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荷马的<伊利亚特>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赫克托尔的死亡令特洛伊失去支撑,也让荷马的歌咏徐徐收场.不仅如此,在<伊利亚特>中,赫克托尔的葬礼还是神明对人类事务的最后一次干预.荷马对史诗的如此编织,是否有着特别的隐喻或寓托?依循<伊利亚特>情节,赫克托尔的死亡源于命运中的两次重大"突转"--帕里斯携海伦来到特洛伊以及赫克托尔杀死帕特罗克洛斯,但从根本上讲,赫克托尔的死亡是宙斯实现计划、宇宙葆有秩序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荷马史诗>反映了荷马时期希腊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文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历史观、道德观和宗教观.而在古奥运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荷马史诗>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功能.通过对<荷马史诗>的历史考察,认为荷马时期的体育是规则的争斗、英雄生命的表达、高贵的象征,从而揭示<荷马史诗>对古奥运会思想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云 《社科纵横》2008,23(3):170-172
荷马史诗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被称之为"荷马宗教".荷马宗教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拟人化,神具有人的形象和脾性,过着凡间王族一样的生活,但"Moira"却是一位拒绝任何形式的拟人化的神.神人之间主要是仪式性的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笔下哲学与诗的关系绝非仅有冲突的一面,和谐亦是其重要的方面.在<王制>中,这种和谐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哲人苏格拉底在<王制>中做了很多诗;其次,<王制>本身就可谓一首诗;再次,苏格拉底批评荷马的同时也在向荷马学习;最后,苏格拉底表明,无论是哲学教育还是政治教育都离不开诗.当然,苏格拉底的诗是一种臣服于哲学的独特的诗.  相似文献   

5.
<诗经>三<颂>的主旨是颂人而非颂神,颂时王而非颂前王,颂"今"而非颂"古".<颂>诗的根本性质是颂美时王之盛德、成功并以之告神.<周颂>31首诗只有4首可视为颂神,余皆主颂人.<商颂>作于殷商后期,亦以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为主旨.<鲁颂>纯颂时王,无告神之意.从所颂对象的性质是神灵还是时王这方面考查,<诗经>三<颂>的主旨是相同的.这一结论是阐释、研究<颂>诗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揭示了<颂>诗的本相,揭示了<颂>诗的创作特征和规律,澄清了前人关于<颂>诗的误解,亦有助于确定争论已久的部分诗篇的作时.  相似文献   

6.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的日本神代时期,是以"天照大神"为主尊神的神道观占据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在神道观支配下,日本古代曾流行神判法的适用.神判法最初以通过占卜获得神启为目的,发展到后来的用以证明真伪、解决当事人纠纷的裁判制度.神判法不仅是古来的日本刑罚风俗,也是古代日本统治者利用神道观维护统治秩序的刑罚工具.  相似文献   

7.
张岚 《唐都学刊》2005,21(3):139-142
希腊城邦时代,古希腊社会所以具有同东方专制王国不同的发展特色,关键在于荷马时代形成的体系神话传说具有的特征,即神界统治呈现的"贵族式民主精神",它深刻影响了古希腊人在走向文明时对政体形式的选择,也是希腊神话传说流传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魏娜  时晓丽 《唐都学刊》2008,24(1):124-128
传统的观点多从哲学、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的视角来阐释古希腊悲剧.本文试图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心理学的视阈来关照古希腊三大悲剧,把其中一以贯之的悲剧精神归结为"普罗米修斯精神",即人的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而这种精神又是在生存论、价值论、审美论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试析《文心雕龙》中的佛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社科纵横》2008,23(10):100-101
刘勰在写作<文心雕龙>时虽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佛学思想来论文,但是实际上<文心雕龙>的写作还是潜移默化地受到佛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主要表现在作品中大量的"神理"说和"折衷"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是一部结构复杂、内蕴丰满的古希腊文学名著,通过析读该书卷二第一章,本文试图展示古希腊"自由"观的两种最基本的含义,以及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自由的理解和对享乐主义"自由"观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