林则徐的评价褒贬不一.南京国民政府在禁烟运动开始后推行了一系列纪念林则徐禁烟事迹的活动,重塑了林则徐的英雄形象.受其影响,林则徐故事也被重新书写,一个既突出林则徐英雄形象又富有时代鲜明特征的故事版本呈现出来.在崇尚林则徐热潮风靡的时代,蒋廷黻、陈恭禄对于林则徐的指责还受到了时人的尖锐批评.抗战时期,林则徐的名字与事迹开始发挥出政治影响力.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于鸦片战争与林则徐事迹的描写使得林则徐的形象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4.
1988年9月21月至23日,林则徐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扬州师院召开,出席这次学术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代表们提交论文近20篇,分别从林则徐的禁烟、反侵略斗争;林则徐在新疆、两湖、江浙地区主持农垦、治水,改革盐政,安置饥民,开发矿业等方面的思想与活动;林则徐与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关系以及新发现的有关林则徐史科的价值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的兴利除弊唐福荣经济基础的变化,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意识形态的变革,是相互影响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改变了,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从来没有过的巨大变化。相应的,在意识形态上必然要引起震动。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社会危...  相似文献   

6.
<正>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系中华民族的大思想家,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饱经忧患,故对社会治平尤为关切.入清以后,其潜心著述几四十年,立论宏博,纵横古今,鉴明季秕政而痛下针砭,极意探究诸王朝兴亡更替之因,并以历史批判的态度在史鉴的过程中阐发了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主旨——"治统"、"道统"的历史通则.通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重典治吏政策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一种 手段,曾为不少封建王朝所使用。然就法网之严密、诛戮之广泛 和实行之彻底而言,明初洪武时可称得上是“历朝之冠”。关于 明初的重典之治,一些史学家和律学家曾从不同角度作过探讨, 但其研究范围大多还只是局限在明太祖滥  相似文献   

8.
私营企业主治村具有独特的治理特点和绩效.根据是否有利于农村基层的民主、是否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和谐、是否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标准采进行总体评价,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治村还未能达到村民自治的理想目标,但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保障村庄公共秩序、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村民公共福利等方面均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些消极效应.从私营企业主治村的绩效和实际出发,乡村治理需要面向民主以实现模式转换,基于和谐以实现运行规制,寻求发展以实现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蒋洁霞 《探求》2002,(3):71-74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全社会道德建设的进行以及以德治国的可能和持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在新形势下改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原因,并试图探索在当前形势下,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11):97-100
俞樾治《诗经》,尤重汉儒训诂考据之法,他认为要通训诂须通晓音韵、文字之学和语法规律,从校勘入手,总结古书注释通例,最后才能达到真正了解古训目的。俞樾推本训故,吸收前人研究的各种成果,对《诗经》进行全方面考证,使许多疑难问题涣然冰释,总结了《诗经》研究的基本方法,将其纳入科学的研究轨道,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道治”是与“礼治”、“法治”相对的范畴,是对道家政治哲学的新概括,它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政治哲学性质。“道法自然”是“道治”政治哲学的核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自由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萌芽;“清静自治”是“道治”政治哲学的特征,无为和自治是其内在机制,“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是其两种形态,二者之间体现为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曹正汉 《社会》2023,(5):22-55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提出一种著名的改革理论,即在郡县制的框架内引入封建制的自治原则,形成“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混合体制。对于这种混合体制论的意义,当代学者通常把它视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或者视为地方分权论或“地方自治论”,认为其目的是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实现平衡。本文的观点是,顾炎武的混合体制论不只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也不只是地方分权论,还是处理“一统”与“治理”之关系的理论,特别是处理“一统”与“治理”之矛盾的理论,其中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统一而治殊”。本文的目的是论证这种观点,并进一步探讨“统一而治殊”的内在含义和思想来源及其实现机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宫泽贤治将文学、科学和信仰调和到自己的个性当中,形成了偶像化,他的作品是"自他"未分的一元论精神培育出来的感性表现.宫泽对待他人采取的是被动的"他人本位"的个性立场;志贺直哉则立足彻底的"自己本位"的个性立场.如此特色表现于宫泽的<泉边人家>、<十六日>、<花坛工作>和志贺的<某晨>、<去网走>等作品中.  相似文献   

14.
蔺文龙 《社科纵横》2014,(9):124-127
多隆阿的《毛诗多识》是清代一部考证名物的总结性著作,他遵循治经要期不戾于经的评判标准,解诗重繁芜、重俚俗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他以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援古证今与亲身目验相结的考据方法以及以名物诠释考察诗旨的新探索,开拓了《诗经》名物研究的新领域,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宰治创作<斜阳>时,尽管借用了<斜阳日记>的内容,但<斜阳>确实堪称作者艺术个性的结晶. <斜阳>描写二战中日本战败导致了贵族阶级的没落,一定程度上模仿契诃夫<樱桃园>的手法,象征性地勾勒出贵族阶级精神世界的衰败景象,展示的是日本版的<樱桃园>,这是<斜阳>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6.
17.
最近,多张有影响的报刊相继刊登《一个横行乡里的联防队长》一文,读来感慨万千。一方面,对于率领几名打手肆意打骂、敲诈、抢劫、拘押群众的原乡联防队长陈长真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笔者象盱眙县龙山乡的乡亲们那样深感庆幸;另一方面,对于陈长真等罪犯竟然横行乡里一年多,搅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直至受害群众达到数百人,一直惊动到省政府的领导同志,笔者也象盱眙县的领导同志那样“深感震惊”;再一方面,对于撰写这篇通讯的记者发出“但愿不再会有乡亲们的怨声,不再会有陈长真肆虐”的呼声,笔者既深感同情,也深感忧虑。 笔者感到,像陈长真们这种时间长久、性质严重的犯罪,绝不是一种偶然和孤立的社会现象,别的都不说了,仅是见诸报端的,例如一些为害一方的流氓盗窃团  相似文献   

18.
<正> 鸦片战争前后,封建王朝吏治腐败,社会和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以林则徐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开明的建封官僚,尚能爱国忧民,力图改革弊政,挽救民族危亡。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良部分哺育的结果。然而,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却窒息了我国传统文化优良部分的蓬勃的生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失败,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彻底败落。林则徐的“禁烟”抗英史迹及其归宿,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本文拟就林则徐“禁烟”抗英和他所崇奉的“民本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扬这一主题,探讨“民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从林则徐和渡边华山看近代转折点上的中日西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林则徐和渡边华山看近代转折点上的中日西洋学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赵德宇本文意在通过追寻林则徐(1785-1850)和渡边华山(1793-1841)研究西洋的轨迹,在中日西洋学(为叙方便,暂以此概念念指中国的西学和日本的洋学)比较研究领域做一粗略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治小气     
同事大刘在单位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因而人缘很差。我呢,脾气随和,人缘还不错。没处去的大刘,经常跑到我的单身寝室来玩。说是找我下棋,其实“棋翁之意不在棋,在乎蹭饭之间也”!几轮棋战罢,肚中饥饿,大刘也不计较,我这儿有啥他吃啥,就算是剩馒头就咸菜,他也吃得津津有味。一次两次我也认了,然一月之内他三番五次来吃白食那可不行。我得想个法子让他也做一回冤大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