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进行抬轨更换轨道板施工过程中,需选择合理的作业轨温、抬升方式、扣件松开范围等施工参数,以避免施工中钢轨失稳和弯折及扣件损伤。针对该问题,建立钢轨抬升模型,计算分析钢轨抬升过程中不同施工参数对钢轨失稳、钢轨及钢轨扣件受力与变形的影响,总结相关规律并提出合理的施工参数。结果表明,钢轨抬升施工时,抬升间距建议为7.2 m;温差超过20℃可适当增大两抬升点间距。钢轨的抬升量为10 cm时,扣件的松开范围宜为51组扣件,抬轨量每增加1 cm,扣件松开范围宜增加1组扣件;当温差超过20℃时,可适当按照温差每增加1℃,扣件松开数量减少2组扣件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工程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大连市轨道交通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铺轨总体施工技术方案,并界定了施工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3.
京沪高速铁路某铺轨基地,地基承载力不足,且部分地方存在软弱土夹层,而钢轨的平顺性要求又较高。为了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采用CFG桩对该地基进行了地基处理。给出了CFG桩的地基处理方案,计算了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各台座处的沉降值,对强度和刚度进行了验算,各方面均满足要求。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期某干线铁路区间钢轨接头联结零件出现大量损坏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故障原因,以线路普通接头为研究对象,以十余年轨温数据为基础,计算铺轨作业时预留轨缝、钢轨伸缩量,并且分析其在日常环境下的温度场分布及温度效应。依据轨道真实结构建立75 kg/m钢轨接头联结零件有限元温度场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温度云图,并总结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该地区15 a内,各月预留轨缝平均值相差不大;对于普通钢轨接头,在螺栓中部、钢轨扣压部分、鱼尾板螺栓孔位置产生应力集中;受螺栓预紧力影响,钢轨接头应力集中点最大点在螺栓中部,且受预紧力影响较大;接头联结螺栓预紧力对钢轨温度应力影响比扣件更为明显;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养护维修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各种施工技术条件的论证分析,采用钢轨桩支撑结合钢筋混凝土墙护壁的新方法,成功解决既有路基失稳、塌陷问题,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为跨线桥深基础施工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传统的机车信号测试环线安装在钢轨内侧腰部存在一定的磁屏蔽、安装相对不是很容易、施工钢轨穿孔困难等缺点,结合具体施工等实际因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成本较为低廉、安装方便、削弱构成磁屏蔽的一种机车信号测试环线支架法。该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特定加工的环线支架固定在钢轨上,环线通过支架安装在钢轨外侧,高度基本与钢轨高度水平。实践证明,这种环线支架法较之前传统的安装方式使用效果良好、信号检测稳定,设计经过实践检验基本合理,能满足机车信号的正常检测,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设计,方便了施工,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对降低工务养护维修成本至关重要,然而国内目前尚未见对一个使用寿命周期内钢轨轨头型面变化的跟踪观测,也缺少对钢轨型面的分析软件。通过借鉴铁路轨头轮廓制定标准和欧盟铁路制定的钢轨打磨、铣磨作业横断面验收标准,开发了钢轨型面管理软件(RPM),可用以制定合适的钢轨养护维修计划。利用钢轨型面管理软件对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型面进行了从新轨上道到下道的跟踪观测,认为钢轨型面磨损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浴盆曲线”形式。通过利用钢轨型面的发展规律,认为在钢轨磨损的平稳发展期可以利用其平稳发展规律得到的最优磨损率指导预防性钢轨打磨(或铣磨),在钢轨磨损的急剧发展期开始之前应当进行钢轨型面的修复和重塑。  相似文献   

8.
对DPK32例铺轨机两大关键结构件机臂和前后龙门的制造工艺进行了分析,根据铺轨机生产数量少的特点,提出确保机臂和前,后龙门达到设计技术标准要求的工艺措施。试制样机的机臂和前,后龙门经一年多使用,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无缝线路温度力过大会导致胀轨或断轨,现场需实时监测钢轨温度力。以钢轨在温度力作用下受到的车致振动加速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利用多元回归算法拟合温度力特征指标反向识别钢轨温度力的新方法。通过对温度力作用下车致钢轨振动加速度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提取钢轨加速度的HHT灰度时频直方图方差和边际谱在1 300~1 500 Hz内的瞬时幅值变化率作为温度力特征指标,将2指标分别输入到回归算法和灰色算法中,对比钢轨温度力识别误差。结果表明,钢轨所受温度力越大,识别结果的相对误差越小;利用多元回归算法识别温度力的平均识别误差可达到3.24%,相比于灰色预测模型降低了3.54%,为现场实时监测钢轨温度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无缝线路是轨道结构现代化标志,其施工工艺和效率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国外某工程无焊轨基地且工期紧,需采用轨排成组焊连无缝线路法铺设。轨排焊连前轨道存在大量钢轨接头限制工程车辆运输速度,为提高施工期间车辆运输速度并减少钢轨接头伤损,建立车辆-钢轨接头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速度和轨缝值对接头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提出合理预留轨缝值及轨缝值与施工车辆行车速度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轨缝和速度过大易造成轨端伤损危及行车安全,且空载状态的动力响应影响更明显,考虑提速需求综合各指标应保证直线段和曲线段预留轨缝值不超过8 mm和5 mm,且控制施工车辆行车速度。在直线段,当轨缝值为3、5、8 mm时,平车满载速度安全限值为80、70、40 km/h,平车空载速度安全限值为80、50、40 km/h;在曲线段,当轨缝值为3、5 mm时,平车满载速度安全限值为70、40 km/h,平车空载速度安全限值为60、40 k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