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样本调查,发现北京话在城区本地青年人中使用范围广,语言地位高,作为强势方言和权威语言普通话并存。影响本地青年人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社会网络、北京市的普通话教学和普及模式。北京话和普通话有可能最终形成两种功能变体,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里的量词 ,大都可以视为其所在方言的特征词 ,体现不同方言之间词汇上的区别特征[1] 。另外 ,作为名词的“陪衬”[2 ] ,量词往往属于常用、多义、相对活跃的词类。因此 ,一种方言里的量词还能为我们探究此种方言的特点与变异提供材料和线索 ,包括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北京话有自己的量词系统 ,其中一部分已经与普通话重合 ,另一部分则与普通话、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有很多不同 ,可以看作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相似文献   

3.
儿化是北京话最突出的方言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北京人的社会心理和语言民俗,具有名词化、小称、爱称、蔑称等作用,可以表达多种感情色彩。北京话儿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人文信息,仍需深入发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4.
金奕 《学术交流》2007,(5):152-154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形式,语言及其使用日益成为教育者研究的对象。信息时代汉语方言对人们思想感情、人际交往效率、经济成本和行政成本等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具体解决措施是:从横向的角度来做,确定方言和普通话共存的总体思路,创造使用汉民族共同语的环境,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全国各行各业使用普通话。从纵向的角度来做,设置情感目标,让方言区民众从情感上逐步接受和习惯使用普通话。  相似文献   

5.
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京师是满族的聚居区,其地域文化受到满族民族文化多向度的影响。北京话,是经过满族依据本民族语言特点来重塑汉语北京方言的文化结晶;旗人作家们在创作中体现了京腔语言的风采神韵,开创了“京味儿”文学流派;满族在京剧和曲艺等北京传统表演艺术的形成与完善方面贡献良多;满族的习俗曾给予北京文化以熏染;而昔日满族人的性格气质,也在当下北京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留有烙印。  相似文献   

6.
北京话的“您”与京味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普通话第二人称代词尊称"您"的用法源于北京话。"您"在北京话中是一个具有明示权势关系、凸显京味儿文化双重意义的尊称代词,在交际中不仅普遍使用,而且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依据《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在对北京话"您"的用法的描写与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京味儿文化对北京话"您"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巍 《唐都学刊》2007,23(3):117-120
方言中也有不少双音词和共同语双音词的词素逆序,方言中的同素逆序词大多数传承了古汉语同素逆序词中的一序(BA),而普通话说另一序(AB),或者古汉语两序均保留在方言中,普通话用其中一序;有少数是方言颠倒普通话的说法。由于语言习惯、方言体系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南北各方言对同素逆序词选择和保留的标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熟悉的康熙皇帝,完全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帝王形象,却根本想不到,真实的康熙讲话很可能同赵本山一样,是一个操东北口音的皇帝,估计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中国方言众多,如果用方言交流,跟"鸡同鸭讲"差不多。以前国家又没有推广普通话,怎么办?不急。以前虽然没有普通话,却有全国通用的官话。政府官员一般都讲官话。只是古代通讯交通均不发达,也没有广播电视,人们很少有学习通用语言的渠道,因此,各地方言的存在异常顽固,口音也非常浓重。所谓的"十里不同  相似文献   

9.
试谈黑龙江方言中的合音现象姜文振黑龙江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北方方言)中的东北官话。它同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相比,既与其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同时也有自己的显著特色。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本文拟就黑龙江方言语音中的一类特殊的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共同语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它往往只适用于某一地区,因而不利于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国务院对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就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指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1.
《北京社会科学》2010,(4):101-112
<正>北京文史京味小说中的京味语言的审美研究倪文豪语文学刊1京味语言是京味小说的一个主要标志,老舍开创了用北京话包括它的口语来表现北京人生活的先河,大大展现了这种方言的表现力和魅力。第一,音乐性。京腔给人以光滑感、明亮感,主要表现在"儿化音"、音调的变化。鲁迅曾以"响亮的京腔"和"绵软的苏白"对举,概括精确。第二,幽默性。有清一代北京市民大大发展了语言幽默的才能,这一方面是出于对严峻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任海棠  杨娜 《唐都学刊》2011,27(4):96-99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西安地区人们的语言态度对普通话与陕西话语码转换的影响。试图解读陕西方言文化自信与官方语言推广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变体的态度中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因此,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可忽视西安人对其地域方言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07,23(3):104-108
户县方言常用白读的单音词“起”表示“起来”的意义;把语气词“呀”置于“去”后或省掉“去”字表示对趋向的疑问或陈述;北京话的“A起来、A下来、A下去”,在户县方言里一律作“A咧”;户县方言“V来、V去”式复合趋向动词可重叠为“V来来、V去去”式;户县方言的“走”字变作阴平调时表示说话人告诉听话人与自己共同趋向行为的祈使;户县方言“去”字变作阴平调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吧”。  相似文献   

14.
北京话的轻音和语法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话是汉语发展变化最快的方言。北京话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轻音(包括轻声和语句轻音)是极为重要的形式标志和变化动因。本文就北京话轻音和语法化相关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指出北京话构词后缀的产生、虚词的虚化都与轻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话属于东北方言,但东北方言的内容也并不一致,南部和北部确有很大差别,譬如大连话和哈尔滨话就是这样。而它们与共同语之间的差异也就各成系统。这里只就哈尔滨话语法方面的一些特点作点介绍,供研究东北方言以及北方方言的内部情况作参考,为推广普通话工作提供一些条件。一、构形法哈尔滨话词的构形方式的种类与普通话大体相同。比方普通话中词的重叠、词的曲折变化等方式,哈尔滨话中都有,而且也很发达,只是在具体的语言结构中其变化方式不同。这里就其不同的变化方式,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反映清末北京方言口语词汇面貌特征的历史文献,其中英文注解与汉文注解并重,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北京口语里的特有词语、特有的读音或特殊含义。该书对研究清末北京口语词汇、北京方言词汇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末北京话中才出现"干脆"一词,最初为形容词,经百余年的发展到现代已完成了从形容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直接"这一语义特征和形容词作状语这一句法位置是其变化的主要条件。北京话语气副词"干脆"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杨晔  朱晨  谈毅 《社会》2019,39(1):211-236
本文旨在探讨方言能力对城市移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和对语言环境的调节效应。基于“身份认同理论”,以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样本,通过区分移民方言能力的沟通属性与文化属性,建立基于线性概率模型的创业决策模型和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创业收入模型。研究发现,方言能力的文化属性使移民创业的概率增加1.8%。在采用“双胞胎样本”方法排除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这一结果依旧稳健存在。分样本回归分析发现,方言能力只对教育水平较低的移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拥有不同物质资本的个体没有敏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方言能力对移民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在语言种类较少和普通话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更加明显,但对创业收入没有上述影响。本文有助于揭示语言在移民创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以他独特的审美能力,吸(?)消化了大量江浙方言、俗语,从而使作品添上一层浓郁的以乡土美为特征的地方特色,使作品更加馥郁斑斓,多姿多彩。本文想联系茅盾的语言观,对其作品中江浙方言、俗语的运用作些探索。所谓方言,实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对方言的理解和认识,茅盾说得十分晓畅明了,他说:“中国之大,各地人民口说的话,也就多种多样,甚至于不能互相通晓;这些各地的互不相同的口语,通称‘方言’。”接着,茅盾进一步阐明白话和方言的关系,“照这样看来,‘方言’就是某一特定地区的‘白话’,离开了‘方言’的‘白话’在理论上是不通,在事实上是没有的。”(《再谈“方言文学”》)同时,茅盾对方言的美学功能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他说:“各地方性的大众语(方言)中间最有风趣最能传神的腔调和语汇,在所谓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论大众语》)还说:“方言中间有些语法能够传达某一种情趣  相似文献   

20.
读《京味儿──透视北京人的语言》张宁京味儿是地方语言中最具特色的,它的生动、鲜活、简洁、明快,它的谦恭、潇洒,它的嘣响溜脆、海聊猛侃,都溶入了北京人的语言中,并影响着各地的方言。如今,哪个北京以外的人不懂“侃”、“倒爷”、“发”、“撮”、“大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