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罗德的“新中派”经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条道路”是当今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施罗德的“新中派”正是德国版的“第三条道路” ,是布莱尔和吉登斯理论在德国的新发展。本文便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集中阐述施罗德的“新中派”经济政策 ,指出“新中派”的经济政策主要表现在处理三组矛盾和一个中心上。所谓三组矛盾是指供给导向经济政策同需求导向经济政策之间、国家同市场之间和雇员同雇主之间的矛盾。一个中心就是要发展高新技术 ,搞德国式的“新经济”。文章认为 ,施罗德的经济政策已经开了个好头 ,但党内外的阻力都很大 ,能否基本获得成功 ,尚需时日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德国经济再次出现滑坡 ,给施罗德的“新中派”经济政策当头一棒 ,执政党和在野党围绕经济形势相互攻击 ,一般大众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作者认为 ,2 0 0 1年德国经济滑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这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即 :天灾、“德国病”和政策错误共同造成的 ,不应就此否定施罗德的“新中派”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长达十年之久的布莱尔政府的执政理念之基是“第三条道路”。在“第三条道路”框架之下,布莱尔政府的教育政策总体上保持了对前保守党“新右”思想的继承,再融合了一些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从而在“继承”和“融合”的实践中致力于寻找一些新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养老保险长时间只局限在城镇居民,如今对于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有了新的进展——"新农保"政策。目前此项政策还处在试点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只在局部区域试行展开的政策,实践之同时亦需要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评估,以使其能够更好更顺利的实行并推广。"第三条路"理论核心是强调变革与创新,恰适用于分析"新农保"政策的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新农保"政策在目标的设定上符合积极福利路线,政策内容中体现出了"第三条道路"所持的公平、公正的理念和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对于政策今后的前瞻性评估,"新农保"在宣传、工作人员培训以及操作程序所遵循原则方面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浅析欧美“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欧美奉行的"第三条道路",实质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的政党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经济背景、政治背景。为适应经济、科技、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欧美的社会民主党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别于传统左、右翼政党的理论与政策,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全面的认识,并有选择地吸收其精华。  相似文献   

6.
从海德格尔关于“真理”与“非真理”或“解蔽”与“掩藏”的论述中 ,我们能够倾听到海德格尔与老庄之间的“共鸣”。不恰当地讲 ,海德格尔类似西方哲学与老庄思想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前者试图通过理性抽象达到最高的普遍性以揭示真理 ;后者要求回归本源 ,持守原始的混沌 ;海德格尔则追求的是通过揭示或解蔽去接近遮蔽或掩藏。因此 ,他将老子的“知其白 ,守其黑”解释为“让自身没入深深泉源的黑暗中 ,以便在白天能看到星星”。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中期以后 ,一个又一个的西方国家组成了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左翼政府 ,并声称走“第三条道路” ,从而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第三条道路”是社会民主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理论和政策调整。要认识这一思潮 ,必须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新发展 ;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也必须结合这一思潮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民主党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主张、价值观念和施政纲领。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内核和精神旗帜。第三条道路之所以走向困境乃至衰落,根源于第三条道路价值观的根本理论局限性,导致其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多元论的理论基础、渐进演化的发展观、片面强调经验的认识论以及变相的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9.
“第三条道路”作为当代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已成为当今欧洲政坛的主流。80年代以西区民主社会主义面临的严重意识形态危机,科技革命引起的西方 阶段结构的变化。“市场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完善,欧洲日益严重的社会文化危机以及欧洲各国普遍存的左右两翼政党政治上的“趋同”现象,是“第三条道路”得以崛起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评述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入手,着重分析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指出"第三条道路"融合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是一种力图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政治现实主义尝试,其现实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意义.文章同时还探讨了"第三条道路"对我国发展模式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实际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第三条道路".苏东剧变后东欧的"第三条道路",则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它萌生于二战以后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说到底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同社会主义制度斗争的结果,实际上属于非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种政治思潮.在反思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成败和得失的时候,从其进行的思想理论宣传和教育角度,可以吸取若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风行欧美的“第三条道路”政治思潮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就此著文立说,并取得相当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作为一个研究综述,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第三条道路”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和争论的主要问题及笔者对进一步深化“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一点建议.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第三条道路”理论的研究方法分为个案研究、综合研究、比较研究、译文译著四种类型.研究和争论的问题集中在“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及其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应用"是大学的根本属性,第三条道路是介于地方转型高校在研究型与应用型高校"中间地带"的另一发展路径。第三条道路打破了转型发展单一路径的简单思维,赋予了转型高校更加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空间。第三条道路的转型发展遵循了从"两端"到"中间"、从"单一"到"复合"、从"同质"到"多样"、从"外部"到"内部"、从"差异"到"特色"的转型路径。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在向第三条道路"漂移",正在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科学伦理悖论是伴随着科学实践活动的逐渐深化而产生的,是科学事业的"人为的"、"为人的"价值活动与科学对于真理的不断追求之间的矛盾的产物。大科学时代科学伦理悖论消解途径的选择,既不能遵循"科学伦理无涉论",也不能遵循"科学伦理负载论",而要超越这两种对立的科学伦理观,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选择一条二元融通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第三条道路”理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条道路"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不平等和非正义等社会和经济危机,从国家政治和执政党的角度提出的一种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改革目标的制定和策略选择,以及我国解决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席卷西方社会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是西方社会民主党人的主要政治主张 ,法国也不例外 ,但与众不同的是以若斯潘总理为代表的法左翼社会党人提出 ,法国必须是“法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也可称作“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 ,本文分析了“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来源 ,法国实行这条道路的“共治”社会背景 ,以及若斯潘当政后所推行的强化国家对市场干预 ;“要市场经济 ,不要市场社会” ,“大胆实施私有化” ,“强化就业力度 ,实施每周 35小时工作制”以及提倡“社会公平、公正和团结”等系列措施。但若斯潘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实践不过是法国和欧洲政治“左倾化”的反映和概括。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的主流政治理论几经变迁,先后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古典自由主义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法西斯主型:也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归于失败,而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则持续辉煌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但此时社会出现急遽变迁,它们难以做出积极的回应,于是新自由主义崛起并取而代之成为欧美主流政治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也开始遭遇重大挫折。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即“第三条道路”政治理论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理论,在思想史思潮中有其一定的位置;“第三条道路”作为对变化了的历史条件的反映,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同时,“第三条道路”的执政实践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应了左翼的主题,参与了历史运动的进程;最后,作为理论思潮的“第三条道路”不再流行后,其方针政策会以历史行动延续。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政府吸取了历史教训,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它的主要内容是超越传统的"左"和"右"的分野,建立新经济和新福利,目的是使英国成为"新英国".它是资本主义内部比较全面的改革和理论创新,试图在资本主义的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它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新右派"的攻击、继承"老左派"的衣钵,吉登斯等人提出"第三条道路"伦理观,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赞誉。但是对于时空语境迥异的中国,我们必须认清"第三条道路"伦理观的非正义性本质,并认清其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