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周易》简单性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振武 《齐鲁学刊》2005,1(4):27-31
简单性原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在中国,这个原则由《周易》首次提出,它包含四重涵义:一、复杂是由简单演化而来;二、执简御繁是一个基本的方法论;三、真理必须简明易懂;四、用最简约的语言来表述人们的思想。由此,可以认识中西方简单性原则的不同特点,以及《周易》简单性原则的主要理论坎陷。  相似文献   

2.
龚培 《船山学刊》2014,(3):133-138
《周易》哲学正式确立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其"一阴一阳之谓道"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形而上学母题,所以《周易》哲学是古代中国的文化核心,纲领着整个中华文明的从精神到现实的各个方面。《周易》哲学与诸子百家的关系是全方位的,成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活的灵魂"。儒法道兵墨农医,无不鲜明地展现出《周易》哲学的精神气质。道家的"负阴抱阳",儒家的"仁义之道",兵家的"虚实之谋"等等,都是《周易》哲学的百家诠释。尽管诸子家家殊异,各个不同,但都是《周易》哲学的专门化发展,这种统一性展现出《周易》哲学中的强大的辨证力量。从历史上讲,《周易》哲学是百家之"母";从哲学上讲,《周易》哲学是百家之"魂"。  相似文献   

3.
《周易》与科学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问题。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曾经处于世界前列地位,而且经久不衰,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周易》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周易热”的出现,有些哲学家、科学史家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度,在揭示《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的同时,还进一步挖掘了《周易屿西方近现代科学之间的某种“相通性”。但是,许多这样的研究事实上已经超出《周易》本身的范围,甚至走入了神化《周易》的误区。因此,历史地、客观地回答《周易》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恢复《…  相似文献   

4.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今天能看到的经典中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利用出土文献中 与《周易》有关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当时《周易》的面貌,对《周易》经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周易》与古代筮占有密切关系,从筮占到《周易》是经过哲学飞跃的,占筮是《周易》的先导,春秋易象说是《周易》思维的重要环节,《易传》则是其思维模式的形成,而这个模式是在自身性格上建构的,是其进行综合性反思的结果,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重要哲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王夫之继承中国思想史上深远的唯物主义传统,对过去毒害中国人民几百年的统治思想--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发展了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更重要的是在《周易外传》中,王夫之借用《周易》的体系和思想资料,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周易外传》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哲学著作中辩证法思想的宝库。在《周易外传》中,战斗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得到了紧密的结合。在这一著作中,王夫之将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一个合格的哲学家,其贡献不仅仅在于道德伦理方面,对形而上学也有着系统的思考,是中国哲学本体论主要奠基人之一。孔子哲学之所以被看轻或误解,是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造成的。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需要重新理解。这是解读孔子哲学及其形而上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从年代来讲,自西周初期《周易》中辩证思想萌芽算起,以至近代,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从内容来讲,古代哲学中曾经提出过一些光辉的辩证法观点,表现出深邃的智慧。如果谈批判继承古代哲学遗产的话,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应该是最值得研究的。近年以来刊行的几本《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9.
老子即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所写的《道德经》五千言,是古代世界最系统、最精深的哲学名著。中国先秦哲学的成熟发达是以老子哲学为标志的。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应该说是从老子开始的。世界上的一些大哲学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重视老子哲学不是偶然的。①老子哲学在当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引起关注和发生浓厚兴趣,值得我们深思。②老子哲学起点很高,博大精深,奥义无穷,至今令人惊叹。老于哲学的一些思想和命题的深刻性,就是后来的一些哲学思想也难于超过。“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哲学家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西方哲学家相比,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法的直觉性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认知特质.兼论及中国古代哲学之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一直是古代西方哲学的中心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古代西方的哲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的见解.从泰勒斯的"水"到柏拉图的"理念"再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他们始终围绕这一哲学的基本命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哲学家的观点上提出并论证正义的含义,认为正义有两层含义:正义意味着公平,同时正义意味着自由。其中,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正义是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罗尔斯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念和原则。“中庸”思想则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对于正义的阐述。公平的规则有分有合。正义的合理性在于它赋予个体自由权利。正义的状态在于自由意志之间的和谐共存,真正的自由体现了个体的道德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中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融合贯通,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将中国哲学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中国传统哲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摆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和中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西古代哲学中“和谐”的相关要素有所界定的基础上.解读中西古代哲学中有代表性的和谐思想,结合目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传统哲学智慧再利用,以及管理、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几大重要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要秉承有利于继承的目标去解读中西古代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坚持“中西合璧,批判继承”的核心原则,阐述继承中西古代哲学中的和谐智慧具体路径,对当前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实质是"天道"与"人道"一致,即将宇宙的存在原理、运行规则与人的存在、道德规范视为一致。道家的天观与儒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是由天道推衍人事,借托天道作为人间秩序的依据;道家通过自然或天了解人,并且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中国哲学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张岱年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在长达七十余年的不懈探索中,致力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汲取中西哲学精华而创建新的中国哲学.他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哲学、民族精神等多方面阐扬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力图实现传统哲学的当代转化,其有关论述对现代中国哲学的新建构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古今西方哲学家对于“存在”范畴的不同表述 ,揭示了“存在”这个西方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过程 ;恩格斯关于“存在”的科学定义对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 ;“存在”的内涵仍将会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极是中国古代医易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太即初始、宗源、无上之意,极即尽头、极点之意。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太极中,太极内部阴、阳两种能量的互生互克是生育、滋养宇宙万物的源泉。太极之理通贯中医学,其所蕴涵的医学道理不仅零星出现在《易经》的卦辞中,而且集中体现在中医的气论、阴阳论、整体观、五行说、藏象说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以总集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其主流是日趋繁复的琐碎细分。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四分法"以合并归类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引人瞩目。真氏"四分法"融合功用性分类、功能性分类和形态性分类于一体,这虽然有违现代文体分类原则,但与古代文体分类的复杂态势相比显得更加合理。真氏"四分法"已与现代文学分类方法有所契合。  相似文献   

20.
乔楚 《学术探索》2014,(8):22-25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主要有两条思路:打开自然哲学路径的米利都学派与使哲学思考转向人自身的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在这其中,赫拉克利特是一个衔接两大思想的特别人物。他的哲学虽然可以归类到自然哲学之中,但他已经开始用一种直观和统一的视角看待世界,强调将关注世界的"神的视角"转化到"人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拉克利特思想脉络的梳理,从中溯寻其自然观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