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皖南事变50周年。我们认真总结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皖南事变发生的经过及当时国内外的形势 在击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准确地分析了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治路线。还规定了同顽固派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一九三九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相似文献   

3.
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问题,涉及到如何认识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皖南事变中的项英等问题,是皖南事变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是叶挺与国民党第三战区商定并经中共中央同意的路线。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一起反共阴谋事件,南下茂林的路线不是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直接发动的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破坏团结抗战、致使共产党遭受巨大损失的一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共在事变发生前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及时提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对策。在事变发生后中共坚定地维护民族利益和团结抗日大局,处变不惊,冷静分析,采取政治攻势军事守势,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打退了反共高潮。中共的成功应对为今天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依靠英美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民党顽固派,对待抗日和中国共产党一贯实行错误的两面政策。“它一面和日本对立,一面又和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广大人民对立。而它的抗日和反共,又各有其两历面性。在抗日方面,既和日本对立,又不积极地作战,不积极地反汪反汉奸,有时还向日本的和平使者勾勾搭搭。在反共方面,既要反共,甚至反到皖南事变和一月十七日的命令那种地步,又不愿意最后破裂,依然是一打一拉的政策。”(《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40页)因而,我们党对付它的方针,只能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打对打,以拉对拉,以革命的两面政策,反对其错误的两面政策。但是,当时我们党领导全国军民如何具体地有力地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党、我军的进攻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呢?在这些方面有那些宝贵的经验教训?还是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6.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2年5月,制造了中共南委事件。同年7月9日,又破坏了设于桂林的中共广西省工委、中共桂林市委机关及部分基层组织,逮捕了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苏蔓、省工委妇女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罗文坤(苏蔓妻)、中共南委驻桂林特别交通员张海萍壮烈牺牲。这就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桂林制造的反共七九事件。由于七九事件的波及,导致了1943年玉林的“一·一三”事件,南宁的“一·一五”事件。130多名中共党员被捕,省工委与上级党组织发表  相似文献   

7.
皖南事变发生和新四军失败原因再论曹天生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对新四军进行的一次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国剿,是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对于这样一个震惊才外的事变,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迭出不穷,但我们认为,如果要把皖南事变的研究引向深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共与蒋介石集团的斗争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 ,体现在抗日统一战线内部。蒋介石集团兼有抗日与反共两面性 ,他们既把中共当作抗日同盟者 ,又把中共看成是真正的敌人。他们始终坚持反共 ,不断制造反共磨擦 ,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面对抗日统一战线内异常复杂的斗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既反右又反“左”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在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斗争策略原则。由于中共高超的斗争策略 ,迫使蒋介石集团一直留在了抗日阵营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爭时期,我党经历了一场与国民党顽固派是前进还是倒退的激烈斗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漸转移到反共反人民。他们于其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之外,又大搞政治欺骗,宣传所谓“民主宪政”,反对进步,制造分裂,准备投降。叛徒、卖国贼王明、林彪之流,拜倒在蔣介石  相似文献   

10.
新桂系军阀集团是国民党中较大的一支地方实力派,它曾一度统治过广西、安徽、湖北等省,其势力所及近半个中国。这支反共反人民的地方势力,在“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关头,曾逐渐改变了其政治态度,朝着抗日、团结、民主方向迈进。抗战爆发后,新桂系踏上了民族解放的疆场,积极参加抗战,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领导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艺术金冶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历时半年,这“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中非常紧张的一段时间”,他亲自起草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电报,共300多件,“他思考问题很细、很具体,处理事情很快,抓得很紧。...  相似文献   

12.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当局妥协投降、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倾向日益严重。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顽固派在湖南省南平江嘉义镇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该惨案发生后,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冷静沉着,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南方局领导人数次致电国民党当局,要求彻查此案,以安民心,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新华日报》作为南方局在国统区的喉舌,积极发声宣传报道平江惨案经过,并特辟专栏悼念牺牲同志。南方局还积极联络大后方各进步人士,共同应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3.
福建事变、两广事变、西安事变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逼蒋抗日的三部曲,毛泽东等称之为“鼎足而三”。本文拟对这三次事件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国民党营垒破裂的开端──福建事变“在日本炸弹的威力圈及于全中国的时候,在斗争改变常态而突然以汹涌的阵势向前推进的时候,敌人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福建事变就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它代表着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首先进行抗日反蒋的双重斗争尝试。它成为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削弱了蒋的制约抗日机制,打开了国民党营垒的缺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迁就主义"错误和国民党反动集团日益猖獗的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贯彻策略总方针,在指导方针上同党内错误认识、在政治上军事上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作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合作抗日大局。  相似文献   

15.
高正礼 《江汉论坛》2001,2(5):40-43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统战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二者在抗战中的军事合作,构成了国共两党军队并肩抗日的主体;抗战相持阶段,中共通过争取地方实力派的同情和中立,粉碎了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维系了中国的抗战局面;抗战后期,中共与地方实力派,尤其是与西南地方实力派的合作,推动了大后方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河北省地方组织间关系大致经历了友好合作、磨擦与反磨擦乃至名存实亡的加速蜕变过程,斗争范围从根据地扩大到敌占区,斗争内容从政治、军事扩展到思想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缘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历史的积怨和猜疑的积累等因素,国共关系中的张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国民党将反共从文攻升级为武斗,迫使中共不得不奋起捍卫民族和革命利益。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为加剧了两党对立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削弱了民族力量,对抗战大局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共9000余人奉命北移,当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预先埋伏好的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面对敌军重兵的包围,新四军广大指战员英勇还击,经过七昼夜血战,终因弹尽粮绝,除两千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项英、周子昆、袁国平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了打退国民党发动的这次反共高潮,周恩来站在斗争的最前列,纵横捭阖,以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同国民党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原是作者所著《北线凯歌》(修订本)一书中的一章,着重记述一九三七年秋至一九三九年冬,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第一二九师领导下,参加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坚持山西抗战的英雄事迹;以及一九三九年末至一九四○年初,在山西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中的“十二月事变”的战斗历程。作者曾在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工作过,在写作此文时,又访问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决死队的几位负责同志。他们不但给予热情的指导,而且提供了许多宝贵材料。现应本刊要求,单独在此发表的时候,为使读者能够了解当时的斗争情况,作者又把牺盟会、决死队的产生,决死队其他几个纵队和整个山西新军各部队,这个时期在党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事迹,作了简要的补充。由于当时斗争十分复杂,一时难于作出全面反映,因此作者认为这仅是一个初稿,希望得到了解当时情况的同志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皖南事变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的原因探析吴凤琴张冬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由皖南北移,途经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预谋部置的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2000多人突出重围外,约7000名新四军将士惨死在蒋介石的屠刀下,这就是震惊中外...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都企图操纵利用青帮,积极反共,破坏抗战,同时,青帮依仗在民间的巨大社会势力也对中共发展壮大力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壮大抗日民主力量,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导下,针对青帮的本质特性,制定采取了积极、稳妥和灵活、科学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