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意识流文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由于意识流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在意识的把握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主要通过描述人的意识流动来组织故事,所以其故事情节的安排,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有时甚至打破正常的时空顺序.文章主要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中时空跳跃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与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创作观念上都追求形式创新,解构传统叙事结构,同时通过各种技巧进行共时性写作。他们通过主观的、非理性的写作,以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人物的心理真实,从而更好地展示小说人物的意识活动,揭示生活的本质与人性,以此构建小说内部世界可能的平衡与和谐。乔伊斯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建立了新的美学形式观,为文学阅读提供了新视角与新的审美经验。乔伊斯与伍尔夫的作品代表了英国小说艺术的一种极致。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李新亮 《兰州学刊》2010,(10):146-149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大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这就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语言实指意义的束缚,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到语义之外更广阔的领悟空间。从小说文本叙述语言的反讽、人物自我语言的反讽、人物对话语言的反讽三个角度论述了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不仅是普鲁斯特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既为《追忆似水年华》的结构提供了助力,也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音乐与主要人物角色的爱情故事有关,被赋予了唤起和启示的功能,为人物角色揭开掩盖在真实之上的面纱。小说中对音乐家及其作品的引用不仅展现了小说家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也成为理解其艺术和美学观点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尹缉熙 《云梦学刊》2001,22(6):68-70
明清之际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时,提出了次要人物的概念,及与主要人物的关系,论述了人物艺术作用,探讨了塑造次要人物的基本方法等,这对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小说美学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人学,这是普通的文学常识,古今中外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名著,都必然要塑造出一些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美国著名现代戏剧理论家贝克在《戏剧技巧》中说:“在戏剧里,毫无疑问观众起最强的直接影响的是动作。可是如果剧作家要和观众畅所欲言地沟通思想,那么写好台词是不可缺少的。而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却在于人物塑造。”戏剧是这样,小说也是如此。《醒世姻缘传》之所以值得称道,就是因为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具有相当的艺术成就,所塑造的人物各具性格、各有特色。例如薛素姐  相似文献   

10.
"先锋小说"开拓了当代小说的可能性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既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传统,标志着一个阶段文学样式的丰富性及其可能达到的高度;先锋小说家对现实缺少整体的把握和反映;在小说技巧上模仿有余,创新不足并忽视了读者的重要作用而导致受众缺乏.其积累的小说技巧成为当代写作的宝贵的资源而承传下来.艺术先锋的探索精神仍旧需要提倡.  相似文献   

11.
刘欣 《东岳论丛》2007,(5):106-109
被称为"现代派文学鼻祖"的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勇气进行现代艺术的探险,以作品全部荒谬的、不合逻辑的、离奇曲折的结构,反映作者心目中"异化了"的世界图像。通过对传统自由观的颠覆,对传统人物的颠覆,对传统小说艺术的颠覆等方面的探索,使其创作彰显出迥异于传统小说创作的诸种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蔡梅娟 《东岳论丛》2002,23(2):76-78,107
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既符合文学艺术审美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是 ,小说艺术是通过展示“人的活动”来揭示人物灵魂、反映社会生活的 ,因而 ,在文学艺术的有界限性与无界限性的融合、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融合、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的融合等共性特性之中 ,小说艺术更侧重于有界限性、功利性与超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张平和他的小说作为一种具有文学和社会双重意义的现象曾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评论文章对其小说的褒奖颇多,但也有不少评论家对其文学性提出质疑。本文认为,张平采用的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现实主义风格,他选择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最适合于他想要描写的题材内容的,也最大程度地达到了他想要的艺术效果。在张平的小说中,“直描”式写作与强烈的爱憎相交织,于平淡之中融入催人泪下的真情实感,而作家高超的叙事技巧更为其小说增添了让人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14.
季桂起 《文史哲》2004,(5):55-61
心理学对于"五四"小说的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五四"小说借助于心理学的影响,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问题,是小说把艺术表现的重点由人的外部生活世界转向人的内部精神世界。这形成了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实现这一转变的原因当然主要是文化环境的变革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但心理学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心理学为"五四"作家提供了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加深了"五四"小说对人的认识和表现的深度,促成了以情感抒发和心理显示为主要追求的"心理小说"写法的大量出现。其次,心理学帮助作家去深入探讨人的深层心灵活动,使他们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直接进入人物的心理世界,对人的心理世界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探求,从而能够塑造出具有现代人精神深度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五四"小说作为"人的文学"的内涵。再次,心理学促进了作家对小说性质和特点的理解,推动他们对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述技巧和描写手法等艺术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最终形成了小说艺术模式的全面变革。第四,心理学帮助作家深化了对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理解,为"五四"小说借鉴外来新潮小说艺术从而实现中国小说艺术模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性是哈代进行景物描写和塑造主人公诗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次,哈代借音乐性来揭示主题, "主导动机"的音乐手法与小说表现的悲剧内容相一致,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再则, 哈代成功地借用音乐中的一些技巧于作品总体构思中,体现了小说叙事立场的多元化,展示主人公悲喜交织、起伏不定的生命旋律.  相似文献   

16.
论文学人物心理世界的审美结构──兼论小说在影视时代的审美优势陈文忠中外小说史显示:欧洲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不断深化人物内心世界刻划的历程;同样,五四以来,我国小说艺术的现代化,也与在深度和广度上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密切联系。然而,文学人物心理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崛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曾被人们称为上海洋场文化中的一朵"恶之花".作为都市文学的一个分支,在审美追求上,它既不同于以"乡村幻梦"来反映"城市梦魇"的京派小说,更迥异于同时代以茅盾的作品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以一种独有的话语方式,对人类精神存在的展示,是源于新感觉派小说作家对社会、历史、生命以及自然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表达.它以其对怪、新、奇的现代性审美倾向的追求,给当时单调的传统主流文学园地吹来了一股异质的新风."新感觉派是中国文坛上第一支独立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穆时英和施蜇存.  相似文献   

19.
袁红梅 《天府新论》2007,(2):141-146
意识流小说流行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英美法等国家,它所体现的文学观念、叙述方式、艺术技巧等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时期,意识流作为西方现代文学派别和思想的一种被介绍到中国,并成为最早被接纳的对象之一。意识流在新时期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意识流主要是作为一种小说流派和艺术技巧被介绍的,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第二个阶段从1985年到1989年,这个阶段出现了大量介绍意识流的文章,人们开始了更为客观全面的介绍和分析;1989年之后到90年代中期可以看作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意识流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梳理,不难看出在意识流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或无意地突出了意识流在对社会批判和认识价值方面的意义,并且尽量从和现实主义相一致的地方说起,从与当时的文学观念相吻合的内容开始;同时,意识流的传播者还运用了剥离内容和形式的阐释“策略”,突出了意识流小说审美和艺术技巧层面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十分悠久。中国影坛上很早就有了“文学电影”的说法①。一般认为,这类影片深受文学影响,描写细腻且富有社会意义。因此直到今天,影坛仍流传着所谓“诗电影”、“散文电影”、“小说电影”的说法,可见文学对电影的影响之深,早已经将其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法,潜移默化于电影文本之中。然而,文学电影并不等于“电影文学”,电影艺术是融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而不是以文学语言的单一形式叙事的文本。把文学等同于电影,或把电影等同于文学,都是不适宜的。当然,文学与电影在美学意义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