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民工厂,又称平民工厂,是在近代出现的旨在为失业贫民提供收容与教养、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生产单位。贫民工厂是贫民习艺之所,因其慈善性质,故与一般生产工厂管理不同。近代以来,贫民工厂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并引起强烈反响,而贫民工厂"养教结合"的救助理念和普及生产知识、提供职业培训的救助方式,也一度引人关注。但是,处于特殊社会背景下的贫民工厂,终因种种原因而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援助政策。各界积极兴办慈善学校以救济贫寒失学的儿童,或捐助资产,或为慈善学校提供运转资金;面向贫民以及所收养的贫民等开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谋生的能力;设立奖学金和贷学金等以鼓励贫寒学生的升学深造,促进社会公平和造就国家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降,随着贫民数量的与日俱增,热心慈善的人士不断提出新的救助贫民的慈善主张。对于安分贫民,这些人士建议创设无息借贷的借钱局;针对乞丐,他们提出设立乞丐公所或警惰院收容、惩戒并教养;面对流氓与匪盗,他们主张设立迁善局进行惩戒和救助。这些救助贫民的慈善思想突破施善与教化的传统慈善观,认为济贫是富国强民甚至是实现宪政的手段;而且从单纯救济观念转变为教养兼施的思想;还主张创设新型的专门的慈善团体救济贫民。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传统中国社会救济事业发展的繁荣时期,京师作为"首善之区",社会救济事业尤其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清代统治者的社会救济措施中,开设粥厂、煮粥赈济是清代京师救助贫民的重要举措。清代京师粥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官办粥厂,主要由政府投资并管理;一种是官督绅办粥厂,由士绅创办,官府监管。清代京师粥厂对于救助贫民、安抚流民、挽救民生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34年,北平成立了市民小本借贷处。该处通过向小生产者发放小额借款,力图实现救济贫民、繁荣经济的目的。在北平市政府与金城银行有效的合作经营下,小本借贷处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保证了严格的公益属性,业务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北平既有的行政组织系统,创设了公安、自治机关代办小本借贷业务,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这些使得北平小本借贷处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益。尽管如此,由于地方行政的制度缺陷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小本借贷处在经营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官僚主义、贪污营私、违规借款等,反映了近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6.
任云兰 《兰州学刊》2009,(8):205-208
天津救济院从1929年变为官办救济机构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组、扩充,增加院外救济,从硬件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软件上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到1937年前天津救济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救济院的改组与经营有着积极意义。首先,救济院采取积极的救济政策,教贫民以工艺,安排其未来,使之回归社会,为社会减轻了救助负担。其次,救济院制度性的建设也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不仅便于管理者管理,而且还有益于贫民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苏维埃时期中共的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依据苏区的实际,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从失业救济、难民救济、贫民救济和流民救济着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社会救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苏区的社会救济对巩固新生的工农政权,恢复和发展苏区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社会救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03-210
我国传统社会历朝历代政府都很重视对老年人实施救济,尤其是遭遇灾变和年高患病的老年人。各种救济理念、救济措施等不断丰富完善,这对我国健全现代养老保障制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必须明确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把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高龄老人作为政府"兜底"的主要对象;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9.
何蕾 《北方论丛》2012,(1):11-14
宋代出现许多反映底层市民和贫苦农民生活的诗篇,这与宋代社会的平民气质密切相关。与前代相比,宋代破除了门阀壁垒,平民子弟得以大量进入上层,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达打破了上层对文化的垄断,城市经济的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兴起,政治、文化、经济等皆显示出向平民开放的态势。种种因素融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呈现出浓厚的平民气质。这浸染了平民气质的诗人,其观察生活的视角从自身转向广阔的社会现实,底层市民和贫苦农民的生活成为诗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事业交织在一起.当时,四川的社会保障工作主要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三个方面.其中,社会救济包括灾民救济、难民救济、贫民救济和职业救济;社会福利包括收养社会孤老残幼、救济福利生产和残疾人救济福利;优抚安置包括优待、抚恤和安置.由于当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不力,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等原因,致使社会成员从中获益甚微,真正完整而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宇宏 《学术论坛》2012,35(3):86-90
社会救助制度是人类为因应贫困风险而进行的制度设计。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贫困问题,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应着眼于社会救助程序、管理体制和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唐代前中期,国家赈灾多采用无偿赈给的方式.唐中叶以后,在无偿赈给之法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唐政府一方面改行有偿赈贷之法,另一方面则开始积极引导富民出资出力参与社会灾荒救济.宋代赈灾分为政府直接赈救与利用社会力量赈济两个方面.政府直接赈救,继承并发展了唐后期以来用富民之资恤救贫民之宗旨;利用社会力量赈灾,国家荒政逐渐演变为"劝分"之政,即"劝谕"富民出钱米参与灾荒救济,并表现出两个重要特点:第一,视灾伤程度与官府赈灾能力而行劝诱力度.第二,"劝分"举措的制度化与优待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若受灾地无富民或富民较少,则地方政府让富民赈灾的"劝分"之政无施展之余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重点从社会保险转向了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城乡贫困人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对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迅速推开,这些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贫困人口的瞄准机制;保障标准低与"福利依赖"以及边缘贫困人群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要积极探索实施适度普惠型福利的可能性,同时要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0,(6)
北宋的救荒措施及仓廪制度集汉唐以来之大成。儒家荒政思想在北宋中期始得到朝野士人的重视和实践,王安石变法既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运动,也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第一次全面推进荒政的有益尝试。北宋初期以来所实施的募饥民隶军籍、宽减饥民"强盗"死罪、推广"劝分"救荒,以及中后期不断改进的社会救济制度,对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也是宋代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内战结束后,为应对工业化城市中出现的大规模贫困和社会失序现象,美国的慈善改革者纷纷组建起慈善组织会社。基于对贫困本质及其原因的特殊认识,他们开始重新定义“贫困”并构造“新式慈善”:一方面强调用科学化、系统化和组织化的方法处理旧式慈善在物质救济管理层面存在的低效、浪费和腐败等问题,另一方面强调从个体人格成长的角度帮助穷人提升道德素质和精神水平。这些举措意在通过与其他慈善机构的联合以及对穷人的教育,防止那些蓄意依赖慈善度日的群体继续做社会的寄生虫。改革者用新式慈善消灭城市贫困的举措在整体上被认为是充满矛盾甚至是失败的,但其给后世留下的混合遗产,在客观上成为20世纪美国现代科学公益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圈地运动的进一步展开,英国社会的失业与贫困问题越发严重。斯宾汉姆制度非但未能有效应对英国社会的贫困问题,反而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现行济贫法制度成为英国社会舆论批评的焦点。英国皇家济贫法委员会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报告,为英国济贫法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新济贫法的颁布实施成为英国从传统的济贫院外救济转变为济贫院内救济的重要转折点。与此同时,英国全国范围内爆发的反新济贫法运动与宪章运动结合在一起,对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家监护视域下未成年人民事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福利国家思潮促成了国家监护在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失能后的救济功能。司法作为国家监护的重要一极被赋予了救济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核心作用。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纷纷以此为据,构建了各具特色却又在本质上殊途同归的未成年人民事司法制度。我国也应该借鉴域外先进制度,在国家监护的理念下,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设置专门法庭、选择专业的法官,尽快构建适于我国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未成年人民事司法程序。同时通过强化司法裁判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上的社会导向机能,能动地推进我国家庭、社会、政府多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社会联动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北平社会发展遭到重创,粥赈依然是北平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1928至1937年,北平的民办粥厂数量多于官办粥厂,且集中于某些区域。这一时期粥厂有了常设的官办组织,粥厂的制度化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官方组织与民间组织之间的互动灵活多元。从救济功效来看,粥厂的设立在有效解决贫民问题、补近代化救济手段之不足、缓解政府救济资金匮乏之窘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粥厂毕竟属于积极救济理念下的消极救济,因此其救济的局限性颇为时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19.
走文化扶贫之路--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的反贫困走过了"输血"救济和"造血"开发阶段,但都未取得成功.本文指出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困的主要根源,而"贫困文化"则是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要想根治贫困,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走文化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81-188
公民参与是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公民参与权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日益受到关注。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化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国家事务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强调公民的有序参与。公民参与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积极权利、程序性权利。由于公民参与权的司法救济制度的缺失,我国公民参与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缺乏救济的权利是不完整的,为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可将公民参与权定位为基本权利来加强保护,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宽原告资格等方式来扩大司法救济的范围,完善行政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