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屈原与但丁     
继承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张开想象的翅膀,以作者自己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运用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描绘奇异诡谲的事物,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在中国由屈原发轫,在西方则由但丁滥觞。西方文人创作浪漫主义作品,并非由但丁始作俑,早在希腊罗马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本质特征、价值取向、美学品格三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浪漫主义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作者认为,关于主观能动性与历史制约性的辩证统一、关于倾向性与理想性的内在关联、关于主题想象与主观幻想的自由发挥是构成马克思恩格斯浪漫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文章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浪漫主义理论同其现实主义理论一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两翼,并为其浪漫主义美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作者提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活动自始至终跃动着一条浪漫主义的血脉。从早期的理论著作《摩罗诗力说》,翻译作品和旧体诗作,到创作高峰期的《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等,都是浪漫主义居主导地位。就是作为奠定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呐喊》、《傍徨》,也内烁着某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后期杂文的浪漫与前期诗文不同,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其浪漫主义的形成,一有社会历史原因,二是源于作家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浪漫主义思想具有关怀人性、追求理想、批判现实的精神气质,但浪漫主义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超越浪漫主义,也是青年马克思新世界观构建的一个路径。青年马克思超越浪漫主义,建构新世界观之路经历了在“诗歌幻境”中与浪漫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在“异化现实”的痛苦中开启对浪漫主义的批判;在“实践反讽”的基础上超越了浪漫主义这3个阶段。3个阶段的深化促使马克思走向历史深处,批判继承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并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活动出发,将实践引入新世界观建构中,实现了对浪漫主义的方法论、人性观与历史观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6.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探讨和文学实践两个方面,考察鲁迅前期浪漫主义精神探索的独特性,指出:作为伟大思想文化先驱的鲁迅,是立于思想文化高度进行浪漫主义精神探索的;他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意识来把握,以“立人”为探索起点和目的,在理论上建立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化观和文学观,在文学实践中创造了思想文化型浪漫主义文学;他的这一探索在思想文化层次上体现了近代与五四“人的自觉”精神和民族新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历史小说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说三个问题:其一,历史小说应是以作者记忆前时代的真实历史人事为骨干题材的拟实小说,其外延排除各种表意之作和再生小说;能作此区分,才能避免对历史小说的跨元批评。其二,新时期历史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大都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及拟实性浪漫主义,这不是作者的文学观念守旧,而是历史小说品格使然;现实主义,或与浪漫主义结合,为历史小说创作展开永无止境的艺术空间。其三,现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不是故事的河,而是生活的海,内容必须大量虚构,滥造历史的可能性因而大增,历史真实具有显著的"似是而非"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特别正视历史,熟悉历史,注重"似史"真实性,才可能写出既像历史又超越历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被公认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在作品中作者非常娴熟地使用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文学手法来表现主题,是第一部从美国本身历史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并带有浓郁的美国乡土气息的经典著作,从此美国文学结束了依附英国的历史,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和文艺上的繁荣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0.
屈原作品中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假象尽辞"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举贤授能的美政思想、反抗斗争的不息精神和充满信心的复仇心理,展示了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尽管斯达尔夫人和刘师培分处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但是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与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具有重要的比较诗学研究价值。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和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背景都引入了地理空间视域,其比较诗学研究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理空间视域引入的不同理论背景、历史背景、理论内涵;二是地理空间视域下语言维度研究进路的异同;三是吊诡的倒转性:北方浪漫主义、南方古典主义与北方古典现实主义精神、南方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论左翼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青春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翼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五四”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的精神渊源。在不同层面的历史合力汇聚下 ,大革命时代呈现出与“五四”既相似又相异的青春品格 ,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复兴 ,正是一批富有青春人格精神的激进青年敏于时代召唤的积极应答。  相似文献   

13.
杜甫(712—770)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遗留下来的诗歌现存一千四百余首。许多文学史家集中论述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却往往忽视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高尔基曾经正确指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杜甫也正是这样。他的诗篇不仅真实地表现了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种种罪恶,而且深刻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传达了人民群众的呼声、理想和愿望;它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又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辉。本文则试图探讨杜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如何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著名油画作品《希奥岛的屠杀》(图1)与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许江等人创作的大型油画作品《1937.12南京》(图2)运用浪漫主义艺术语言,描绘人类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抨击战争残暴,  相似文献   

15.
红柯是中国西域小说的重要代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西域世界。这个世界,有一般西域小说的壮美人性和壮丽文化,显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特质;同时,这个世界还由于"底层写作"的渗透,呈现出某种贫瘠,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现实关怀精神。后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浪漫主义传统贯穿了中国新诗的历史。浪漫主义的理论侧重点随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时期而变化,有着一些微妙的理论转换:从小我到大我的理论转换,再由大我到整体精神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有一段奇文,那就是七擒孟获。我们所以说七擒孟获的描写是一段奇文,是因为在以现实主义作为主要描写手段的《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中,作者在这里多借助于浪漫主义手法进行描绘,塑造诸葛亮的形象,歌颂他超人的智慧,肯定他执行的民族和睦政策。在这里,诸葛亮不但与孟获斗智斗勇,降服其心,而且战胜了能呼风唤雨、驱使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并且借助于伏波将军神灵的帮助,克服了非人力所能克服的困难。这些描写光怪陆离,扑朔迷离,闪耀着浪漫主义光辉。  相似文献   

18.
西伯利亚时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极限时空,因其地缘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巧妙融合而被神话化。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在其小说《偷窃》中,把西伯利亚时空具象化为克拉耶斯维茨克,作者继承了俄罗斯文学对西伯利亚做出的神话诗学阐释,并创造性地把极限意义上的自然时空社会化,深化了人在宇宙中的存在主义命题,凸显出人类精神存在的孤独感、被弃感,探索了人类精神体验的深度。作家描绘的三种基本道德感的建立是处于极限环境下的人摆脱困境、实现其精神完整性复归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是一种基本的艺术精神.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对这种文学精神的还原,以启示当今的文学创造.主现的概念抽象与泛化,简单的逻辑切割与扭曲的历史言说,随意添加其所谓现代性内涵,这种学术意图伦理不可能带领人们走进浪漫主义文学的本原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否定论者认为“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缺乏创作基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能结合;“两结合”创作方法没有质的规定性这样一些论点加以评驳,强调指出,“两结合”与革命现实主义的区别,在于所着力描绘的“现实”具有不同的特点;“两结合”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区别,则在于所描绘的“理想”具有不同的特点;“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努力塑造现实与理想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