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看,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主人公艾德娜的人格发展中存在着缺陷。《觉醒》中主要的人物角色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劳伯特是超我的化身,花花公子厄络宾则象征着人格中的本我,而艾德娜本人则象征着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超我和本我之间进行调节。由于超我发展不够充分,艾德娜的自我调节最终失败。此外,在艾德娜的觉醒中尚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她的觉醒止步于爱情,没有意识到女性解放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她的解放之路的最终夭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孚罗洛这个悲剧形象 ,认为其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残缺的本我、扭曲的自我与虚幻的超我并存阶段 ;二是本我回归 ,自我完善 ,超我破灭 ,三重人格激烈冲突阶段 ;三是本我恶性膨胀 ,自我毁灭阶段。克洛德不仅仅是宗教势力的代表 ,也是宗教的受害者。这个形象的悲剧意义在于提示了宗教扼杀人性的罪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分析,提出希克厉、凯瑟琳、林敦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激烈冲突,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并提出作品是作家的白日梦的观点。《西游记》作为吴承恩的一个白日梦,四个主人公正好分别承载了他人格结构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猪八戒代表“本我”,沙僧代表“自我”,唐僧代表“超我”,孙悟空则在这三者之间游走不定。  相似文献   

5.
《廊桥遗梦》中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为家庭放弃与情人私奔的故事感动着全球的观众与读者。笔者试图从弗洛伊德人格三重结构解析弗朗西斯卡理智的抉择:当本我与超我发生严重冲突时,弗朗西斯卡理智地抑制了本我,推迟本我的满足,让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回归到道德规范之中。使其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庄子《齐物论》"吾丧我"是轴心时代典型人格之一,原初状态的人具有赤子心,心接外物耦構形成有局限性的一阶认知我,以道枢中观反思自我以归于虚静极一,以超循环方式生成超稳定二阶情意我。以二阶系统调控论准确理解这一自我观,有助于透视轴心文明之核心思想,破除物质主义、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对庄子的种种误读,将庄子及魏晋以来境界层面之超越精神转化到现实层面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西王母神话是我国神话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西王母形象变化的总结,尝试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西王母形象之变迁,认为西王母的不同形象是整个人类的人格处于不同阶段的产物:半人半兽形象为人类人格处于本我阶段的产物,雍容华贵的女仙形象为人类人格处于自我阶段的产物,而不近人情的女神与民间的佑护神形象则是人类人格处于超我阶段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对西王母形象变化规律进行简单总结,并对人格结构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一在心理学的视野里,自性问题是一种人格或个性的问题,它甚至比文化的问题更加困扰人。引人注目的一极是弗洛依德从变态心理学方面提出的关于自我人格的动力模型,另一极则是以艾森克和凯特尔(Eysenck aod Cattell)为代表的有关常态人格的研究。就前一极而言,尽管弗洛依德的理论以从未有过的深刻性反映了人格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作用机制,但是这一动力模型的构制却主要是一种假定性质的描述结果,而且即使是精神分析的理论本身也时时要否认自性并不仅仅只限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阶梯。因而,这一模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印合人  相似文献   

9.
胡铁生  王丽莉 《学术论坛》2005,42(12):153-156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是两个对立人物.牧师丁梅斯代尔对于爱情的追求,不仅深深地刺痛了白兰的丈夫齐灵渥斯,同时自己也饱受良心上的折磨;同样,齐灵渥斯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人格结构失调,受本我"快乐原则"的驱使,从精神到肉体对丁梅斯代尔进行百般折磨.二者表面特征是善与恶、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激烈冲突,实质上是二者在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上的冲突.在这两个男性人物与女主人公白兰的爱情悲剧中,各自人格的发展变化是当时清教的偏执教规以及蒙昧时代的伦理标准及规范所造成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两人在历经了人格层次的冲突和交锋之后,故事虽然以悲剧结束,但终于在自我的调解下,从本我走向超我,达到了人格结构的和谐,为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宗教状况、社会对人格结构的影响以及人格结构的裂变与升华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0.
刘蔚华 《文史哲》2002,(3):72-74
宋代,“人欲”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逐渐膨胀。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二程率先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欲现。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起我”理论与二程的理欲现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义利、理欲、本我与超我的关系问题。二程和弗氏所提供的思想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佘正松  蔡东洲 《文史哲》2003,(4):134-139
关羽是宋元文学艺术作品刻意描绘的忠勇形象。这些作品以其灵活的方式、通俗的语言不仅掩盖了关羽的骄矜寡谋 ,拔高了关羽的忠义神勇 ,而且再造了关羽的“儒者气象”,确定了关羽的神像、神号和祭日 ,最终与表彰忠义的理学思潮相表里 ,促成了关羽信仰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冯婷 《学术探索》2014,(8):144-14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具理性不断冲击大学生思想意识,使其在丰富的社会思潮中走向多元化,而与之相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随其变化而发展变化。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从人格结构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分析了人的思想意识发展状况,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也包含在这三个层面之中,因此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视角来对高校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行为动力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探寻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东阿于氏是明代中后期一个显耀的文学世家,其代表人物即被誉为"文学为一时冠"、世称"于阁老"的于慎行。其父于玭、母刘氏、兄于慎思、于慎言皆博雅多才,善长诗文。于氏之学受其亲族——东阿苫山刘氏影响极深。于慎行曾外祖父刘约、外祖刘田及弟刘隅皆中进士,学博才高,亦以诗名于当时,并创办东流书院,为于氏父子兄弟提供了深厚的家学渊源。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与外国文学的接触 ,是从阅读俄国文学作品开始的。在郁达夫欣赏和喜爱的 19世纪俄国作家中 ,最得郁达夫的偏爱并且在创作上对郁达夫影响最大的是屠格涅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不仅是郁达夫文学创作上的启蒙导师 ,而且他在多余人形象的塑造以及抒情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对郁达夫产生了巨大影响。陀斯妥耶夫斯基则以其对描写人类痛苦的偏爱和对病态人格的刻画对郁达夫构成了有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朝鲜朝燕行使者眼中的关羽是一个忠义、勇武的形象,这既是他们通过实际观察中国关庙的楹联、题额与塑像、庙制而得出的结果,更是朝鲜民族社会总体想象的集中体现.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关羽形象在中国出现了"异化"了的现象,这主要不是指人们狂热地崇拜关羽,而是指人们对关羽的崇拜出现了泛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蔡厚示 《阴山学刊》2003,16(1):35-38
据现有材料考察 ,严羽的卒年大致在 12 5 5年左右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为最有理论价值的著作 ,其“别材”、“别趣”说 ,“妙悟”说等 ,都表达了他卓越的理论建树和艺术创见。  相似文献   

17.
唐代杨倞所著《荀子注》,征引了"韩侍郎"的一些观点,此"韩侍郎"即韩愈。韩愈的注文有得有失。荀子和韩愈在人性论的立论方式方面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李渔养生学说与杨朱学派养生思想在一些基本原则上具有相似性。李渔对古代养生思想作了大幅度的扬弃与整合,形成了一个以道家化的杨朱学派的养生思想为主、杂取儒道养生合理成分和后世养生精华的驳杂的养生学说。  相似文献   

19.
“气象”说和“兴趣”说在严羽的诗论中既是诗评概念 ,又是诗法概念。作为诗评概念 ,体现着严羽对汉魏盛唐诗的独特理解 ;作为诗法概念 ,体现着严羽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严羽从盛唐诗人审美感情的发动与表现中领受到了无穷的感染力 ,名之曰“兴趣”,把作为盛唐诗人审美感情之底蕴的进取情怀误解作胸怀境界的开拓 ,名之曰“气象”。将二者立为“诗之法”,体现了严羽审美文化取向中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