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崛起在滇池之滨的民族文化殿堂———云南民族博物馆概览文/杨松海杜永红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古老、神奇、美丽的红土高原上,发现了15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掀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篇章。云南是我... 相似文献
2.
3.
经教育部审查认定,贵州省民族地区的丹寨、麻江、黄平、施秉、三都、独山、兴仁、贞丰、道真9个县基本达到现阶段"普九"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各项要求。这一消息,使9个县的教育工作者和各级党政干部甚至普通老百姓的心情都久久难以平静。经济欠发达、交通落后、教育意识的极度薄弱等等,都成为摆在贵州省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雪山”、“大草地”。以全国最落后的基础条件完成了全国最困难的“两基”攻坚任务,终于成功迈出了超越过去,透支未来,烛照千秋的一步,怎能不激动人心!至此,全省57个民族地区县实现“两基”,占全省民族地区总县数的59%,为… 相似文献
4.
5.
“歌会”,是壮族民歌活动的一种体制,是壮族人民用来反映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斗争现实的一种口头文学活动方式。这种“歌的聚会”跟壮族“歌圩”有亲缘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它的活动体制的形成比“歌圩”大约晚一千年,但它自从在壮族人民实际生活中出现,便与“歌圩”并驾齐驱,各自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功用。而且令人惊异的是,在“歌 相似文献
6.
7.
8.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由自然环境、经济生产、审美心理、习俗文化所决定.板底彝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它即不混同其他民族,又与本民族其它支系有所区别,独特且典型. 相似文献
9.
向“民族文化大州”靠拢——恩施州民委创新民族文化工作纪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特色从本质上表现为文化,民族文化又集中、充分地表征着这个民族的心理与精神、形象与气质、历史与未来。一个民族之所以与其他的民族相区别、相异貌,就是因为这个民族拥有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文化。近几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委从更高的视野、更深的内涵,对生活在恩施州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抢救、继承、创新、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是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非常要务",对民族民间文化正处在衰退或濒危状态的地方来说,尤其如此。恩施州民委以"大文化"的手笔,广采博纳其… 相似文献
10.
11.
“建设生态恩施州,土苗风情园,打造民族文化大州”,这早已是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2006年12月下旬,恩施州民宗委、州教育局、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召开全州民族学校“五个一工程”建设研讨会暨恩施州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教育课题开题会,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本文以云南大丽铁路文化保护项目为例,探讨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即整合各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文化保护行动,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促进各方思想意识的提高,强调以专家和施工业主的介入提升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重视专家与社区民众的交流与合作等等,对民族文化保护都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海南岛北部,东起南渡江,西迄临高县的新盈港,南以琼山县的遵潭、澄迈县的白莲和儋县的南丰为界,北濒琼州海峡,包括临高全县和儋县、澄迈、琼山及海口市郊的一部分地区——这个地区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约有五十万人使用汉藏语系侗泰语族壮泰语支的一种语言。从语言、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来看,他们显然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民族称谓。萨维那神甫在半个世纪前曾把他们称为Ong-Be“翁贝”人。奥德里古尔和桥本万太郎等人也一直沿用Be“贝”这个名称。但 相似文献
14.
慕绥新高论:一个城市的建筑只是“形”,文化才是魂。的确,如果没有音乐,维也纳是什么?如果没有卢浮宫的艺术和自由、浪漫的气息,巴黎是什么?如果没有海洋的蓝色、服装和足球,大连又是什么?正是因此,沈阳的作为是———沈阳与深圳“论道”“深圳从严格意义上讲还...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央视春晚已圆满谢幕,一条颇有原生态风味的苏格兰七分裤拉着"小沈阳"走上了明星的巅峰之旅。且不说"委婉"的"纯爷们"小沈阳所引发的哗然。仅一条大裤衩却足以让人们沉思了。它非阿猫阿狗,乃出身名门——饱含苏格兰浓郁风情的七分裤。眼下,这条 相似文献
16.
17.
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 发展民族乡村经济——关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经济 ,使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这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作者从多年的民族工作经验出发 ,用访谈的形式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地处清江源头,总人口92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这里巴楚文化水乳交融,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利川市以建设"文化强市"战略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文化是维系全体国人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巩固的不竭动力。大力进行文化建设,通过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对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