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探讨主体活动机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实现主体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推动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按照主体活动的特点,从动因机制、制约机制和实现机制三个侧面,揭示了主体活动基本因素的内在有机联系.通过分析主体活动的动因、制约因素和实现过程,既阐述了各个方面在主体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又把三个方面纳入主体活动全过程,系统描述了主体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借鉴马克思关于主客体的分析,笔者认为虚拟生存主体是主体虚拟化的反映,虚拟客体是由虚拟技术派生和创设出来、以数字化的方式构成的客体对象。虚拟主客体之间主要存在着认识、实践、价值、审美与转换等关系,就虚拟主客体关系的实现机制而言,主体虚拟化是基础、虚拟价值实现的交互开放性是动因,虚拟主体客体的双向对象化是形式,技术权威、法律规范以及道德自律三位一体是约束。  相似文献   

3.
论述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是人的认识创新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认识主体为认识创新明确了方向,认识主体的意识创造性是认识创新实现的灵魂。认识客体是认识创新展开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客体对认识创新具有制约作用。认识工具是认识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桥梁,认识工具的价值性是认识创新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认识工具的创造性是认识创新活动成果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4.
我们不应当把学术编辑活动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理解得较为简单。若如此,就会对学术编辑活动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对学术编辑活动主体的能力范围,理解过宽,忽视实际存在的制约条件(如主体自身的制约,客体的制约,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状况的制约),就可能夸大主体的作用;相反,理解过窄,就可能使主体感到可作的事不多,甚至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5.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客体是主体的施事对象,是主体发送行为的目的地。没有客体,主体的发送就失去了意义。客体对于主体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够唤起它的接受意识的,主要是发送刺激;它的接受效果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有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实践效率主要指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付出的体能、智能、时间、信息等与实现的目的或目标(即,实践活动的产出)的比值。关于制约实践效率提高的因素,总括起来主要包括实践主体因素和实践客体因素两个方面,进一步来探讨制约实践效率提高的因素,这不仅有利于人们提高在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实践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动因与目标。人的全部创造性思维活动概括起来无非是以主体的知情意去追求客体的真善美,从而创造新的概念、新的理论和新的世界。实践活动的动因是人的需要,这里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动因就是不断从质与量两方面,更加充分地,在更高的水平上满足人的需要。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面对客体的主体就要求真、求善、求美,要更加充分地,在更高的水平上满足人的需要,就要把主体所达到的真善美推向更高一级的程度,进入更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认识效率就是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即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关于制约认识效率提高的因素,总括起来包括认识主体因素和认识客体因素两个方面,进一步来探讨制约认识效率提高的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考察和说明主体与客体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具体展开的。客体决定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基础是实践;实践的程度受实践的条件制约。我认为这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三个紧密的”链条”。紧紧抓住了这个“链条”,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试对此作初步探讨。客体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用来标志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对立面。所谓主体,是指能够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人;所谓客体,是指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客观物质世界。在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马克国主义认识论坚定地把客体第一、客体决定主体,作为首要的、根本的观点,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善恶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 ,其认识活动的实现必须依据两大要素 ,即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因此 ,分析与探讨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 ,对于我们深入地把握善恶评价的活动机制和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大众化的主阵地,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素及路径包括主体有效性、客体有效性、介体有效性、环体有效性,其中关键在于加强主体建设、归宿在于重视客体接受、重点在于注重介体创新、出路在于协调环体配合。通过健全教师队伍、加强部门协调、扶持学生社团等主体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发展规律、满足合理需要等客体接受,内容通俗化、方法艺术化、途径长效化、手段立体化等介体创新,优化物质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净化精神文化等环体配合,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切实增强和提升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行政活动必须受宪法和法律的支配与制约,科技决策作为行政决策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应实现法治化。探讨科技决策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基础,指出导入协商民主、加强科技决策基本理论研究、实现科技决策程序法治化、健全科技决策法律责任追究机制是建构中国科技决策法治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刑罚目的的实现这一主线,基于预防主义的立场,以一般预防目的为主要分析对象,从经济犯罪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刑罚目的的实现过程和其中遇到的困难,认为整体与个人所感知的犯罪与刑罚之间的联系程度(受罚几率)不同,决定了刑罚于个人而言是一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抽奖式惩罚,受罚几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预防目的的实现,并进而对受罚几率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林业专业合作社是解决林地细碎化,实现林业规模经营效益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张公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村干部和村民关于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访谈资料,并结合我国目前林业合作组织及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张公村的林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探究其在投资机制、产权运行机制、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拓宽投资渠道、明晰产权界定和重视社会公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于所有制与它的实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与西方的产权经济学都做了严格的区分。应当深入、准确地了解和确定二者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认识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 ,并且正确地确定经济改革的对象和目标。据此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内在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市场型公有制”及新的所有制结构 ,不能把经济改革停留在实现形式这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对物强制处分的功能定位与结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物强制处分,是指国家机关在追诉犯罪时,干预被处分人财产权益的强制性措施。在中国的刑事诉讼实践中,以查封、扣押和冻结为代表的对物强制处分的恣意行使,不仅严重侵害了公民及其他主体的财产权益,还消减了司法的公信力。司法控制的缺位,以及结构与功能的错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原因。为破除上述现象,德国"以扣押为主体的分化"模式以及美国"干预强度递进的阶梯"模式可为中国的对物强制处分制度提供有益借鉴。通过重新定位对物强制处分的功能,设立干预强度递进的措施体系,逐步实现对物强制处分的司法化,可以达致追诉犯罪与权益保障相互平衡的状态。近年来,中国对物强制处分制度的变革趋势也印证了上述论断。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中中西价值观念的融合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想基础、价值目标和标准、实现途径、制约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中西价值观念的融合与冲突的原因和特点,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融合和冲突。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8.
国家科技奖励推荐是开展国家科技奖励的前提与基础.目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逐步放宽推荐主体的资格、界定推荐主体的任务与职责、建立严格的申报抽查制度、明确推荐主体的失职后果、有重点有选择地增加推荐限额、完善推荐条件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研究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机制,为中国学术期刊突破瓶颈、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经验借鉴为目的,以文献整理方法、资料归类方法、经济学基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材料搜集与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是:"学术期刊经济机制"就是学术期刊在出版的组稿、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内在统一的经济关系机理。学术期刊运行在经济上分解为自身创收与成本经费支出、政府与社会组织经费投入与资助等四个方面。其中学术期刊自身创收包括: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与会议收入等;西方国家政府、民间组织基金经费的投入包括财政拨款出版基金、政府资助与补贴、税收减免、政府低息贷款、邮寄费用等政府优惠政策以及社会民间组织对学术期刊设立的各种基金;学术期刊经济支出包括编辑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稿酬费用、固定资产使用与折旧成本、厂商印制费用以及邮寄费用等;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对出版物的经济诉求及开放获取期刊经费来源问题等方面也是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的内在要素。其研究结论是: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诸环节、诸因素并没有形成学术期刊本身的"用来交换的"市场活动,而有的是学术期刊以外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旨在传播学术成果,不以盈利为目的,因为"经济机制"可以是非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上述经济行为及其构建的经济机制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由此产生市场机制。因此,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往往不具有商品属性,其经济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少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程意识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深刻理解课程意识。现象学教育学的产生为探析教师课程意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生活世界是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源泉,反思意识应该成为教师课程意识的重要形态,交互主体性能够促使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教学机智是教师课程意识向课程行为转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