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金坤 《学术研究》2002,(10):134-135
《辨骚篇》“博徒”正诠@李金坤$江苏大学中文系!江苏镇江212013~~  相似文献   

2.
拙文《〈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刊出后,两年来,赵永纪、滕福海、李炳勋、马宏山等同志,相继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我竭诚欢迎的。赵、滕、李、马诸文,主要是对拙文中的“总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是集中在《辨骚》篇的归属上,即此篇应归全书总论还是文体论。因此,本文只对此略陈己见,其他问题,留待另文。 (一) 关于《辨骚》篇归属问题就我所知,早在一九二七年就出现两种对立的看法了。如刘师培以《明诗》至《谐隐》的十篇为“有韵之文”,梁绳袆则以《辨骚》至《书记》的二十一篇为“文章流别论”。范文澜更早在一九二三年就以“诗之旁出  相似文献   

3.
牟世金同志的《(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一文发表后,笔者和其他同志曾著文发表了一些不同看法。最近牟世金同志又发表了《关于(辨骚)篇的归属问题》一文,认为对他这篇文章的批评,“主要是对拙文中的‘总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是集中在《辨骚》篇的归属上。”这样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有关批评文章,涉及到了牟世金同志那篇文章的全部主要论点。就本人那篇文章来说,虽只批评了他的关于“总论”的观点,但不只是讲《辨骚》篇的归属问题,更重要的是批评了他对“原道”、“宗经”及其相互关系的看  相似文献   

4.
侯敏 《北方论丛》2004,(6):15-18
卦名是<周易>语言文字系统的第一项内容,不同词性的卦名,也就是以形象名卦还是以意义名卦,可以表现出<周易>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演进.从这个角度出发,一方面我们体会了<周易>"立象以尽意"的古老的象征表现,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相信帛书、楚竹书<周易>在年限上确实早于通行本.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研究中,对《辨骚》篇和“变乎骚”原则歧议较多。见仁见智固是重要原因,但刘勰本人思想上存在矛盾似乎更是主导方面。这矛盾表现在他对《离骚》四事合经、四事异典的分析和“词赋英杰”、“自铸伟辞”、“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的总评价中。《辨骚》是“变乎骚”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所以,弄清上述矛盾的思想原因,“变乎骚”的含义和用意就不难解决了。  相似文献   

6.
从长程历史角度看,没有屈原的文学史是难以想象的,而有了屈原的文化史则主要是增加了一种亚文化类型的文学代表者。作为才士,屈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传承了北方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因屈原而存在的楚人多才人格范式及其文本表达对中国文化和文学而言是一种重要发展和必要补充,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的客观理论意义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杨波 《兰州学刊》2007,(12):126-129
《新序》、《说苑》是刘向编撰的两部历史故事集,每部书中都有一些故事与《韩诗外传》所载内容大体相同.文章通过对这些故事中同题异旨,即叙述内容相似、主题立意不同的篇章进行比较,从而疏理出故事类编体裁的演进轨迹和编辑原则,并对刘向个人的审美趣味做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8.
罗剑波 《云梦学刊》2007,28(5):49-53
“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其运用模式较典型地体现于《辨骚》篇。就“辨《骚》”而言,刘勰在对汉代诸家关于经、《骚》关系所持论点进行梳理,以及对于“骚经”(概指《楚辞》)本身进行“擘肌分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势”和“理”,即《辨骚》中《楚辞》“四同”、“四异”于经书的结论。关于这一点,在《楚辞》文本中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9.
刘戈 《船山学刊》2001,(2):127-128
杨仲义先生的新作《诗骚新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书由《旧说辨妄》、《风骚传统》、《风骚审美》、《“风”旨辩证》、《屈骚析疑》等五个部分结构而成.五部分分别针对着近一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诗经》与楚辞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即一、《诗经》、楚辞语句的不少难解之处,至今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二、……  相似文献   

10.
王青 《河北学刊》2007,27(3):102-106
上博简《容成氏》篇内容丰富,性质较为特殊,是了解战国社会思潮的一篇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关于其学派归属问题,大致有儒家、墨家、纵横家等不同说法。分析是篇内容,可以看到,其理论思想与儒家的《大戴礼记.少闲》篇非常相似,而与《墨子.非攻》篇相乖戾。《容成氏》篇所宣扬的理想社会与《礼记.礼运》篇相一致,是篇力求借助讲述古史来阐述尧舜禅让和汤武革命,而这正是儒家理论中的两大基本思路。从《容成氏》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七十子后学发展传统儒学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刘子》的作者是谁?唐宋以来就众说纷纭,清近以还,进行了较为探入考索的,当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认为:“近本仍刻刘勰,殊为失考”;“刘孝标之说,《南史》、《梁书》俱无明文,未足为据”;“刘歆之说……可不攻而破矣”;“刘昼一名,则介在疑似之间,难以确断”。杨明照先生于1937年写了《刘子理惑》一文,旁征博引,否定了刘  相似文献   

12.
丁琴海 《东岳论丛》2001,22(4):86-90
自司马迁创作《史记》以来 ,古今学人对《史记》的创述宗旨提出了多种见解 ,实录说、发愤著书说、谤书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看法。这些观点都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意蕴 ,立论各有所据 ,但均对《史记》的创述宗旨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误读。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解读 ,探析出现这些误读的原因 ,探讨隐藏在这些观点背后的时代文化内涵 ,既可加深我们对《史记》及《史记》研究历史的了解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不同历史文化心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仲弓》篇是久佚的记载孔子"为政"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它使人们对于孔子政治思想可以有更一步的了解。孔子将"老老慈幼,先有司,举贤才,改过举罪"看得十分重要,认为这些是"政之始也",可见在他的"为政"思想中,选拔和管理官员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上博三《仲弓》篇和《论语·子路》篇的相关内容可以对读,这为理解孔子政治思想提供了极好的材料,也为《论语》的释读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骚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派别,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历代文论家经常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是尽管对屈原及其《离骚》的评论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我国古代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辨骚》篇中的观点却仍为其中最精辟的见解之一。那么,刘勰在这篇文章中到底是怎样地评论屈原及其为代表的骚体文学呢? “奇文郁起,其《离骚》哉!” 首先,作为文艺理论家的刘勰,热情地赞扬了屈原及其作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地肯定了骚体诗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明清音辨书中常见“假借”这一术语,其涵义和性质与“六书”之假借并不相同,与今人的假借理论也有差异,或指“六书”之假借,或指形体讹误,或指音变构词。本文通过对明代张位《问奇集》和清代毕沅《音同义异辨》二书中“假借”的考察,认为明清时期音辨书中的“假借”不过是一种术语借用,有其特定的涵义。  相似文献   

16.
王开玺 《河北学刊》2003,23(3):168-173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正是西学东渐时期。就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言 ,太平天国领袖不可避免地带有中西文化扭结的特点和西方文化影响的表征。然而就文化的阶级属性或本质而论 ,农民当属封建文化的载体 ,他们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疏离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即折射出太平天国这种既扭结又疏离的文化倾向。 186 1年《天朝田亩制度》的重颁 ,是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和对西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学术探索》2012,(3):164-166
1915年,袁世凯颁布《教育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重定教育宗旨,该宗旨既包含积极的正面建设,也有消极的除弊。结合《教育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的内容来看,民初袁世凯教育思想具有继承性、务实性和兼容性三个特点。如果抛开政治成见,抽离其中的政治水分,单从技术层面来看,民初袁世凯教育思想中也有可供后人汲取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开拓古典“辨读”的新域———《诗品辨读》简评郑训佐凌惠卿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是差不多同时出现,并对此后的文学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两部文论著作。与《文心雕龙》研究的繁华与丰富相比,《诗品》研究则相对显得冷落与单调,表现出浓厚...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我立意要写这样一篇东西,盖有如下的两个动机。其一,是想对鄙人的“八个层面说”进行一些更详尽的阐述。事情是这样的:在拙著《学海暮骋》的《自序一》里,我对先秦文化发展说出了我的“八个层面”的体会。大体是说,在第一个层面上,人们正在蒙昧与文明的边缘上过着卜筮的日子;在第二个层面上,人们有了阴阳两个符号,在使用它们进行排列与组合;在第三个层面上,人们创造了八卦,又发展为64卦、384个爻;在第四个层面上,人们编写了《爻辞》。《爻辞》和《诗·小雅》  相似文献   

20.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3,24(3):73-74
崔颢的《黄鹤楼》是唐七律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唐人七律诗第一”。李白先仿其格作《鹦鹉洲》,而远不及崔诗,尔后又作《登金陵凤凰台》方可与《黄鹤楼》匹敌。对于《黄鹤楼》与《凤凰台》各家评说褒贬不一,但众口之辞占主流的是,李白仿摹崔诗,而未远胜,这使得李白诗名大负。然而,《黄鹤楼》又是仿沈亻全期的《龙池篇》而成的事实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