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总体现状是令人鼓舞的。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推进了广大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树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民全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总体现状是令人鼓舞的。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推进了广大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树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人力资源绩效考评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一方面可以甄别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公务员提高工作效率。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以内部考评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取绩效考评指标不科学以及绩效考评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拟从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科学确定绩效考评指标、实施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这几个方面着手,希望能对政府绩效考评方式的改进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行政行为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自我评价,其固然是政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但作为行政行为对象和最终承受者的社会层面缺乏相应的政绩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使政府内部的自我评价显得相对封闭,甚至有些片面。因此,建立行政行为考核的社会评价体系,使政府内部评价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相互并存、相互补充、相互监督,对于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中各地方政府热衷于对地方利益和短期政绩的争夺,导致了一系列利益冲突和矛盾问题的产生,从而削弱了联动发展的效应,因此构建和完善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将是提高联动效率,提升联动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现实出发,剖析地方政府间利益不协调的表现及其成因,最后探索和设计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市场经济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我国公民社会逐步崛起,这对各级地方政府治理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传统的地方治理存在着行政成本高、效果差、政府管理手段落后等弊端,难以适应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对此地方政府应顺利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树立政府主导——社会合作的治理理念,改进公共管理方式,实现地方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政绩,是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新时期如何科学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各级党政领导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绩效考评中需澄清的N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的种种措施最终是为了提高员工、团队以及企业的绩效。绩效考评使我们得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员工和团队的真实绩效,其作用不仅在于为付酬、奖惩、升降、培训等决策提供依据,更在于为员工和团队提供及时的绩效反馈,使之扬长避短,为下一步绩效的改进与提高制定正确的决策与计划提供依据。因此.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诸职能之中最重要的一项。不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绩效评估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同时西部也是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地区,由于这些特殊原因西部不发达地区基层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从内容到方法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应当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不断优化政府绩效考评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出一条完善民族地区政府绩效体系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准确考察领导干部的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包括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和效率,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等。政绩是一个领导干部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考察和选拔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际考核工作中,由于领导干部政绩的表现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如何科学、合理、全面、准确地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是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  相似文献   

11.
绩效考评的轻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考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但在考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考评体系过于简单、考评标准过于主观、缺乏民主性与透明度之类的问题,使得考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没有正确处理好绩效考评的三个首要问题:绩效考评——强调报酬还是贡献?绩效考评——关注结果还是过程?绩效考评——突出个体还是群体?  相似文献   

12.
萧鸣政教授简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素质测评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一直致力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教研与企事业单位管理咨询工作,发表《人力资源开发学》、《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现代人事考评技术及其应用》、《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等著作20部,论文100多篇,9次获国家级、省市级与全国学会性奖。独立承担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8项,其中“品德测评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完善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各地方政府利益、建立政绩考核制度,加大行政性垄断的开放力度,完善地方税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打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绩效考评是强化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是检查和督促工作完成效果的有效方法和平台,只有牢牢抓住这个抓手,才能为政府行政管理释放正能量。
  第一,抓实绩效考评,才能树立科学发展意识
  我们常常讲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但如何建立保证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一直是行政管理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抓实绩效考评就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探索和重要举措。一是只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规定、制度和政策,才能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解决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的问题,使科学发展真正成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科学发展落到实处。二是只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方式、方法、程序,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被考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只有建立绩效考评监督检查体制和机制,才能教育和引导被考评部门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经得起群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最终实现坚持科学发展,争取快速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9年初在山东诸城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访谈资料,笔者采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探讨了公民基层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理解社会学的分析发现国家与社会的两个方面原因在基层政府信任的形成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国家层面的政府绩效、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作风、制度的建构与执行以及社会层面的人际信任和参与意识水平是影响基层政府信任形成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的结论,笔者对提升基层政府信任的措施进行了方向性的把握,如打造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任选 《人才瞭望》2013,(7):50-50
新加坡国立大学邓永恒教授的一项官员政绩与升迁结果分析显示,中国的绿色官员升迁难。相关专业人士指出——选任干部不可或缺"绿色GDP"新加坡国立大学邓永恒教授,搜集了中国283个中小城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10年的政绩和升迁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绿色  相似文献   

17.
政绩观作为官官员秉持的核心伦理标准,对政府的行为有直接影响.近年来,各地频现的企业污染、区域生态危机事件,加上以往的政绩门面工程现象,无一不是异化政绩观的外显.历次中央重大文件中反复提及政绩现的纠正,基于此,在中央历次重要文件(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主漪神基础上,首先回顾我国政缋观发展的脉络,将政绩观剖解为三要素:一是对象,重视二元性与重点性;二是目标,从双因素视域臧否当前热点的维稳、治污等行为;三是原则,如何利用制度塑造政绩现,提出可操作的原则与建议,为建构新型政绩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怎样解决干部管理中能上不能下的难题 ?泗洪县采取了引咎辞职,让不称职者“体面下台”的方法,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路,让原先公务员队伍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的一潭死水变成了人心向上、积极进取的一潭活水。   去年年底,泗洪县针对一些干部存在的精神不振,得过且过,只想当“太平官、平庸官、混事官”的不正常现象,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暂行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引咎辞职的领导干部是指:综合目标考评本单位连续两年处于全县最后三名的主要领导干部;政绩平平、社会公论差,干部考察民主测评结果称职率正职低于 80%、…  相似文献   

19.
段波 《人才开发》2003,(11):34-35
人力资源管理的种种措施最终是为了提高员工、团队以及企业的绩效。绩效考评使我们得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员工和团队的真实绩效,其作用不仅在于为付酬、奖惩、升降等决策提供依据,更在于为员工和团队提供及时的绩效反馈,使之扬长避短,为下一步绩效的改进与提高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与计划。因此,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职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有的企业对它敬而远之;有的企业虽然做了,但只是流于形式;有的企业认真做  相似文献   

20.
电子治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政府治理的新的治理模式,旨在增进公民、消费者、行政人员、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之间的互动。电子治理带来了行政与信息处理上的益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改善了政府与公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但电子治理尚未完全取代传统的政府治理。文章通过探讨电子治理的内涵及其存在的争议,进而分析电子治理与传统政府治理的竞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