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浊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群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战后,日本原有的战争机器被瓦解,军国主义受到清算但并未被彻底摧毁。总想重振“大日本雄风”的军国主义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日益变本加厉。这股军国主义浊流的主要表现是:重新建立强大的战争力量,积极开展“改宪”、“扩宪”的活动,曲解、颠倒侵略历史等。它是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和平的威胁,我们必须对其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成长时期为界,战后日本学界的中国认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60年代末期为止。这一时期日本学界的特点是,以批判日本社会封建性为主要特征,对中国的社会变革持肯定态度。第二个阶段从70年代算起。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人的传统文化与行为方式得到了重新评价。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落后状态也使日本学界的中国认识发生了变化。这里所考察的主要是战后日本的中国学界,拟通过对战后日本中国学的解析,勾勒出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的形成和变迁过程。此外,通过比较论证,指出意识形态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以及社会舆论与学术研究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对日本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和企业内职业培训教育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日本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推进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企业教育系统和以生活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系统三个教育系统的衔接和沟通,使国民不断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以跟上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分析战后日本职业教育政策实施的经验和取得的效果,并结合当前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探讨今后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期待对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3):148-151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产融结合现象,如何认识这些纷繁的产融结合现象成为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深入分析了产融结合的原因、产融结合的条件、产融结合的途径、产融结合的经济影响,清晰地梳理了产融结合机制,为我国产融结合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何新易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87-90
金融资本对大生企业集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成效令人瞩目。但金融资本在大生企业集团迅速衰落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时产业资本不断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历史条件下,大生企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这种依存关系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基于对战前中央集权式教育行政体制的否定与反思,日本开始探寻契合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的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政策法律的引导下,日本不断推行教育行政改革,围绕"集权—分权、统合—分立"两个轴心,先后形成分权—分立型、集权—分立型、集权—统合型、分权—统合型教育行政体制,逐步建立起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教育行政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战后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科学技术历史观和社会观。 相似文献
8.
龙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21(3):120-125
本文论述了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坚持按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来进行人才的教育培养,日本大学数量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大,都是为解决社会经济建设急需大量人才的需要,又满足广大青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而作出积极响应的结果。日本大学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特别注意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的比例,也是从日本整体的市场需要出发,服务于日本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万奉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二战后,日本学术界悄然兴起一股研究鲁迅的热泪。鲁迅关于“搐物质而张灵明”,立国先立人的近代化主张和学习近代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的学习方法,成了日本学者对日本片面追求物质文明的近代化道路进行反省和批判的武器。 相似文献
10.
戴卫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247-252
经济剩余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经济剩余的吸收始终无法抵消更多经济剩余的产生,并进一步导致经济停滞。金融资本从生产资本中独立出来并迅速膨胀标志着“垄断金融资本”的形成,也成为应对经济停滞危机的新选择。垄断金融资本不可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经济停滞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常态。 相似文献
11.
吴建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5)
战后初期,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重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活动和消费地区分布过于集中,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相对滞后,致使环境问题愈加严重.从60年代起,日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扭转了重发展轻环境的政策基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行政管理体系,有效地抑制了环境的继续恶化,并使其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日本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1-3
二战时期一大批在 731等细菌部队从事细菌战研究、开发并使用的医学人员 (战犯 ) ,在战后不仅未受到任何惩处和追究 ,而且在日本社会各领域都担任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3.
潘德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战后日本改宪问题由来已久,自战后宪法制定颁行之日起,就已产生。改宪要求主要是由保守势力和反动势力提出并逐步发展成为运动的。50年代开始,60年代形成高潮,80年代再次形成高潮,90年代以后进入隐性发展阶段。改宪势力虽经多年努力,但始终未能实现明文改宪的目的,最终使得改宪运动循着明文改宪向解释改宪的方向发展。战后日本改宪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日本国民的利益,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始终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西部五省份经济和金融资本的现状入手,探究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资本的依赖关系,运用西部五省的省际数据,通过计量分析的模型,对西部地区不同省份经济增长与金融资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金融资本对西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金融资本的差异是导致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金融资本以深化西部大开发和平缓地区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5):101-104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它的国际化进程。日本对国际化的追求,使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适时地调整了留学生交流制度等对外教育政策;其对外教育政策转向以人员交流为主的、外向"发射型"的方向发展;日本对外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国际化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乌彦博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15-116
在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私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它的研究是日本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私小说迎来了发展期和繁盛期,关于它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国际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了私小说在发展阶段的各种相关评论,并介绍了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试图勾勒日本私小说发展和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李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
企业集团主义是日本企业向其员工提出的价值观和行为要求,它是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式与一系列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相结合的产物。企业集团主义既提供了企业内员工间的集团整合目标,也导致了某些违背社会通行道德规范的负面后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企业集团主义受到了冲击,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然而,可以预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然会为日本"企业人"提供占主流地位的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由于日本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经济外交就成为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占领国际市场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开发援助等手段的实施,日本的经济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强烈的经济动机和政治色彩的影响,加之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制肘,日本战后以来的经济外交并没有完全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这一巨大成就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当时国际环境下 ,日本人发挥自身的文化底蕴 ,运用岛国细民的文化意识 ,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和超越意识 ,以及吸收异质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取得的。同时 ,战后日本文化具有特殊性 ,其文化机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的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战略目标以及沟通为主的协商式科技决策模式。其中,科技发展战略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旨在消除技术差距并创立自主的科技体系,将高科技作为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手段;其决策模式强调科技决策过程及其步骤的“协商性”,但突出日本政府在科技决策中的作用。探析并总结日本战后科技战略目标及决策模式的经验教训,对后进国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