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时期,洱海区域的族群及其文化多样性是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相对应的,是特定历史空间下各族群基于不同地理生态环境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区域之间各族群不断交互影响的结果.西汉以来,中央王朝作为一种"介入性力量"逐步进入这一地区,王朝力量在洱海区域的渗透推动了该地区各族群之间的进一步联系与族群社会的整合.但由于受当地地理、交通、生态环境以及"非华夏"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制约和影响,洱海区的族群和社会呈现出与王朝史并不同步的历史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汉武帝时期经略西南夷地,在洱海区域设置统治机构,初设数县,分隶益州郡和越嶲郡,后汉以此数县属永昌郡,到蜀汉就成立云南郡,领八县。此所谓洱海区域,主要是指蜀汉、西晋时期的云南郡地。当汉、晋时期,洱海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比其他区域落后,王朝统治势力也比其他区域逊色,而该地人民反抗统治的斗争则最为强烈。但是屡次反抗都  相似文献   

3.
明景泰六年(1445)是李氏朝鲜端宗三年,掌握国家大权的首阳大君出于笼络女真部族需要,以近臣李思哲为咸吉道都体察使,对图们江流域女真人展开调查。其调查报告涉及图们江女真各部落的分布,以及会宁镇斡朵里部女真村落的族属、酋长家系、户丁数等诸多信息,表现出村落形态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演进,家(户)成为女真社会个体经济单位,以及家长是家庭财产所有者等特征,对进一步了解明代女真族的社会结构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常把“古代”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历史时代,即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二是考古时代和传说时代,即还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中国从黄帝、炎帝到舜禹时期,是我国几个古老的部族大融合时期,有炎帝部族、黄帝部族、三苗部族、少皞部族、百越部族、西戎部族和北狄部族等。这一时期这些古老的部族逐步趋向统一和融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集团逐渐地向以地域为基础的部落联盟转变,并且开始了由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进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加剧,贫富差别也产生了,阶级初见端(日兒),国家雏形也开始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自初唐吐蕃兴起,其势力发展至松(四川松潘)、茂(四川茂县)边境,双方处于时和时战状态。从开元末起,战争频起,特别经过天宝年间洱海区域战争后,南诏臣属于吐蕃,攻占了嶲州。吐蕃却屡攻陇右,乃至黎、雅(四川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将藏文史籍中的"阿夏"部族归拢为吐谷浑,致使国内学界错误地将"阿夏"视为"吐谷浑"的藏文名称。文章借助大量藏文史料,考辨了藏文化语境下的阿夏和吐谷浑的族属关系,进而提出"阿夏"部族并不能简单地与"吐谷浑"归入同一个族群之中,它们各自有源,族属有别,不能混淆为同一族群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7.
部落联盟是辽建国前的社会组织形式。契丹部落联盟设立联盟长、军事首长各一人 ,设立部落联盟议事会、人民大会。它与酋邦制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不同的。契丹部落联盟向部族、国家的转变 ,是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在部族形成的同时 ,国家的各种因素开始萌芽 ,国家的雏形也在发育、成熟。耶律阿保机在担任部落联盟可汗 (联盟长 )时 ,开始了建立国家政权的各种准备工作 ,奠定了辽初政体的基础。辽国家是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本文分析了辽朝跨越奴隶制的发展阶段 ,直接进入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四点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一般说来,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氏族血缘组织也就逐渐地被地域性组织取代了。正因如此,恩格斯将“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作为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中国上古时期,部族血缘组织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非但没有解体,反而长期延存,并构成了中国上古社会政治组织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宇文部是魏晋十六国时期活跃于北方草原上的一个重要游牧部族,曾对北方草原以至中原地区的历史发生过明显影响。然而不论是古代史籍记载,还是近人研究论著,在宇文部的族属问题上却始终不尽一致,或曰其匈奴,或称其鲜卑。但笔者认为,此两说均于史实不符,因而有必要重新辨明。  相似文献   

10.
南诏亦称蒙舍诏,本是七世纪中叶定居于现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当时与南诏共存于洱海区域的还有蒙巂、浪穹、越析、(之登)?、施浪等五个部落,共称六诏,再加上剑川、时傍二诏,统称八诏。蒙舍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由于南诏统治者得到唐王朝扶待,从唐开元初年始直至贞元十年,前后八十年间,先后兼并了其他七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开元廿六年(738)唐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越国公、云南王。后来南诏统治者与唐王朝曾发生矛盾,一度依附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地方政权,继之又附唐以抗吐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历史资料、考古材料互相印证,长城外古代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应如此划分:东胡族活动于燕长城以南的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林胡族则可能在呼和浩特以南从包头到梁城这一地域;仪渠戎则居住在宁夏与甘肃一带;楼烦部族、白羊部族居住于鄂尔多斯西北地区;匈奴部族早期则居住在鄂尔多斯西部和北部,东连东胡,西南邻月氏。  相似文献   

12.
论南诏为乌蛮蒙氏与白蛮豪族共同建立的政权韩军唐初洱海地区两个主要土著居民及其力量的消长唐代初年,今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在的洱海周围地区居住着两个主要在语言文化及经济生产和生活等方面各异的人们共同体①,即“河蛮”和“六诏”。前者通称为“白蛮”,主要分布于洱...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底,在宁夏固原县发掘的两座唐墓中,有一合唐兰池正监史道德的墓志铭。据宁夏固原博物馆同志推测,志文记载的史道德可能是昭武九姓中史姓胡人的后裔。此后,有些同志纷纷著文,对史道德族属及相关问题谈了不同意见,提出史系汉人史淑之后或奚人等说法。史道德在唐朝初期,仅为八品给事郎的养马官,地位不高,引起如此注重,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个人,而是通过判定其族属,来认识当时少数民族在唐朝的发展流向。为便于探讨,兹将志文有关部分移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唐蕃在洱海地区的争夺与越析诏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析诏诏主及主要居住者为磨些人(今纳西族的先民)。磨些部落7世纪中期进入今云南宾川一带,652年后建立越析诏。建诏之后的一段时间中,越析诏能处理好与唐蕃两大力量的关系,在唐蕃争夺洱海地区的复杂多变形势下生存发展。之后,随着吐蕃势力在洱海地区的深入,越析诏与唐王朝关系出现变化,与吐蕃关系则较为密切。失去唐王朝的信任与支持后,越析诏被善于利用唐蕃矛盾并得到唐王朝支持的南诏于8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吞并。  相似文献   

15.
代戎族源考     
代戎是东周时期活动于中国北方的重要部族,其族属与渊源众说纷纭。认为代戎为商王朝同姓封国或为北戎、西戎、追族等说法均与史实不合。代戎是一些白狄族从山陕北部东迁到达代地后经过他们相互之间以及他们与当地土著人群的融合,而整合形成的一个新的部族。简言之,代戎为白狄别种。  相似文献   

16.
辽朝的军队,大体上分成宫分军、部族军、州县汉军、渤海军和属部军四大系统。每类军队的职能各有侧重,宫分军以轮直宿卫行宫为主;部旗军和五京州县汉、渤海军镇戍地方,镇戍方式、分布区域则迥然有别。遇有战事,各军均有出片之责。属部军只在必要时征用,出军多寡并无严格要求,平时留在本部落,强悍者叛服无常,屡启边衅。本文仅就部族军的屯戍问题作初步探讨,恳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部族军的屯戍制度 在契丹八部的基础上,契丹贵族通过战争掠夺和领土扩张,至辽圣宗时期,辽朝的部族体系臻于完善。依照与皇室亲缘关系的远近及国家对其倚重程度的强弱,辽朝诸部族可分成  相似文献   

17.
白族本主信仰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又称为土主、景帝、文帝、灵帝、皇帝、圣帝等。白族语原称为“武僧”、“武僧尼”、“东波”、“阿老”、“阿太”等。本主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白族本主信仰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是在古代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据传唐代蒙氏在洱海区域建立南诏国后,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赐封“伏羲山河清邦景帝”,“灵伏夷镇河圣帝”、“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南诏王室还“以神明天子为国步(本)主”。本主信仰在唐南诏时期产生后,经过大理国王室的倡导和巩固,到明代已经非常广泛并形成体系,一直在白族社会中被继承、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8.
拓跋鲜卑是一个由各部族联合而成的部族共同体,北魏统治者在定都平城时期基本完成了从部族政权到皇权专制的政治转型。在探索政治转型的过程中,采用儒家文化收效甚微,道教治国的理念以崔浩的被杀而终结,由于与贵霜王朝相似的政治背景,北魏统治者开始运用佛教政治的思想来强化皇权、维护统治。云冈石窟正是北魏实行佛教政治的重要场所,云冈二期洞窟在开凿时除了延续一期“皇帝即如来”思想外,还将“一佛一转轮”思想融入洞窟开凿之中,用一组双窟(佛窟、转轮王窟)象征一位功德主,这一措施的成功也为后来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提供了政治转型的范本。云冈石窟作为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对于当今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三位一体文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为主线,中国古代社会可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从传说时代到商代的远古社会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时代,其文明同其他古代民族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中国文明模式的形成是从西周开始的.从西周到西汉的上古社会是其经受第一次考验并得以正式形成的时期.从东汉到唐前期是其再一次经受考验并得以完善的时期.从唐后期到晚清是其定格与守成时期,同时也是它进入自足的封闭状态之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一、洱海区域:多民族的历史舞台 我这里所说的洱海区域,是以洱海沿岸为中心,包括澜沧江以东,金沙江以南,楚雄以西及元江上游地区。这个区域先后出现过多种民族和不同类型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曾在这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显露过自己的风采,留下他们不朽的文化遗迹。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洱海区域就有以农业为主的土著民族“斯榆蛮”(关于古代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在下文中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