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诚 《理论界》2013,(7):126-128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所载史料加工而成的。史书《三国志》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张飞这一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都有描述,通过简要对比分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个文本,发现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既有依据史书,反映历史真实的一面,又有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反映艺术真实的一面。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性格和命运结局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揭示了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实进行艺术加工,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出版后,由于故事情节紧凑,剪裁独具匠心,风格别开生面,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小说中提到的一些地名、方位,和实际的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出入。本着“历史小说应该是历史科学和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原则,特提出几点质疑,供作者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已走向一种集体性的丰收和成熟。从文学成就和内在结构上看 ,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姚雪垠的《李自成》四、五卷为代表的老作家的传统经典的历史小说创作 ;二、凌力、刘斯奋、唐浩明、二月河等中年作家创作的带有明显人文意向与历史还原性质的历史长篇 ;三、苏童、格非、叶兆言、刘震云等年轻作家创作的充满主观化、在思想艺术上颇具先锋性的新历史小说。这三种类型的作品各有自身的功能价值。未来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前景 ,也许就在他们彼此最大限度的“包容”与“综合”上。  相似文献   

4.
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进北京城,随后,清贵族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和明王朝,逐步统一了中国。这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历史巨变的时代,汉民族人民,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饱蘸自己的血泪,写下了历史上悲怆而壮烈的一页。作家刘斯奋的三部曲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形象地展现了明末清初这一历史巨变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的历程,比较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时期充满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历史生活,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生动的知识分子以及其它阶层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传记文学自《左传》发端,至《史记》大放异彩,而今又呈方兴未艾之势。传记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历史的真实是其灵魂,艺术的魅力是其生命;二者的统一,即艺术真实,是其完美境界。那么,怎样达到这一境界?也就是说,怎样由历史真实而达到艺术真实?一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如何界定历史小说?郁达夫认为“历史小说是指由我们一般所承认的历史中取出题材,以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和人物为骨子,而配以历史背景的一类小说而言”。对历史小说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选用的是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挖掘的是历史内涵、历史意识和历史审美;另一方面作品是以小说的艺术手段布局谋篇,运用艺术想象的创造力,营构历史世界的完整性和生动性。一、新时期历史小说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期以来,文学热点不断变化,小说创作领域流派纷呈,思潮涌跃,各显神通,显现出一种繁荣热闹的局面。相对而言,历史小说家们似乎并没有…  相似文献   

7.
宋剑华 《晋阳学刊》2011,(2):122-130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自己身陷囹圄的所见所闻,热情讴歌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与高尚品格,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正面教材。但是小说中的《红岩》故事,并不等于历史上的"红岩"故事,它们分别隶属于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两个不同范畴,盲目地将两者人为混淆简单等同是极其幼稚的错误举措。  相似文献   

8.
小说《铁道游击队》是红色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说故事所讲述的人物与事件,都是对历史真实的忠实记录;然而我们重新去阅读有关史料,却又发现了许多值得商榷的疑点问题:是《铁道游击队》营造了"鲁南铁道大队"的光荣战史,而不是"鲁南铁道大队"成就了《铁道游击队》的艺术辉煌!在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之间,是艺术拯救了历史并使其具有了"真实"性,它生动地反映了红色经典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唐歌妓》(以下简称《大》书)是王鸿儒同志继《盛唐遗恨》之后,又一部以大唐帝国败落史为艺术考察对象的历史小说创作.不过两部小说在艺术审视的楔入点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说《盛唐遗恨》是以李隆基、杨贵妃情爱关系为主轴,描述了一个强大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过程,充满了挽歌式的情调,那么,在《大》书中,王鸿  相似文献   

10.
长篇历史小说是历史与诗学的结合,《洛神》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又艺术地把握、铺演历史。小说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探究人性的幽微;小说诗意的叙事主要表现在诗文互涉、诗意叙事与心理抒情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自成>是著名作家姚雪垠耗时42年创作的一部反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为了实现其"笔墨变化,丰富多彩"的审美目标,姚雪垠化用古典小说的一些情节,创造性地继承古典小说运用诗词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运用动静相衬、声色相映的传统艺术方法营造意境进行景物描写,充分体现出古典文学艺术传统对<李自成>创作的影响.继承古典文学艺术传统是姚雪垠小说追求民族风格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古今中外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以其成功的艺术形象而流传于世,名燔千古。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它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诸多成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李自成》的人物塑造具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色呢?  相似文献   

13.
徐亚东 《中州学刊》2012,(4):170-173
《李自成》问世后,其研究起伏不定,经历了被充分肯定和彻底否定的历史命运,由此形成了当代小说研究史上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一现象既是时代政治因素对文学批评制约的结果,也是时代转型引发文学观念嬗变以及批评理论运用等因素对历史小说研究内在作用的结果。对此予以总结和反思,无论对《李自成》本身的研究还是对历史小说批评都不乏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迷舟》的艺术魅力阎奇男先锋派小说为新时期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格非是先锋派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迷舟》是格非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这部中篇历史小说不管其取材是真实的抑或是虚构的,它给人的感觉却都是真实的──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时间和地点、真实的战争背...  相似文献   

15.
1977年初,一片荒漠的文坛刚刚复苏,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版,震动了社会,读者竞相购买,先睹为快,文坛巨子们纷纷撰文给予很高的评价,其轰动效应,实为文坛罕见。这部歌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历史小说,实在是幸运,在“文革”时期得到了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保护和支持。那还是1963年,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卷出版了,作者姚雪垠给毛泽东同志寄去了该书,毛泽东同志读完了上册认为写的不错。不等到作家写出二卷,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来了一次大革文化的命,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统统被打翻在地,扫进垃…  相似文献   

16.
解构历史:新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在我国文坛出现后,历史的叙事开始由重实写嬗变为模糊化。穿越小说是21世纪初继玄幻小说、轻松历史读物、盗墓小说之后又一种文学样式。新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的出现。使旧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变成平民叙事,由以前历史小说努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变为解构历史。但在解构历史的过程中,它们在对历史真实性的态度、叙事角度、时空观念等方面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李自成》看姚雪垠的美学探索刘凤艳姚雪垠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也是一部展现封建社会全貌的百科全书,是我国新文学史上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巨著,其成就是十分辉煌的。姚雪垠先生是一位勇于追求和探索的作家。在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长期以来以其历史史实与传奇故事相结合的方式独展其特有艺术魅力,深受历代读者称赏,以至于此书一出,“嗣是效颦月众,固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南北宋》诸刻,其浩翰几与正史分签并架。”①并由此促成了我国历史小说创作极为繁盛的局面。但是,对于历史小说创作的有关理论问题,特别是史实与现实的关系这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向来众说纷经,聚论不已。这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由于不同时代的隔阂就发生这样一个问题:一件艺术作品,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走向文学——论《吴越春秋》的人物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艺术是小说叙事艺术的中心及其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吴越春秋》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言长篇历史小说,在形象系列的创造、性格刻划和人物描写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诚然,《吴越春秋》的人物艺术较多地继承了《史记》写人艺术的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华文文学界,以俗而能雅的话语系统复活历史、重现历史,并且取得卓越成就的,首推高阳。在20世纪后期的30余年时间里,高阳沉潜于历史风云和小说迷宫之中,以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超拔的艺术想象力,创作了60余部长篇历史小说。高阳历史小说“部部脍炙人口,兼及史实与趣味,质量之丰美,堪称现代历史说部第一人”①。与一般的通俗文学作家不同,高阳反对将小说当作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自觉地把历史小说创作看作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他曾坦陈自己的创作动因:“知识分子逐渐了解自己除了关心政治,还有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使命,海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