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现代艺术与美学发生了极其重要的转向.一方面,作为艺术精英的前卫艺术从审美走向审丑,美学正演变为丑学;另一方面,传统艺术总是力求将艺术与生活区别开来,相反,在作为日常生活的当今大众审美文化中,生活走向艺术化,艺术走向生活化,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目渐模糊并趋于消失.黑格尔和现代艺术演变及由此产生的美学理论转向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对于理解当今中国艺术,推动当下中国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技术与艺术嬗变——兼论“艺术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对艺术的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艺术的特征,在艺术领域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动力。艺术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技术非但没有束缚艺术的发展,而且给了艺术表现以极大的自由。技术不仅使艺术走向大众,帮助艺术实现了人类的想象和幻想,而且已经内化在艺术的有机整体之中,实现了技术向艺术的转化。因此艺术不会终结,终结的只是某种艺术形态或者艺术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宗教哲学思想发展、演化过程的全面追溯 ,指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来实现理性与信仰的同一性 ,从而将近代以来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之中的知识与宗教、科学与神学统一起来。在宗教哲学中 ,黑格尔一方面把神秘主义理性化 ,对基督教的天启真理进行了合理化的重新诠释 ;另一方面则把理性神秘化 ,将精神变成了自在自为地创生万物的绝对精神或上帝  相似文献   

4.
丹托重新讨论了黑格尔“艺术终结”的命题,延续了黑格尔美学的体系错误,并进一步使艺术暂时化。他的“后历史”多元主义观念流露出对艺术命运的悲观主义色彩;而黑格尔对艺术未来是乐观的、充满信心的。艺术不会终结,艺术的终结恰恰是艺术新生的起点,艺术在新世纪必将走向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非常重视中国艺术精神的阐发及重建。从道德文化哲学角度,他把艺术精神理解成道德精神之"用",显出浓厚的儒家本位的立场,但当他悬置"道德理性",论中国艺术"虚实相涵"之特质,"生化无穷"之"化"境,都深契于庄子哲学,并呼应着他早于徐复观近20年提出的道家"纯粹之艺术精神"一说。唐君毅对"郭象注庄"之"自然独化"一义的延伸阐发,揭示出庄子之"道"实通于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理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特征以及强大思想冲击力和渗透性的重要表征。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是与现代传媒联系在一起的。媒体是人的延伸,它改变了人对世界、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生命与生存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康德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决然二分,而黑格尔则将这两种理性看作是同一个理性的不同发展阶段,他们两者关于理性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对实践理性的不同界定上。黑格尔将实践理性分为三个阶段:快乐与必然性、心的规律和自大狂、德行和世界进程,他认为后两个阶段即是康德的实践理性,并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批评。在黑格尔看来,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这两种理性,在理性的第三个阶段——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中,并最终在社会和国家中实现了完全统一,使理性获得了其真实的客观现实性,从而过渡到精神这一意识的最高环节。文章即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为主要文本依据探讨其实践理性学说。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发展到理性阶段,行动的理性通过直向运动造就伦理世界和反向运动造就道德世界来说明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在行动的理性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快乐和必然性、心的规律和自大狂、德行和世界进程,体现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来说明个体如何获得德行和什么是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扬弃个体性而达到与普遍性的统一,道德正是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它是普遍性的现实性表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性质是古典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传统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使其具有了"文以载道"的理性精神.文学现代性是对现代性(以启蒙理性为核心)的反思、批判,而新老理性主义阻碍了文学现代性的确立.在"五四"启蒙运动中,古典理性受到冲击,同时也被改造,形成了启蒙理性精神;文学为启蒙理性服务,产生了理性主义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五四"以后的革命文学思潮,把古典理性改造为政治理性,文学为政治理性服务,产生了理性主义的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新时期启蒙运动批判了古典理性及其现代变体政治理性,但复活了启蒙理性精神,形成了理性主义的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由于中国文化理性主义传统的的影响,中国文学带有强固的理性主义倾向,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障碍,特别是造成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迟缓.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理性内涵有两层含义:一是与精神现象或意识形态是同义语的理性;二是结合历史发展,涉及许多道德伦理问题的理性.因而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既与意识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又表现为一种方法,即历史的、辩证的方法.黑格尔的理性概念具有特殊的批判性即自我否定性.理性的这种自我否定性表现为概念的运动原则,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原则被叫做概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黄蕾 《北方论丛》2010,(3):93-95
《荷马史诗》刻画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如阿基琉斯、赫克托耳、奥德赛等等。这些英雄威武高大,具有英勇善战、奋不顾身的英雄本色;他们向往卓越,表现出向命运挑战的英雄气概,在向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个体生命的价值得到张扬,显示出浓重的悲剧意识;他们追求荣誉,为了这一目标矢志不渝。这些精神特质,至今仍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具有持久不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河北学刊》2001,21(3):37-41
从思想层面上说 ,现代汉语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在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经常关注的都是现代历史河流中潮头上的现象,很少关注处在潮头及其所激起的浪花之下的深层次的积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文学社团,如南国社、湖畔诗社和浅草——沉钟社等,就是这种不健全的文学史研究的牺牲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造成的历史冲积效应的分析研究,还原他们真实的历史功绩和地位,努力建立一种新的文学史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20世纪之交,在西方科学和文明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现代传媒业呈现出兴旺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从1815年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五四”运动前,海内外累计出版的中文报刊约有2000余种;从1872年《申报》创办的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至“五四”运动前,至少有388种文学报刊在社会上发行。现代传媒大规模地介入文学的生产,改变了文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学与大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新文学诞生于大学.文学与大学结盟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文学创作者大多是大学的师生.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大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很多大学里的著名学者同时又是著名的创作家.大学既是学术研究的大本营又是文学创作的大本营,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既从事学术研究又致力于文学创作,这对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一身二任,使学术研究更富有灵性,又使文学创作更具有文化意蕴.大学成为文学创作的大本营,也使得大学校园具有更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诗意.大学与文学的结盟,实际上构成相互哺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西进运动与西部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建国之初出现了意义重大的西进运动,对民族的融合、语言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而随之产生的西部文学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出美国社会的真实画卷,奠定了美国文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教士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文化传教策略,使得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组成部分的现代文学。本文择要谈谈新教传教士成功翻译的《官话和合本圣经》及其对中国新文学发轫的推动作用,以及天主教传教士编撰的《文艺月旦》(甲集)对现代文学的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学的文本是古代文献,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由于时代久远,古今相隔,文献本身有许多地方已不被现代人所了解,如果没有现代阐释,即现代人的理解、观念和理论与之勾通、接受,为现代人所利用,古代文献对我们来说,就是故纸一堆,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它们都是死物,只有被现代人接收和利用,它们才能活起来。任何文化古籍,都是借着历代的新的阐释,它才能与一代代人的思想观念相勾通、相联系,才能做为思想和文化资源,被后人所利用、吸收,它们才能起作用。现代阐释激活了古代文化的生命。文化传递犹如接薪,需要代代用“新火”点燃传续,现代阐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田原 《齐鲁学刊》2008,(2):141-143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对西方文学的借鉴与应用中发展起来的。五四新文学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向西方学习,积极地借鉴和汲取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学的现代性因素,从而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地阐述近现代上海社会转型的历程,并从现代派作家成员结构的细致分析入手,认为现代主义作品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怪异、夸张与虚幻,正是现代工业生活对作家精神产生作用的结果,是对传统认识论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