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民族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新疆社科论坛》2009,(1):82-86,69
由于各自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不同,不同民族、种族所特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多元文化问题因众多的文化族群之间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不同民族、种族的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政策和文化环境,这直接影响其教育政策与实践。中国民族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和国家一体教育是并存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产生、发展、现状及问题。澳大利亚有1630万居民,其中99%是近200年来自80多个国家的移民,从1973年后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其主要原则是承认澳大利亚人在文化、民族和语言上的不同性,不同文化集团和各民族的社区及成员之间一律平等,互相了解、尊重;承认并维护社区内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教育;服务项目必须双方协商,积极鼓励移民自助。这就改变了以前实行的种族和民族歧视,对澳大利亚的国内发展和国外形象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观念认为多元社会无法建立稳定的民主政体。然而,具有多语言、多宗教和多种族的印度在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后不久便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民主政体。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使印度一直被民主类型学和比较政治学界看作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悖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结盟民主理论颠覆了多元社会无法建立稳定民主的观念,系统地分析了印度民主政体的特征及其运行机制,打破了印度民主不可解的悖论,标志着结盟民主对多元社会中稳定民主的理论阐释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民族和文化多样性同成熟且团结一致的独立国家观念协调起来 ,这是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当今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于不是按联邦制国家的传统创建模式———由各独立小国聚合为一体 ,而是由单一制国家转为权力分享国家而创建的联邦制或准联邦制国家来说 ,如何协调更是一个大问题。人们处于这种情况 ,总不免担心联邦制可能导致国家的解体和分裂。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调和一对相互矛盾的目标 ,既要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且有实效的中央政府 ,又要承认民族和文化多样性。这就需要一种既不全是单一制 ,又不全是联邦体制的复合型结构 (或称准联邦制结构 )。为了实现协调 ,客观上可能要求权力的不均衡倾斜或分散 ,但是这样一来 ,某些少数群体取得特殊待遇 ,又会引发其他群体的抵触情绪。仅仅将权力分散下去还不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解决政府间争执的有效机制。提倡折衷 ,提倡按比例分配权力 ,提倡公众对多元化、权力世俗化和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崇尚 ,这对于消除文化与民族对抗 ,消除政治两极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就联邦政府的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关系而言,联邦制国家政府间纵向关系可以分为分工型和合作型两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是其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作为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联邦制国家对政府间关系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沿着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走廊、文化通道,中国正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学界以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研究的视角从传统的历史地理、经济贸易到宗教文化,延伸到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制度到国家文化安全等诸多方向。学术领域多元交汇的研究态势已经形成。以地域文化为分野的研究传统,如敦煌学、西域学、龟兹学等形成体系;在传统的丝路文化节点之外,仍有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地区文化。随着国家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战略推进,对丝路青海道的研究也显得极为重要。文化多元的丝路青海道在魏晋之后,特别是吐谷浑时期替代了河西走廊的繁荣,连通中原;在当代又面临来自中亚的宗教文化、跨界民族文化的冲击。本文以丝路青海道的文化特征为切入点,探讨这条古老的陆地通道上的民族交融、文化变迁,以及当代的多元文化品格。讨论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典型地缘文化特征的"边缘"地区,如何统筹、平衡,建立稳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出新时代实现青海道的复兴,必须建立和谐的生态发展体系,即健康的文化体系、特色的城镇文化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单一民族构造著称的日本近年来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走向21世纪日本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课题,多年来沉浮未定的日本阿伊努问题也随着日本国内多元种族、多元文化意识的高涨而变的引人注目。  一、日本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1.揭开日本单一民族国家的神话面纱日本作为世界上民族构成相对简单的单一民族国家,近年来随着在世界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加大,吸引的外国移民愈来愈多。除大部分在日本长期工作、定居外,与日本人通婚的外国人也呈逐年增长态势,对以血统主义为基础的日本国籍政策也开始产生冲击。随着在…  相似文献   

8.
文化虚根时段的想象性认同--金庸的现代性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庸的意义不能仅仅从文学史角度去考虑,而需要从更宽阔的文化视野--中国文化现代性去审视.金庸为处于现代文化虚根危机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象征性的文化认同模型.金庸小说本文在传播媒介、小说类型、语言、形象、文化价值取向和深层意蕴六个层面分别体现出报刊连载体奇迹、俗雅双重性、多语混成汉语形象、有疑问英雄、后古典性和中华性等特点,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价值系统的现代性风貌,为现代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价值建构确立了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范型.作为现代大众通俗模式的当然代表,金庸武侠小说标志着这种小说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并且凭借这一大众通俗小说高峰而成为整个中国现代性文学的令人仰止的高峰之一.  相似文献   

9.
《东方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用赛义德自己的话说,诸如“人们是如何表述其他文化的?什么是另一种文化?文化(或种族、宗教、文明)差异这一概念是否行之有效,或者,它是否总是与沾沾自喜(当谈到自己的文化时)或敌视和侵犯(当谈到“其他”文化时)难解难分?文化、宗教和种族差异是否比社会经济差异和政治历史差异更重要?观念是如何获得权威、“规范”甚至“自然”真理的地位的……”这些问题开辟了一个新锐的思想领域,使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分子普遍关注自身在西方的“现代性规划”中被表述的命运。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基本在两个层次上展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依存在一起,各国人民之间的互动日趋频繁和深入,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在增进不同种族、文化、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善和提升一国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正在进入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时代呼唤大量具备国际视野擅长沟通与对话,通晓世界经济、政治与多元文化基本形态的新型专门人才。为适应这一形势要求,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1.
多元社会这一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用法,指称两种不同的社会,一种是人类学家使用的多元社会(plural society),另一种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一般大众媒介使用的多元社会(pluralis-tic society)。人类学家使用的多元社会是指那种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族,在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高度异质、高度分歧、高度隔离的社会。这里所指的多元社会,正如台湾著名  相似文献   

12.
西藏昌都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的加迭村每年藏历新年都要举行“假结婚”仪式。这一妙趣横生的民俗现象折射出盐井地方社会的多元认同:首先是和谐共存的多个民族对藏文化的认同;其次是互相宽容的多种宗教对藏传佛教的宗教认同;最后是全球化语境中地方群众对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这些多元的认同不仅反映了盐井地方的文化多样性,更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维宗教观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地位、影响的比较 ,简要探讨这种特点对语言的影响。宗教对汉语的影响要小于宗教对维语的影响 ,在作两种语言对比研究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主次分明 ,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演化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需要 ,英语学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学好英语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同时语言交流也随着地域、种族、场合等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变体 ,现代英语也不例外。如何面对种种变异的语言现象 ,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是摆在当前国内英语教学和研究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新近出版的裴文教授的《现代英语语体学》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根据本书作者…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多样性和语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社会冲突和政治争论的一大原由。与经典的现代化理论所预期者相反 ,我们当前正在目睹一系列风起云涌的社会—政治运动 ,看到它们如何重新肯定、再度发现和重构着族群、语言和宗教的认同。这一潮流向民族国家社会整合的民主机制及其解决冲突的途径提出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曾经假定了人们对根本的价值体系有某种共识 ,而文化则具有某种均质性。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对语言多样化的探讨 ,因为它对绝大多数民主理论中关于公众话语是一个单语天下这样一种内在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它问 :不同语言群体的认同如何才能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16.
边界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现代边界制度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密不可分.这种建立在统一、独立和绝对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一方面使原本含混不清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晰和确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民族国家之内少数族群与多数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最终导致强制移民和种族屠杀行为的出现.在当今民族国家边界不变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承认少数族群的文化与政治自治.此外,超民族国家邦联这一民族国家的替代形式,也可以有效地协调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族群与多数族群之间的关系,并促进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中华文化一体格局内的多元文化并存。将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互动放在新疆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们主张将新疆多民族之间的语言交往认识为一种文化互动,这有助于深入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理论上也可以为认识新疆当代民族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 小说文体研究实际是叙述语境、语言、结构、方式、观点等的审美研究。古典人情世态小说是在神话故事、志怪小说、传奇话本等中国小说的演变过程中,一种独特主题类型的小说形式。它与宗教文化的联系和情结,在主题原型方面最有密切联系,拙文已有论述。然而,作为独特的小说文体,宗教精神对其思想主题的渗透,也必然影响着它的叙述模式和语境、结构的形式。譬如,宗教意象的因果报应的观念与其小说说教化、历史化的情节模式;阴阳五行说与其小说“二元互补”的叙事结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世裕化、非理性化的倾向与其小说叙述方式的变更、调整等等。清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无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典人情世态小说自身变革的过程和审美的价值;甚至,更具有中国小说自身演变规律性寻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丽 《学术探索》2014,(8):120-123
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是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当前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西兰在如何有效实现多元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上,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有值得借鉴的反思。本文在分阶段梳理新西兰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进程基础上,对其文化认同机理进行了提炼,并取其所长,结合我国国情,具体提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具体的历史传统国情相结合,多轮驱动、多样态实现多元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等多个层面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宗教伦理学研究,更多地将宗教伦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对宗教与伦理文化之间的关系语焉不详,同时对伦理与道德又不加区分。本文正是试图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通过对伦理文化的展开,揭示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区别;以信仰为中介,厘清道德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现代宗教应当走伦理化的道路。一、伦理文化:伦理与道德伦理文化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由伦理和道德两部分组成。“伦理”一词,顾名思义,系指“人伦之理”。伦,由树木的年轮而来,引申为辈、次序;理,原指树木的纹理、条理,引申为规律、法则。“伦理”一词本来并不具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