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农业生产为主干的生存条件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农业民族文化,由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性及其发展途径有不同于其他文明实体的区域特色,很早就滋生出带有君主专制集权倾向的政治文化,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形成就在这种积淀的文化传统与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中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政体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历史上的政体而非国体。国体问题,我国的学者们已有比较集中和深入的讨论,而对于中国古代政体的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比如;中国历史上究竟出现过一些什么样的政体,古代政体发展的特殊规律怎么认识,等等。这里提出一些臆说,以期引起注意。选择何种政体,一般有以下几种因素起主要作用。第一,国体,即统治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关系,在少数人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决不会出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制度。第二,革命,是宫廷政变式的革命,还是急风暴雨式的社会革命,还是改良式的除旧迎新,对于新政权的组织形式有重大影响。第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第四,民族文化传统。如此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说的“中国古代”,是指从国家的形成到秦统一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国家形态”则主要是就国家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两方面而言的。目前对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主要倾向:一是按照传统的大一统观念或所谓的东方专制主义来理解中国古代国家,对中国古...  相似文献   

4.
政体的本质是国家权力之间关系,即权力在国家机关之间的分配及各权力机关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认识、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政体的选择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完全可能的;政体的选择是政治制度创新中的一种,政体选择的动力与制度创新的动力大致相同,取决于政体选择者与政体需求者各自对选择的收益和成本的估价;最理想的政体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将政体所应具有的"素质"视为政体模式的评价指标,以此衡量政体的良善与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天下"政体与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演变大体上同步的.在这种政体的长期影响下,人们的心态也发生畸变,突出地表现为三方面:天下乃一人的天下,臣民对其主子诚惶诚恐的绝对服从;君主被神化,受到国人虔诚的顶礼膜拜;天威难测,巨道趋卑而成奴才.  相似文献   

6.
商代脱离氏族社会未远,尚处在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时期。有殷一代的大部分时期,专制王权尚未得以确立,神权在很大程度上凌驾于王权之上,而使商代政治表现出浓厚的神权政治的色彩。大一统的专制国家远未形成,而是众多方国的联盟。直到商代晚期,王权突出,神权衰落,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监察制度 ,具有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与垂直领导性 ;监察官吏的任职官小、权大、赏厚、罚重 ;监察权与检察权分离 ;监察系统内部实行互察制度 ,外部又被其他中央机构监察 ;固定监察与巡视监察相结合 ;建立谏官系统 ,实行对最高统治者的监督等若干特点。这是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封建制度的条件下的权力制衡制度。其设计的得当与运用的有效性 ,使官吏的腐败速度与皇权的滥用受到一定控制。延续二千多年的御史监察系统及其运用 ,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政体除众所周知的中央集权专制、官僚机构庞大、吏治腐败等负面特征外 ,其基本历史特点至少有四 :政体形态总体适应性与具体时代性统一、政体结构内在发展性与外部开放性共存、政体演变内涵传承性与主体创新性互动、政体理念一定理想性与浓厚致用性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 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构成的形式,即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以实行统治。国家政权的内容和形式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来,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形式对内容又有重大的能动作用,所以研究政体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应该是什么样呢?这是涉及到如何坚持、巩固和改善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问题。无产阶级专政要完成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使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什么样的政体才能使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呢?这是值得我们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政权的组织形式直接决定着政权的运行方式,并体现着政权的归属。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形式是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清末民初的政党政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政体选择。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中,选择什么样的政体一直是各方斗争的焦点。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斗争贯穿于政党政治的始终。由于历史、传统、当时的国际形势等多种原因影响,中国未能选择并形成最为恰当的政体形式,这成为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重要诱因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我们目睹了许多民生、社会与政治现象,包括物价上涨、广东村民维权诉诸大规模集体公共行动、动车事故及其调查和处理,以及中关关系和东海、南海局势,等等…。2011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思想界的焦虑、社会治理的局部改良、某些领域展现的有限政治善意,等等。同时,2011年我们看到,政经领域的腐败依旧触目惊心,时有大案爆料,官民关系高度紧张,让大家既见惯不惊,又愁肠百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以后,应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并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在改变其阶级内容后,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一般表现为普选制、代议制、政党政治等具体形式,这些形式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中,将具体表现为:创立新宪法,法权高于党权和政权,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法治国家;建立代议机构,中央与地方合理划分职权,实行中央集权制与高度的地方自治相结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国家政权机构;实行直接民主制,国家官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按照人民民主的原则把政府组织成为真正的“廉价政府”。这些思想和价值理念,今天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无疑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弗格森的知识遗产中,其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弗格森的著述对历史学也多有涉及,但是他主要还是作为政治思想家而跻身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行列。在弗格森的政治思想中,尽管其政体思想相比其他论述版块原创性差一些,但是他独特的叙述角度尤其是对混合政体思想的阐述和坚持不仅在思想史上足以留名,更使得他的政体思想成为欧洲近代早期市民人文主义思潮在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绝妙回响。  相似文献   

14.
论民初的内阁制政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中国进行了移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验,内阁制政体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项.探讨当时对这一政体的认识和实践,将有助于揭示民初宪政实验失败的必然结局、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历程.一、民初政体的争论及取向采行何种政体,各派政治势力极为关注和重视,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他们之间的争论反映其对西方民主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各自不同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2017,(6)
帝制中国是封建社会与专制政体,似乎早已成为政治常识。然而,生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常识难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帝制中国的"专制政体说"产生于清末,源自外部对中国政体的观感与指认,进而被国人所广泛接受。"专制政体说"经由地方性知识到一般性知识的转换,使得帝制中国政体的独特性被忽略,且难以解释帝制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特殊性及接续性。从地方性知识出发,重新考察帝制中国的政体属性,"保育式政体说"也许更能反映帝制中国政体的特质,且有助于摆脱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削足适履"的思维习性。  相似文献   

16.
<正> 灵感问题,在中国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古代文论中所谓感兴、应感、兴会、兴来、兴起、神会、神来、神通、入神、灵光、灵气、灵机、顿悟等,与今天所说灵感的意思大体相近或相似。中国古代灵感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些论述精辟独到,很有中国特色。中国古代的灵感理论推进了人类对于灵感这一奇妙精神现象的认识,丰富了灵感理论的宝库。中国古代作家、理论家对于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充分地肯定了灵感现象的存在,惊奇地赞美了灵感的神奇效能,并且对灵感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认识和探讨。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地谈到灵感现象的人,是西晋文学家陆机。他在《文赋》中写道:“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  相似文献   

17.
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历史上,东西方国家之所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早期国家产生之际,他们就已经站在不同的起点上,而且各具特色的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彼此不同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国家有管理经济的职能。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关于国家管理经济的思想,是探究中国古代国家职能的重要方面。国家管理农业经济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中国古代的农业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英国是世界上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然而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初,英国并没有建立这样的政体.相反,1649年资产阶级曾废除君主制和上议院,在英国建立起共和制政体.但共和制仅维持4年,即为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载的护国主制度所取代.护国主制实施7年,又被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统治所代替.此后又经28年的风风雨雨,才确立起立宪君主制的政体,并一直持续至今.那末,英国政体几经变化,何以前几种均难持久,唯立宪群主制能持之以恒呢?本文拟就此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专制政体形成的时间,学界曾有“秦朝专制说”和“先秦专制说”,但考察先秦、战国和秦代的历史背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实践与变革,可以明确地说,对于先秦时代,商代只是方国联盟,周代也只是初步形成中央集权制。实际上君主专制政体应该说正式形成于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各国的改革都有加强王权的直接目的(以便于实现富国强兵的国策需要) ,思想界虽有百家争鸣,但即便儒家学派的孟子,其根本思想亦在于为君主专制张目,而郡县制、官僚制、将相制、俸禄制、符玺制、上计制等具体制度的建立更是战国时代君主制制度确立的最重要标志。而对于秦朝来说,秦始皇对专制政治体制的最大贡献在于取消了政治制衡,从而将君主权力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