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狩猎采集社会研究一直是社会人类学和考古学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其独自发展的特点.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狩猎采集社会的研究可知,人类学的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都是通过对狩猎采集社会的研究而获得的,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被视为人类社会最自然和本质的生活方式.从进化论到现代性的讨论,狩猎采集社会研究已经为社会和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诸多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
畜牧经济社会中的萨满教表现反映了人们在某些压力下所产生的普遍需求和长久焦虑。造成人们精神焦虑的基本问题是生存问题。只有理解了那些与萨满教意识相应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情况 ,考察那些人类关切的需求 ,才能理解萨满教为何以一种特殊的象征性表现 ,以利用超自然力量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来服务于人们的生存需求。本文分析了畜牧经济的性质和与之相应的萨满教表现 ,证明在畜牧经济生活中 ,萨满教是人们据以正常生存 ,特别是正常地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特殊工具。本文通过萨满教活动与畜牧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来说明萨满教曾经在畜牧经济生活中所拥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萨满教特点刍议郭淑云在我国信仰萨满教的北方诸民族中,鄂伦春族萨满教最具特色。与北方其他民族相比,鄂伦春族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方,经历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经济生活方面,当其他民族已由原始狩猎生产相继转为游牧业、农业生产以...  相似文献   

4.
站在社会系统之上从人与自然的系统来看生产力,生产力是一柄“双刃的剑”,具有两重性。它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人类提高了征服、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给人类提供越来越舒适的物质文化生活享受,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巨大生态灾难,把人类置于毁灭的边缘。生产力的二重性映现在生产力历史的发展中。生产力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应当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起点开始。在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古代原始社会里,人类并不生产食物,而是靠狩猎和采集野生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大自然慷慨提…  相似文献   

5.
后人类作为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聚焦于人工智能、赛博格身体、基因生物技术等问题,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窄化了其丰富内涵。实际上,后人类理论也是在重新思考我们与非人类的植物相互交流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植物生态伦理应成为后人类研究的重要维度。美国植物哲学家迈克尔·马尔德认为植物并不与人类的生活世界重叠,反而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要合乎植物的节奏。这样就为植物灵魂颠覆传统的形而上学逻辑,保持自身生命的时间性、自由性和智慧性奠定了基础,从而拓展、丰富了后人类理论的内涵,开启了植物生态伦理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与狩猎、采集社会相联系的愚昧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农业和工业社会相联系的文明规范的生活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生活方式自由的本质。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 ,为生活方式自由本质的回归既提出了需要也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本质及其复归的分析 ,对与知识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化史已经证明,农耕出现之前,一般说来,人类艺术只描绘动物而不描绘植物。“从动物装饰到植物装饰的过渡,是文化史上最大的进步——从狩猎生活到农业生活的过渡——的象征”。这个著名的论断概括了人类艺术发展的重要事实。在人类进入以植物为艺术描绘对象的时代以后,人们最初描绘植物的动机绝不象我们今天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比如我国古代在诗歌中最初以“兴”的形式咏唱树木——这是艺术中描绘树木的最早的方式之一——就是如此。事实证明人们最初以树木为“他物”起兴,主要并不是出于单纯的艺术审美动机,而是有着其他的更为复杂的原因。我们研究树木兴象的起源就是要揭示这个原因及其社会历史根源。 就现存的最古老的诗歌来看,以树木为“他物”起兴的诗,其“所咏之词”多是有关宗族乡里之思和福禄国祚观念的。前者如《诗经》中的《唐·有杕之杜》、《唐·杕杜》;后者如《周南·樛木》、《小雅·南山有台》。“他物”与“所咏之词”之间的这种广泛的一致性并非偶然,它们之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维吾尔族人民古代社会信仰的认识,以及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在史诗《乌古斯传》中反映出来的某些痕迹谈谈自己的看法。原始图腾崇拜在《乌古斯传》中,反映了维吾尔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一有关图腾的认识。在《乌古斯传》中;乌古斯可汗的全部征战都是由一只苍鬃苍毛的雄苍狼带路的。乌古斯可汗向人民宣告说:“苍根就是我们的标志。”这是很明确的图腾信仰。图腾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形成的社会信仰。在人类原始社会的某一个阶段中,人们靠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积存食物。那时,植物和动物就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拿动物来说,…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源于母权制氏族社会。从民族学的资料来看,凡经过原始狩猎、捕鱼经济的原始人类都具有类似萨满教的这种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一些岛屿的居民及美洲的印第安人当中,至今还有类似萨满教的信仰。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汉藏语系,南亚语系的一些民族以及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的一些民族中,萨满教的残余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赫哲族萨满教信仰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崇拜神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萨满教在赫哲族早期社会生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对社会生产、生活、文学等产生显著影响 ,渗透物质与精神的各个层面 ,对神话创作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研究赫哲族萨满教信仰的形成 ,探讨其对自然崇拜神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新疆喀纳斯的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他们过着很独特的生活,以狩猎、放牧、采集、捕鱼等为主要的生存手段.20世纪90年代,国家明令禁止狩猎活动,图瓦人传统的生存方式被打乱.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业的火热发展,他们传统、古老的谋生手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卫拉特,是蒙古族的一部分,元代称为斡亦刺,明代称为瓦剌,清代称为厄鲁特、额鲁待。我们通常所说的西蒙古也主要指卫拉特蒙古。历史上,卫拉特蒙古曾从事狩猎经济,信仰原始的萨满教,活动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至13、14世纪,才逐渐迁徙到阿尔泰山及整个北疆草原地区,社会经济也由狩猎转变为畜牧,宗教信仰也逐渐改宗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敦),但萨满教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存在较大的影响。现今新疆的蒙古族,大部分都属卫拉特蒙古,他们主要分布于巴州、和布克赛尔、乌苏、精河等地,仍然从事畜牧经济,保持着喇嘛敦的宗教信仰。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绚丽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多民族共居自治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四大文化——华夏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穆斯林文化——融汇交流之地。宗教做为文化交流的晴雨计,在新疆有着漫长而复杂的传播演化、兴衰更替的历史,并且最终在本地区形成多民族共居基础上多种宗教共存的特色。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类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段后才出现的社会现象,最初的原始宗教观念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在自然力面前束手无策而产生的。从原始宗教开始,人类社会宗教的发展经历了氏族—部落宗教→民族—国家宗教→世界宗教这样一个演进的过程。新疆地区的宗教大体上也是沿着这一轨迹传播、发展的。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新疆宗教的历史和现状的概略论述,以展示出自古迄今该地区宗教的轮廓,从而便于我们对新疆纷繁复杂的宗教情况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和认识。 1、原始宗教观念的出现,古代的萨满教和祆教。  相似文献   

14.
(一)“现实世界”的否定性统一本质人生活于现实世界,也只能在现实世界中生活。什么是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 人类一来到世上,就遇到现存的自然界。自然先于人而存在,人是自然长期进化基础的产物;人类诞生以后也不能脱离自然,还要依靠自然界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但是,现存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化的变迁中,对知识、科技、理性的推崇,导致了视觉中心主义以及听觉的萎缩,机器化大生产使得噪音成为时代的基础音.然而,我们不仅生活在知识的世界,还生活在感觉的世界,对环境的聆听、欣赏和投入,是人类的权利和福祉.我们也不仅生活在影像的世界,世界还通过声音的维度促成我们的存在,我们也通过倾听保持着与世界亲密而灵敏的接触.我们聆听的不仅是物理的声音,还有他人的心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归根到底,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维度.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活世界以及人类自身是一种一元性的存在,在这种一元性的存在当中,人类最为理想的生存状态就是人类与世界、与自身之间能够拥有一种自由性质的关系。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实际生存状况则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类的感觉被囚禁在了物质欲望之中,同时,工人在劳动当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异化。那么,如何才能够根本改变人类的这种生存状况?这一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逻辑起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注重社会实践,将文学艺术纳入于其宏观性质的社会规划。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则注重文化批判,强调文学艺术对于现实社会意识的颠覆、反判性质。从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就生活世界研究而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路径的独特性在于站在了一种抽离性立场上,将生活世界作为一种专门的审视对象和单独的研究客体,放在宏观的历史语境和社会结构中加以分析和考察。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生活世界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体现着历史,人又构成了历史;历史为生活创造前提,生活又是历史的延续;每个人的具体生活是历史的世界向人显现的方式,在时间的维度上,作为人之生存生活环境整体的世界就表现为世界的历史。在大的历史图幅之中,可以将生活世界的历史结构与历史类型划分为自然生活世界、物化生活世界、数字生活世界与自由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历史演进伴随人的生存样态和人与世界关系模式的改变,每一种生活世界都是在对前一种生活世界的批判与扬弃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而导致生活世界变革的动力性条件在于人与世界的结构性张力以及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状况。从根本上讲,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变历程是人的历史性的体现,生活世界的历史辩证法所呈现出来的正是人的自我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改革与两性劳动分工费涓洪分工是社会发达的标志。性别分工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分工,从原始社会的妇女采集和男子狩猎,到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性别分工始终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分工形式。但两性分工的具体形式却因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甚大。中国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畜牧渔猎经济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狩猎到畜牧业  在中国远古时期 ,由于农业不甚发达 ,先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渔猎和采集植物 ,所以 ,有人把这一时代称之为“肉食时代。”① 随着社会的进化 ,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类逐渐摆脱了饮血茹毛的生活 ,野兽被家畜所代替。农业和畜牧的发明 ,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飞跃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是 ,对于农业和畜牧业谁先产生的问题 ,至今人们的看法还未完全统一。东半球的农业 ,按照摩尔根的观点 ,是在畜牧业发明之后。当时人们种植谷物 ,是为了饲养家畜 ,马克思据此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诞生后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内,只是依靠采集、狩猎获取生活资料.青海境内人类活动的遗迹,就目前已知资料,可追溯到约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柴达木盆地已有人类居住生活.①约一二万年前,昆仑山区、唐古拉山区一带也有人类劳动生息.那时青藏高原的气候大概比现在温暖湿润,丛林茂密,游食动物成群结队,成为人们猎获的对象;可食野生植物的果实、根茎等资源丰富,可供人们采集,因而适宜人类生存.1980年在贵南县境发现距今6700多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遗存拉乙亥文化,当时人们仍使用打制的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有环颈雉、鼠兔、沙鼠、喜玛拉雅旱獭、狐、羊等,②这些动物应是当时人们主要捕食的对象.这里还出土了加工植物性食物的石研磨器,表明至少采集农业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