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汉语是美丑的两极.论其丑,汉语自身极度缺乏稳定性,缺乏对概念的严格框定,更缺乏科学性.用汉语进行科学理性思维具有诸多不方便,这是中国科学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赞其美,表现在,当我们将话题由科学之理性转为文章之感性,丑汉语便魔术般地变为了美汉语.在文章中,汉语的一切短拙霎时间都不见了,代之以无所不能的神通与无往而不胜的灵性.呆滞的汉字变为了闪烁的珠玑.汉语中不利于探究科学理性的因素,恰恰有利于文章的写作.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美丑的两极。论其丑,汉语自身极度缺乏稳定性,缺乏对概念的严格框定,更缺乏科学性。用汉语进行科学理性思维具有诸多不方便,这是中国科学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赞其美,表现在,当我们将话题由科学之理性转为文章之感性,丑汉语便魔术般地变为了美汉语。在文章中,汉语的一切短拙霎时间都不见了,代之以无所不能的神通与无往而不胜的灵性。呆滞的汉字变为了闪烁的珠玑。汉语中不利于探究科学理性的因素,恰恰有利于文章的写作。汉语有丑陋的一面。汉语可以附着俗流,可以被用来攻击异己、意淫异性或亵渎圣灵;用汉语可以轻易造出许多肮脏的语…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注重与西方联系的“现代”,而忽略与传统文化精神联系的“中国”,甚至导致了“中国”的迷失.中国现代文学为什么不是西方现代文学,就在于它的根在“中国”,在于汉语思维与西语思维的根本差异.鉴于此,从汉语思维角度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从此角度梳理汉语以及汉语思维的独特性,厘清民族记忆的汉语表现、西方意识的汉语阐释,则理应成为一个急不容缓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4.
汉语新文学概念旨在整合通常所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作为诸多相关概念中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超越的学术整合能力,准确的学术涵盖力,以及较为科学的学术理论张力.汉语新文学概念无能力也无必要取代现存的各种学科概念,只是这一概念的出现和运用为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提供了-个富有学术优势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中华山水掌故词典》读后罗竹风辞书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这些年来,我国辞书如雨后春笋,蔚然成林,并逐渐显示出梯形配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相似文献   

6.
科学革命:汉语语法学出路所在杨启光汉语语法学的症结在于其体系的主谓为本①。中国文化语言学提出汉语语法学的出路在于突破“主谓二分”说及其形式主义模式讨汉语语法学的长期禁铜,回归并立足于中华文化基础上,探寻一种以汉语自身的样态为本、形义有机结合的模式取而...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汉语修辞史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即研究汉语修辞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如何相互推动。文章首先将修辞现象的演变放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尤其是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其次,探讨文化发展对修辞演变的全方位影响;再次,探讨了修辞变化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语史研究基本理论范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史研究的事实发掘成果卓著,令人目不暇接,但理论滞后于实际的状况却愈显突出,主要症结在于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还没有确立起来,所以导致我们连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都十分模糊。范畴的概括化与系统化是一门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确立科学的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当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以汉语史研究科学体系为构建框架,突出汉语史科学范畴体系的特点,按相对稳定的定型化思维样式来表述。无论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属性、汉语史研究范畴认识类型,还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视野来看,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包括基本概念、分期理论、史料科学、理论模型、方法论、学术视野、学术评价、学术演化、学术关系、学术价值等。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成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试题共有四项内容(即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的答题能力和答题速度,以准确地界定考生的汉语能力.人类的语言是共有的,人的感情是共通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孔子学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目前在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家孔子学院和500家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两项重要工作是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巧妙地运用汉语新词语对于提高汉语教学吸引力、阐释中国文化内涵、展示当代中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海 《北方论丛》2013,(1):49-53
科学思潮是中国现代诗歌思维方式转换的时代因素.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诗歌诗思由重直觉性向情与理相结合转变,由倾“虚”向倾“实”转变,由偏于“字”思维向偏于“句”思维转变.探究科学思潮对新诗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下诗歌的理解,因为科学思潮对诗歌的影响并不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汉语诗歌又面临着科学的再一次冲击.现代科技对诗歌创作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历史语境中科学思潮与现代诗歌密切关系的分析,不仅能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探究到新诗在思维方式上的变化,洞察到这种变化对新诗形式选择的直接影响,而且对于理解当下诗歌的流变及其形式选择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探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翔 《北方论丛》2005,(4):58-62
目前学界对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探源研究似有可商之处.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探源研究首先应该根据其本质特征确立科学的界定标准,然后据此才有可能得出切乎实际的结论.根据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本质内涵,本文得出了五条鉴别标准.由这五条标准可知,清人俞樾1868年出版的<古书疑义举例>才是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汉语新词新语的爆发式产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探讨了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的界定问题、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中“X”的语义与功能特点以及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欧洲人在明末清初对汉语的最初印象,是后来人考察汉语的起点,一些观点甚至延续了几个世纪,比如:汉语简略生动,但语焉不详;又如:汉字丰富多彩,却资源不足.之后,洪堡从其语言哲学理论出发,追究"汉语精神"亦即汉语与思辨的关系,认为汉语不追求语法上的精确概念,他的价值判断倾向于西方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洪堡之后的一个典型的西方观点是:汉语因为汉字结构而不太适合于抽象思维,更有利于直观的形象思维;中国思维较多地带有审美和伦理色彩,缺乏理论性和思辨性,汉语特性使哲学思考充满模糊性.而所谓欧化文法的精确性和逻辑性,在20世纪的中国得到不少新文化、新文体倡导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语言资源的关键在于应用性,其应用性在于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社会应用、母语教育、汉语的国际推广、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是推动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促进我国汉语、汉字以及方言资源的科学、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自上一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中国语法学已走过了八十多个年头。八十年的历史,是一部在西方语言理论指导下孜孜不倦探求汉语语法规律的历史。在《马氏文通》以前,古人并没有发展系统的语法科学,仅有朦胧的语法意识。为探究经义而呕心沥血的文字、训诂学家们发现,汉语的词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 汉语"科学"一词始出于晚清维新学者们的译著,如康有为译东洋文献,严复的<天演论>等.后来,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一词得到广泛传播,"科学"与"民主"成为书写在新文化运动旗标上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新诗"是针对当前中国90年来新诗研究所存在的,由文化心理、政治历史因素、人为因素等形成的新诗学科研究的命名上的尴尬和错位而提出的新命名."汉语新诗"的命名意义及可行性、来路与现状、使命的探讨,有助于促进新诗与诗学健全、科学、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修辞学史的研究不能满足于资料归档式的研究范式,有必要从科学演化一般形态角度考察学科发展史、建立学科的“潜一显”演进观.汉语修辞学的显科学化可从两方面论证:(1)学科内部;修辞学理论形态自身发育符合规律,趋于成熟;(2)外部环境:社会承认度达到一定水平.《修辞学发凡》的问世标志着具有显科学意义的汉语修辞学的诞生,此后学科研究的繁荣,由于在理论核心构件上并未有革命性变化,只能看作是加强了汉语修辞学的显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广大国际汉语教师在输入国长期有效的工作;而迅速的度过文化休克期,完成跨文化调适则是汉语教师顺利高效开展工作的前提.针对派往非洲喀麦隆这一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且与中国在社会经济及文化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的汉语输入国汉语教师跨文化调适问题的研究,对今后国际汉语教师的选拔、培训、管理及跨文化调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