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尽快恢复和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士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院士制度起步很晚 ,恢复和建立社会科学院士制度更是步履维艰。为此 ,党、政府以及领导人与社会科学界已就这一重大问题做过大量的工作 ,尤其是 1 980年、1 993年和 1 994年 ,相继恢复和设立自然科学方面的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制度与工程院院士制度以来 ,要求恢复和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士制度的呼吁与讨论更趋热烈。社会科学院士制度是对有重大社会科学成就者的一种认可和激励机制 ,是全面落实“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政策的得力措施。社会科学使命重大 ,恢复和建立社会科学院士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据 2 0 0 3年 3月 1日光明日报报道 ,年内国家教育部将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其中一大举措施是 :“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 ,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科学院院士相应的待遇。”该项计划还包括重大课题攻关、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奖励、学术精品奖励、文科教育改革、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6项计划 ,以及启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继续实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新人培养计划等 1 0项举措。对实施计…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来看,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讨论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科学模仿式形成阶段的结束,因而这场讨论可能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转折性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建构要消除规范化、科学化与本土化、中国化之间的二元对立,中国社会科学应该是一种“地方全球化”知识,它来自于“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的双向推动。而且,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必须是一种全球意义上的自主性,这牵涉到全球不同地域之间和国内不同场域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正"施一公教授现在在国外,不便接受采访。"2013年5月6日,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施一公的秘书这样回答。4月底,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名字相继出现在美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的名单中。作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当选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就在两年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中,施一公却"意外"落选———"意外",是当时很多媒体给出的说法。落选国内院士、却当选美国双院士,施一公的经历再次引发公众对中国院士制度的质疑和反思。"1997年  相似文献   

5.
瞿金平 1957年6月出生,湖北黄梅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自1977年在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塑料机械及加工本科专业以来,瞿金平院士在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工作30余年,是一位华南理工大学培养出来的院士。此次当选,使得华南理工大学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增至7人。瞿院士对社会科学颇具兴趣,也是本刊的作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23日,由“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学术委员会、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主办,东北大学承办,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8家单位协办,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与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隆重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有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佘志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副主任陈晓田、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李树森、沈阳市科教工委副书记赵日刚等领导,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李京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王众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于2006年7月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制度,这一举措恰逢其时、深得人心,尤其得到了全国社会科学界的大力拥护,也极大地鼓舞了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然而,仍有个别人反对,张箭教授就是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反对者。我们认为,反对者的观点是站不住的。  相似文献   

8.
何镜堂,1938年出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全国政协第九、第十届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与何镜堂院士亲切握手。称赞中国馆“很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何镜堂,1938年出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全国政协第九、第十届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与何镜堂院士亲切握手。称赞中国馆“很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领域及文、理、工、管结合的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和问题讨论等。本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学报,并被确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2001年又被确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论关系表现了人类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活动的不同特征,理解与解释的认识论表征着人类科学活动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的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关系,则构成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活动的共同根基."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或原则.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21日下午,由贵州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07年贵州人文学科学术论坛"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参加论坛的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文史馆等6所高校、科研单位,出席论坛的人员近100人,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17人,贵州知名专家学者数10人。专家学者们围绕人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和研究意义展开了热烈发言,整个论坛在和谐、友好的文化氛围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纲领性文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里发表一组笔谈文章 ,以期推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任务在高校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价值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科学无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还是一种文化形态与社会建制,其中都凝结着人的劳动智慧和理想信念,具有服务于人的目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效能,也由此而必然地具有价值内涵和价值功能。正确认识社会科学的价值属性与价值特征并对之进行合理有效的价值调控,这是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四川省获批的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情况,摸清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发展态势及竞争力,对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四川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18年四川省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大招标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单列学科(教育学)项目和单列学科(艺术学)项目以及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成果等为样本,在分析学科与机构的竞争力时对各类型项目根据申请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赋予了不同权重值,以确保分析更全面、精准。通过统计分析项目总量在全国的排位、项目年度分布、项目在四川市(州)分布、项目类型分布、学科竞争力及机构竞争力等,摸清了四川哲学社会科学8年来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2011—2018年,四川在获得项目数量上稳中有进,与四川社科大省地位基本相符;项目实现了25个学科及全部项目类型的全覆盖;民族学、宗教学、考古学、国际问题研究、理论经济、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应用经济等学科继续保持了其传统特色及优势,人口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发展势头强劲;项目涵盖机构逐步增多,数量已达64个,涵盖四川14个市(州),覆盖率达66.7%;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已成为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排头兵。文章指出,四川在这8年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学术原创能力及国际国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社科强省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文章建议进一步加强具有中国特色四川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在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增设《四川省社科成果文库》项目及巴蜀学术外译项目等,激励和培育出在海内外、省内外有影响的高质量原创成果。  相似文献   

16.
外军人才培养对我军文科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宏观层面分别介绍了外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总体情况和高层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特点,结合我军文科研究生培养实际和实际需求,提出提高我军文科研究生培养比例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学科域是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ESI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不仅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涉及理学、工学以及医学门类等。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供的(WC字段)学科分类分别与我国教育部学科分类映射关系,对我国10所机构的社会科学总论的学科域进行学科映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社会科学总论排名前五的支撑学科分别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和地理学;第二,综合性大学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包含了较多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相反,在理工科大学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支撑学科以理、工、医学科为主;第三,交叉学科对社会科学总论支撑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因此,"双一流"建设中,优化社会科学学科结构,打造学科高峰;促进文理交叉融合,实现学科互补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所谓"出生"和"长大"都不曾离开过"神水"的"文学信仰时代",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今天"人们对文学失去了信仰"的这一结论也不能成立。《从文学信仰时代到文学失仰时代》一文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但其主要观点是极端片面化的,而且在论证的过程中也错谬百出。尤为严重的是,该文充斥着煽情性的宣称、臆想性的断言、绝对化的措辞和非逻辑的表述。该文是一篇冠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论文,是一篇代表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水平的文章。而这,就不免让人感到吃惊,也让人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科期刊评价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科学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对催生期刊市场,引导和促进期刊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期刊评价现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了构建期刊评价体系的一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案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理工科院校文科学报为分析视角,选取CSSCI收录的具有代表性的24家理工院校社科学报.附之于3家综合院校的文科学报为参照系,通过与未被CSSCI收录的《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相比较的角度.采用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以各家评价机构数据互为比较,以分析各家期刊的影响力,从而深入研究中国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发展状况,反思学术期刊评价的做法,并从中探索如何提升中国学术期刊,更具学术公信力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