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史上,首次赴首都洛阳歌颂祖国强大统一政权的,是西南“白狼夷”部落首领“白狼王”唐蕞等一行.他们在东汉明帝(58——75)举行的宴会上演唱出领辞《白狼歌》三章,“帝嘉之,事下史官,录其歌焉”.由此载入当时史册《东观汉记》及《后汉书·西南夷传》,千古传颂不绝,迄今尚有国内外学者进行研讨.这三章汉夷对译的《白狼歌》辞,在我国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现将当时汉夷对译《白狼歌》三章列下: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以中篇小说《生死场》而蜚声三十年代文坛的,她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佳作。在写小说的同时,这位女作家也写散文,先后汇集出版过《商市街》(1936年8月)、《桥》(1936年11月)、《萧红散文》(1940年)等散文集子和单行本《回忆鲁迅先生》(1940年)。她的散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后汉明帝永平(58—75年)中,筰都夷白狼王唐一行自今四川雅安专区不远万里来到洛阳参观访问,并在汉庭唱出《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和《远夷怀德歌》三首颂歌,计有歌辞四十四句,每句带有白狼语的四个汉字记音。这对藏缅语和西南民族史的研究是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1961年底,我们就开始在西昌进行调查,由于受了白狼语为彝语支语言老框框的影  相似文献   

4.
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后七四年)三月,筰都夷白狼王唐(艹取)在汉庭唱出三首颂歌。歌辞(1)中第十一句“蛮夷贫薄”的汉字音记“僂让龙洞”。以及第十五句“蛮夷所处”的音记“僂让反以”,是极为重要的关键句子。王静如先生曾对“偻让”二字做过解释。(2)盖因这两句话涉及族属、历史、语言和考古等学科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目的就是论述“僂、让”两个族称,以期对《白狼歌》族属的探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东汉《白狼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夷汉"双语"互译的民族志文献资料和民族历史语言资料,承载了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它不仅鲜活地体现了东汉时期白狼、槃木、唐菆等西南夷各族对东汉王朝的政治认同,还体现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及各级官吏的"大一统"政治理念,是汉代西南边疆地区民族融合、边疆开发、西南夷政治心理成长演变和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的重要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白狼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辉煌的祖国文化,是国内各兄弟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的.著名的《白狼歌》就雄辩地反映了这种情况.远在公元前,我西南兄弟民族中曾有个强大的白狼部落生息活动于今雅安、西昌地区一带.后汉明帝永平(58—75年)中,白狼王唐(艹取)一行,自筰都(今雅安地区)来到当时祖国的首都洛阳,在明帝举行的宴会上唱出了颂歌三首,热情洋溢地抒发着赞颂伟大祖国的衷情,充分地传达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颂歌三首有歌辞四十四句,每句都有白狼语的汉字记音.这是由当时“颇晓其言”的犍为郡掾田恭,“讯其风俗,译其辞语”的.刘珍将其辑入《东观汉纪》,刘宋范晔又将译文收载于《后汉书·筰都夷传》.唐代李贤  相似文献   

7.
关于年代名称与起迄年份问题,1979年版《辞海》这样写道:“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通常指1970—1979年,即习惯上以出现“70”为七十年代之始;亦有主张1971—1980年者”。(《辞海》缩印本第37页)北京天文馆的两位同志,更提出了第三种年代划分法(见《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5日)。但是,关于年代起迄年份的划分问题,主要存在着上述两种意见。本文就此发表一些看法。 我们不妨把认为1980年是80年代开始的一派称为务实派。这派的论点是:明明来到了一千九百八(“八”当然可推而广之  相似文献   

8.
回族女作家马瑞芳,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脚本都写,尤以散文见长。她的散文《煎饼花儿》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发表于《散文》1980年第10期,收入《八十年代散文选》),《祖父》获山东省1981年散文创作奖(发表于《山东文学》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选载);另外,象《女学究轶闻》(发表于《山东文学》1979年第5期,《新华月报》1979年第8期选载)、《名士风采录》(人民日报《大地》1981年第1期),亦不失为名篇佳作。她与张歧、湖涌的散文合集《香炉礁》,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数量虽不很多,但质量较高,有的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筰都夷传·白狼歌》传抄了将近二千年,不可能没有错字的.特别是该歌的“夷言”记音汉字,是复原该歌的关键,是不允许有任何讹误的.清末王先谦曾以《东观汉纪》辑本、官本、《通志》本互校,得出的结果是:“异字方言,转译难明,声读今古有异.《东观记》又仅存辑本,无从定其得失矣.”在三十年代曾有人进行《校考》,把有些原来是正确的字,反而改错了.如出现四次的“多”的注音“邪”字,错改为“那”字.第五句“徵衣随旅”  相似文献   

10.
巴金是我国继鲁迅、郭沫若、茅盾之后影响最大的作家.以往的研究者们多偏重于他的小说创作的研究,而对他的散文则注意极少,这是不公平的.夏衍说:“不论是小说家、剧作家、报告文学作者,他们最先学的、最早写的,都是散文”.(《精炼与清新》见《文艺报》1982年第1期)巴金也是如此.其实巴金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是相当高的.就数量来说,民主革命时期所写的作品,结成集的就有《海行杂记》(1927)、《从南京回上海》(1932)、《旅途随笔》(1933-1934)、《点滴》(1933-1935)、《短简》(一)(1936)、《短简》(二)(1935-1937)、《梦与醉》(1937)、《控诉》(1931-1937)、《旅途通讯》(1938-1939)、《无题》(1936-1940)、《黑土》(1939)、《龙、虎、狗》(1940-1941)、《废园外》(1938-1942)、《静夜的悲剧》(1945-1946)等十八本之多.就种类来说,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就体裁来说,有通讯、报告、速写、杂感、书信、序跋、随笔、游记,回忆等等.就质量来说,他的散文犹如一朵朵美丽的彩云,令人神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巴金的散文以题材的广泛,感情的真挚,风格的朴质清新等形成了他的特色.可以说,巴金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著名作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同志,为了弄清明末历史问题和批评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了一组文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1979年11—12月香港《文汇报》),《论<圆圆曲>》(《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评<甲申三百年祭>》(《文汇月刊》1981年1—3期)。姚雪垠同志本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心情,继承郭老五四时代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精神,运用大量史料,辨正李自成农民起义的一些重要史实,批评《甲申三百年祭》的疏漏和错误。但他评论的问题不限于《甲申三百年祭》这本小册子,还批评郭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评价郭老的学术活动,以及批评一种“不严肃的、对历史和读者不负责的学风”。  相似文献   

12.
文章题目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一评述要认真对待史料的考核工作天京雷雨浙江潮浙江古籍刻印管窥作者学报出版时间、期数李壮鹰1979。11979。1 国内报刊转载、摘要 的时间及期数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 979.上人大报刊复印资杆《历史学))1 979.厂沈雨梧1979。1刘买1980。1上海《中国会党史论著综述》摘要1980年第5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78一82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风雨催舟到古稀 一略论诗人丈青七十华来的 、萍踪浪迹刺刀映着红花 —试谈李瑛的抒情个性清初词风灼演变及浙西词派的形成(搏海涛1981。1人…  相似文献   

13.
雷经天传     
编写《雷经天传》,是1979年冬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党史人物会上,广西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接受的任务。1980年间,党史教研组教师庞光耀(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王林涛(党史教研组组长)、林为才、梁士瀛等,做了初步的调查访问工作,搜集了部分资料。王林涛同志1981年5月底调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工作后,继续进行了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在这个基础上,执笔编写了这篇传记的初稿。  相似文献   

14.
由联合国制定并通过的、涉及男女平等和保护妇女权益的国际文书有: 1、《联合国宪章》序言及有关章节 2、《妇女政治权利公约》(1952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54年7月7日生效),是第一个专门涉及妇女权利问题的法律文件。 3、《已婚妇女国籍公约》(1957年) 4、《关于婚姻的同意、结婚最低年龄及婚姻登记的公约》(1962年) 5、《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979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81年9月30日生效)。该《公约》是迄今妇女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文书,被称为《妇女权利宪章》。我国于1980年签署并批准了该《公约》,是最早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口述史学的发展在西方可谓方兴未艾。1978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教授保尔·汤普森所著《过去的声音:口述史》一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曾被誉为当时国际口述史学界的三件大事(另两件为1979年第一届国际口述历史大会的召开和1980年国际口述历史杂志的出版)之一。相比较后来的其他西方口述史著作,如《声音外壳:口述历史的艺术》、《交互式口述历史访谈》、《记录口述历史:社会科学家的实践指南》、《从事口述史学》、  相似文献   

16.
田心铭 《中华魂》2014,(15):15-20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30多年来经受住了社会实践的检验。尤其是由《决议》论定的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数十年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决议》已经成为一些企图否定党的历史、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人不可逾越的屏障。邓小平最早提出写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且主持了《决议》的起草工作。《邓小平文选》中《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一文,收入了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关于决议的九次谈话的节录。除这九次外,《邓小平年谱(1975—1992)》记录的这期间邓小平关于《决议》的谈话,还有多次(如1980年6月9日、8月10日,1981年3月7日、3月9日)。此外,邓小平这一时期还多次在其他场合谈到如何认识党的历史、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实践证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制定这个高举起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决议》,是他的一项伟大历史功绩,对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认真研究邓小平主持制定《决议》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校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收到了由美国大使馆文化处转来的一批书籍和刊物.这是美国历史协会为了发展中美两国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专门赠送给我校美国史研究室的.其中有:《大美百科全书》一套共30卷(1980年版),1945——1981年《美国历史评论》季刊共计一百七十册,美国历史辞典八卷,还有关于美国政治史、经济史、外交史、文化教育史等方面的专著、历史资料、教科书等近百册.其中有些书籍图文并茂,多为近年内出版的新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美国历史研究状况的了解,尤其是进一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1979年第七期,发表了刘宗绪同志“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一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苏联史学界(包括我国史学界)被视为定论的“热月政变是反革命政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世界历史》1980年第三期,又发表了余小慎同志“关于热月  相似文献   

19.
在小聚居大杂居的多民族地区,其文化均呈现原生民族文化与跨民族播生之地域文化等多维特征。前者,如土家族《梯马歌》(含苗族古老话、侗族大歌、西南彝志等);后者,如多民族认同的《还傩愿》(含铜鼓、腊染、芦笙、地戏、(太阳出来照白岩)等)。本文拟通过分析土家族《梯马歌》,以证《还傩愿》非土家族文化,并对民族杂居区原生族文化与跨民族播生之域文化予以粗略比较。  相似文献   

20.
卞之琳三十年代前期的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是卞之琳新诗创作的旺盛期。除《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汉园集》(1936,与何其芳、李广田合集)、《慰劳信集》(1940)外,1942年出版的《十年诗草》,他自称是他三十年代的“诗总集”了,收诗仅75首,可见其选诗之谨严。他的三十年代诗,以全面抗战开始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本文只就卞之琳三十年代前期(1930——1937)的新诗创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