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尽快恢复和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士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院士制度起步很晚 ,恢复和建立社会科学院士制度更是步履维艰。为此 ,党、政府以及领导人与社会科学界已就这一重大问题做过大量的工作 ,尤其是 1 980年、1 993年和 1 994年 ,相继恢复和设立自然科学方面的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制度与工程院院士制度以来 ,要求恢复和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士制度的呼吁与讨论更趋热烈。社会科学院士制度是对有重大社会科学成就者的一种认可和激励机制 ,是全面落实“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政策的得力措施。社会科学使命重大 ,恢复和建立社会科学院士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论江泽民同志的社会科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的社会科学思想包括 :关于社会科学重要地位的思想 ;关于尊重社会科学的思想 ;关于社会科学辩证发展的思想 ;关于社会科学创新的思想 ;关于社会科学应用的思想 ;关于社会科学探讨要求真务实的思想等。这些思想形成了系统、完整和科学的社会科学思想体系。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于2006年7月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制度,这一举措恰逢其时、深得人心,尤其得到了全国社会科学界的大力拥护,也极大地鼓舞了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然而,仍有个别人反对,张箭教授就是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反对者。我们认为,反对者的观点是站不住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他的这一思想有着科学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丰富达到一定程度,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就会大大提高。它要求人们更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这是一条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刻,不能轻视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应当切实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使命,大力发展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连续三次就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的一年,也正是江泽民同志全面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因此,必须把他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论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起来考察。只有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深刻内涵。作者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共同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维护和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是中国女性科学群体产生的必要土壤,女院士是女性科学形象的高峰标志。文章以中国女院士群体为样本,试图厘清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女院士的教育成长轨迹,以期为现当代女子科技教育提供借鉴参考,展示我国女院士的整体风采。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问题 ,从科学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 ,既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哲学 ;要克服对科学的片面认识和重理轻文的错误倾向 ,树立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观念 ;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先导 ,必须走在时代的最前列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与自然科学构成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要求 ,实现“三个代表”客观上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类研究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理论知识不扎实、角色定位不合理、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四个不能少。即认真听课不能少、大量读书不能少、多练表达不能少、学会欣赏不能少。其二,四个很重要。即角色定位很重要、研究思想很重要、研究意识很重要、研究方法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吕斌 《华人时刊》2009,(10):26-28
提起马大猷,许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是在声学界、物理学界甚至科技界,他却赫赫有名。他的个人经历充满了“第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仅用两年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人;27岁时,他成为上世纪40年代全中国最年轻的教授;1955年,40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他的学术生涯更是充满“第一”:这位以“科学救国”为己任、于上世纪40年代回国的老科学家,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许多世界水平的成果,更是开创了中国的声学研究——在他和其他科学家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21日下午,由贵州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07年贵州人文学科学术论坛"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参加论坛的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文史馆等6所高校、科研单位,出席论坛的人员近100人,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17人,贵州知名专家学者数10人。专家学者们围绕人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和研究意义展开了热烈发言,整个论坛在和谐、友好的文化氛围中进行。  相似文献   

12.
提倡一点实证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社会科学界近年来的发展,存在两大不足之处:一是在引进外国学者的理论时缺乏批判性;二是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尚有很多学者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两方面的不足都影响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建设。由于中国的历史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与其它国家有很大的差别,致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了很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产生于西方社会的很多社会理论,甚至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模式和逻辑关系都不适用于中国社会。要发展出一套产生于中国社会,出自于中国学者之手的理论体系。目前,很有必要再提倡一点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这里所提倡的实证主义主要适用于社会科学的范围,例如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人口学等学科,但不大适用于艺术、哲学、语言学、历史和文学等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大力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努力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扬州大学充分把握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好时机,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学术话语权的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创新体系,促进学校人文社科事业繁荣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阵地,高校教师是积极能动的主力军,本文从五个方面就高校教师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广东省社会科学生产力及其学科结构所作的定量分析表明,广东省社会科学论文量在全国的排名在2001-2003年的3年中继续稳居第五名。在这三年中广东省有14个学科稳居全国相应学科前五名,其中心理学稳居全国第三名,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稳居全国第二名。在这3年中,广东省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人文经济地理、文化学等5个学科是新进入稳居全国相应学科前五名的行列,而新闻与传播学、环境科学、统计学则跌出稳居全国相应学科前五名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来看,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讨论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科学模仿式形成阶段的结束,因而这场讨论可能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转折性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建构要消除规范化、科学化与本土化、中国化之间的二元对立,中国社会科学应该是一种“地方全球化”知识,它来自于“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的双向推动。而且,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必须是一种全球意义上的自主性,这牵涉到全球不同地域之间和国内不同场域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价值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科学无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还是一种文化形态与社会建制,其中都凝结着人的劳动智慧和理想信念,具有服务于人的目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效能,也由此而必然地具有价值内涵和价值功能。正确认识社会科学的价值属性与价值特征并对之进行合理有效的价值调控,这是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公理化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论,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有公理化的特征,恰当的理解和运用公理化方法,是解决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公理化方法是从拟研究的理论中提取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作为最原始的公理,然后按照逻辑规则演绎出一系列其他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进而形成科学理论的公理系统或公理体系.公理化方法起源于古希腊,该方法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社科学报审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社科学报的审稿 ,目前大多采取传统的审稿方式 ,即主要在编辑部内部审稿 ,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若实行同行专家审稿 ,学报的学术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报也将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