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被误解的文学现象——关于幼儿文学及其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云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一、“小人书”及其本来面目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幼儿文学就是那种纸张雪白光亮、图画五颜六色、文字简单而字体特大的“小人书”。然而,这并非幼儿文学的本来面目。恰恰是这种精美的外在形式,这种现代物质文明对幼儿的恩赐,把幼儿文学的初始形态以 相似文献
2.
知一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4,(1)
典型问题实质上就是艺术本质问题,因而,它不仅是美学中头等重要的问题,而且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头等重要的问题。 关于文学的形象与典型问题,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学史,都作了许多研究,他们对于文学创作中的思维规律,文学形象的创造,文学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典型化的一般规律和各个作家塑造形象的不同途径等等重要课题,都有了很重要的论述。我只是从历史的观点出 相似文献
3.
汪辉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价值本身到底是什么 ,至今仍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这关键是对价值的本质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领会。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存在 ,一种主观性存在、指向性存在、设定性存在、选择性存在。价值是人对其自身及有关事物进行评价的尺度 ,它一方面表明了需要什么以及需要的迫切性 ,另一方面表明事物及人自身能满足人的何种需要及满足需要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一门学科概念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尤其是涉及学科研究对象的概念,是该学科体系大厦的重要基石。致力于给这样的基本概念以尽可能科学、明确的定义,是学科建设的拓荒任务,是学科航程的此岸出发点。秘书,是涉及秘书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正确的秘书定义,对于认识掌握秘书学,对于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均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门学科概念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尤其是涉及学科研究对象的概念,是该学科体系大厦的重要基石。致力于给这样的基本概念以尽可能科学、明确的定义,是学科建设的拓荒任务,是学科航程的此岸出发点。秘书,是涉及秘书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正确的秘书定义,对于认识掌握秘书学,对于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均具有特殊意义。近几年推出的好几本秘书学专著多没有给秘书概念下明确定义,只有少数本子作了正面阐释。如: “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其职责是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政策,密切各方面工作联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来信来访、会务工作以及其它日常行政事务和交办事项。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这一类工作的干部,统称为秘书工作人员,或简称为秘书。” 相似文献
6.
高彩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47-150
生态文学是在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伴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文学形态。它是生态学与文学相互扩张渗透的产物。生态文学以语言艺术构筑的形象,抒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与未来,表达人类应有的对待自然的伦理信念、情感态度以及行为规范,引领人们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境界。生态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势必造成文学生态的诸多变化,如文学精神的重新审视和定义,文学史、文学创作和批评规范的重新确立,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革新和演变等。这些变化既是文学家和学者研究的新课题,也为文学领域的拓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带来契机,呈现给读者的将是新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7.
"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命名至今走过了18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到了对它进行学术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了。从命名意义、关键概念和研究范式等几个方面来看,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经跨过了学科建设的起步阶段,正进入学科深入的发展阶段。在"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融合"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中,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不应再安居一隅,而应具有更敞亮的空间与更开阔的视野,汇聚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8.
周楠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36-44
关于重新审视左翼文学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经验教训,本文并没有直接阐释,而是从左翼作家中的最重要的一位人物鲁迅的个人体验中来进行考察和探讨的。这里所说的“个人体验”,首先注重的就是当事人的第一手资料,以史料来说话、以最客观的事实来作结论。文章内含有两个部分,即以新文学运动和左翼文学运动这两个时期来进行分析和互相观照。前一部分以《新青年》团体为中心,分析了《新青年》同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陈独秀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及胡适之间的关系,由此而认识到新文学运动本质上是属于文艺复兴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而并不宜纳入纯粹的政治斗争的范畴之中。文章后一部分,从“左联”的建立直到解散始终存在内耗甚至是残酷斗争的危机这一事实来进行分析,说明了:作为一个政党外围组织性质的文学团体,它其实是没有承当文学革命与思想启蒙的任务的;因此,它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文学运动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晓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
一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问题,是民间文学根本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五四到三十年代,是学科的创建时期。那时,学术气氛浓厚,众说纷纭。有认为它是落后民族的文化遗留物,有认为它即通俗文学,有认为它即“口述的耳听的”文学,有的已涉及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等特征。鲁迅、瞿秋白则指出,它是“生产者的艺术”,以之区别于“消费者的艺术”,对后人影响较大。这被认为是抓住了作者的阶级属性,加上苏联的影响,从此探讨渐趋一致。解放后,经过《民间文学》1957年的讨论,已使得许多人接受了民间文学主要应该是劳动人民创作的观点。如认为:“民间文学从它一开始形成的时候起,就规定了自己最本质的,不可缺少的特征:它是劳动者即生产者所创造和传播的文学,是他们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1958年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教学方法的概念举例出发并结合自己八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再探讨教学方法的定义。作者主张采用“策略”与“措施”这两个概念来定义教学方法。认为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策略与措施;其本质不仅仅是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的策略、技能、技术、手段的综合设计、应用和操作。 相似文献
11.
肖娅曼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9,(4)
什么是新闻?这并非一个新问题,可也是一个并未真正解决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然而,能够提出不同的解答,正表明我们对它的认识在深化。本文最基本的方法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但这里还得加以补充说明:马克思主义本身在发展之中,对我们来说,一个很重大的发展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这不是商品价值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这个领域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近年却获得了长足发展。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论对新闻学研究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12.
张世群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1):105-109
定义性文字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性描述,因为定义要求用特殊的语言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者或译者在了解定义原则的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方法。本文通过实例对定义的构成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且就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翻译方面的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贾娇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关于语法定义的一点思考贾娇燕给语法下个定义是语法研究的最基础的问题。但最基础的问题不一定就最好处理。只要我们认真地看一下有关的语法论著就可以发现:不同的语法学家对语法有不同的定义,并且这些定义大都值得斟酌。我们先来看一看几种比较通行的语法定义。“语法... 相似文献
14.
冯昕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新闻学中基本观点的论述大多是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即使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新闻的历史和现实活动,也至多只是涉及到新闻活动与实体的关系,外在地把握新闻活动的现象,而不能达到对新闻现象和活动的内在本质的哲学理解。穆青同志说:“要改革新闻报道,就要对长期以来的新闻概念进行重新研究,重新认识”。因此究竟应当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认识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不仅关系到在理论上如何界说新闻,而且还关系到在新闻实践中增强改革新闻工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石筠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
提起思维科学,首先使人想到的自然是思维的定义。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普遍这样描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哲学界、生理学界,教育学界也持同意态度。长期以来,似乎成了公认的普遍真理,几乎无人怀疑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蒋星五同志在《思维定义初探》一文中,对目前流行的被公认的思维定义提出了质疑,并阐发了自己对思维定义的规定,读后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9,(3)
刘毓庆同志提出文学史著作应当分六期来编写。第一期:文学的古朴时期(即太古至秦)。第二期:文学的朦胧时期(两汉)。第三期:文学的觉醒时期(魏晋至初唐)。第四期:文学的纯熟时期(唐宋)。第五期:文学的维新时期(元明)。第六期:旧文学的收场时期(清代)。(该文见《中州学刊》一九八七年五期)。 他认为,就目前的文学史著作而言,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这种按社会意识形态分的;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种按朝代分的和按历史时期分的如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他指出“‘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某一阶段的文学。这样按政治社会史的阶段去分割文学史显然是文不对题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文学的提出已经30年,由于定义限制在当代法律的文学表现上,因此就成了法律语境上的法制文学;而同时文学领域又有自己的法制文学。法律和文学两者都是人文学科,有以人为中心等共同处,也有法律对人言行的规制和文学重在人的形象精神塑造上等明显的差异,二者又互为资源等等。法学学科中的法制文学是通过古今中外对法律文学和作为法律的文学以及作为文学的法律与涉及法律的文学等进行研究。法制文学的研究方法是在法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增加了文学的方法对法律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批评界在热烈地讨论着人文精神这个话题。讨论以文学为切入点,涉及到社会科学的不少领域,随着讨论的展开,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扩展。本人不揣浅陋,拟从切入点入手,也来谈谈文学的人文精神,以求教与方家。 相似文献
19.
黄展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33-37
弗兰克尔试图提出一个"悖论"的"狭窄定义",它既无多大价值,又内含一些冗余的"描述",更没有充分强调语义、语境,应该被取代、抛弃!遗憾的是,一般论者包括《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等辞书竟然也把悖论"狭义"曲解、扩大为"广义",使问题更加复杂费解.当"失钻"悖论被澄清和消解,并且把森斯伯里的"悖论"定义作为比较之后,关于弗兰克尔等"狭窄定义"的价值和它被论者曲解和扩大等问题便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20.
蒋洛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对国统区文学过程进行宏观分析,清理一下“民族文学”(或“民族主义文学”),应该是必要的。它是文学客观过程的一个侧面。 “古人也早经说过,‘以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之。’所以要剿灭革命文学,还得用文学的武器。作为这武器而出现的,是所谓‘民族文学’。”鲁迅这里谈的是三十年代的“民族文学”,但从这段话也许也可以合理地引出以下结论:革命文学存在,“得天下”者是不会放下剿灭革命文学的文学武器的,“民族文学”因此也将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