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85年,北京、富阳两地举行了纪念郁达夫殉难四十周年座谈会与学术讨论会,对郁达夫一生及其创作个性作了应有的评价,确认了郁达夫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作家”[1]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无疑,这为新一轮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年出现的文学方法草新的浪潮,推动了文学史研究实出文学本身特点、作家研究突出作家自身主体地位的发展,又给郁达夫研究提供了一个符合文学本质、效用的理论视角契合点.之后,《郁达夫研究通讯》刊行,不仅为研究者交流了信息,而且为部分学者、后起之秀提供了“自己的园地…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作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几十年来,从各个方面评论郁达夫的作品和为人的,有论文,有传记,已经不少;我作为一个初学青年,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是的,对于象郁达夫这样的作家,不论从他的性格、经历来讲,还是从他的写作风格、写作成就来讲,都是相当博大而又复杂的;要想全面地评价这样一位作家,确实不容易。因此,我打算从一个方面,即他的诗中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那一部分,来试作一次探讨。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无非人云亦云地认为:郁达夫不过是一个感伤颓废的浪漫主义作家罢了。可是,当我读过他的…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虽以诗和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和繁荣也作出了独特而多样的贡献.他既是传记文学作家,也是中国现代传记理论的奠基者之一.郁达夫的传记文学创作不拘一格,种类繁多,很难用中国古代传记体式──史传、杂传、散传、专传和纪传体小说──来规范和分类.从其创作实际看,主要有自传、文人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和纪传体小说等五种类型,其间都有优秀作品传世.郁达夫对现代传记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写有《所谓自传也考》、《传记文学》、《什么是传记文学?》、《日记文学》和《再谈日记》等文章,对现代传…  相似文献   

4.
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海外郁达夫研究,主要以日本、东南亚、欧美三大学界为代表,各各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视角、特色、倚重和成果,诸如日本学界的实证批评,南洋学界的主情批评,欧美学界的文本批评,都给国内郁达夫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和借鉴的新的信息和方法,亦体现了海内外郁达夫研究的互动和互补.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一位典型的情绪型作家,在他的创作文本中,情绪宣泄是他的主导倾向。这一倾向可以溯源到童年情结对他的深刻影响。因此.对部达大创作的研究,唯有从童年情结入手.才能把握其传给内涵的实质所在。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童年情绪在郁达夫创作文本中的对应情绪体现,从而说明了童年情结对其创作的巨大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析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小说以其心理描写、感伤、结构的散文化和清新的文笔著称,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主观抒情小说的先河。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创作观、自传体、零余者形象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生活与刨怍有重大影响。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促使他在生活中乐于亲近自然,在创作中大量描写自然;魏晋名士风流感染郁达夫既批判现实,又避世归隐。甚至饮酒狎妓;隐逸思想则既促使他逃避世俗,又鼓励他坚守自己的个性,决不与世俗妥协。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9.
论《沉沦》的“病态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图通过对《沉沦》中郁达夫有意识无意识的“病态叙事”,来发掘小说的深刻内蕴;指出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有病”的人,作者采取了“病态叙事”这种方式来展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从而揭示五四一代先进知识分子普遍的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这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作家,却长时间受到了言过其实的非议、批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的笔触伸入到一块“是非之地”,对一代青年的性变态、性苦闷进行了逼真、细腻的描写。郁达夫的弱点在这里,郁达夫的成绩和特色也在这里。没有对青年性变态、性苦闷的描写,也就没有郁达夫的小说,这是郁达夫小说的中心内容,也是评价郁达夫小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生活与创作有重大影响。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促使他在生活中乐于亲近自然,在创作中大量描写自然;魏晋名士风流感染郁达夫既批判现实,又避世归隐,甚至饮酒狎妓;隐逸思想则既促使他逃避世俗,又鼓励他坚守自己的个性,决不与世俗妥协。  相似文献   

12.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写作开始“转型”。在许多学者看来,余华转型后的小说不再一味地展示暴力与苦难,而是强调忍受、乐观,和“温情地受难”。但在笔者看来,对苦难的展示与“忍受”并非余华“转型”后小说的深层思想主旨,而再现由传统社会步入消费社会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中国人“经验”的日趋萎缩与贫乏,以及面对这种困境而试图重新整合“经验”的努力,成为余华“转型”后小说的深刻主题。正是对这一独特而深刻主题的挖掘与艺术表现,凸显了余华“转型”后的小说写作在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旧体诗的写作几乎贯穿于郁达夫的整个创作时期,作者对这一文类的爱好和选择,表现出其灵魂深处所潜藏着的虽放浪形骸之外、仍不失名士风流的那种旧式文人的特征。它是一种传统文学修养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反映了作家的人生态度、审美追求、思考方式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对庾信后期诗赋等情性之作主旨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决定庾信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是他后期情性之作,而情性之作的主旨不是“乡关之思”,而是复杂的节操意识。真正造成他晚期诗赋取得极大成就,造成赋境大变,并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的主要原因是他执着于“节操意识”的艺术外化。  相似文献   

16.
吴宓和郁达夫都是20世纪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曾狂热地追求美丽的爱情。比较吴宓与郁迭夫的爱情遭际,可以看到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禁锢与扼杀造成了一代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缺陷。如何走出世俗伦理的禁锢迈向自我解放的道路,构建自由的个性和追求幸福的爱情,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与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导言因都是名家所作而在文学史上有着相当3的分量,特31是分别由周作人和郁达夫执笔的散文部分的两集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散文观,比较二者之异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两篇导言的特别的两个部分“香炉论”和“作家论”入手,来对比两人在此时期散文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在诸多领域都有过杰出的贡献。在神话研究领域,茅盾早在20世纪的20至30年代就已经写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几部著作。然而,茅盾的这一研究和兴趣却随着茅盾后来的文学转向而终止,并且逐渐为他的文学光芒和文学地位所遮蔽。后世的研究者也正因为这些忽视了茅盾在神话研究领域所做的贡献。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回到茅盾的神话研究,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茅盾和茅盾研究。  相似文献   

19.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今藏上海图书馆的抄本《进瓜记》传奇,因署名为"王昆玉",故学界多以其为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所著录者。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此剧应为清代作品,它与明张大复传奇《钓鱼船》有明显承继关系,但叙事重心有所转移。对二者的比照研究颇有意义:可以返观《西游记》小说与戏曲的微妙互动,纠正以往研究中"戏曲为小说注脚"的习见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