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夷与莱国     
莱夷与莱国逄振镐莱国是莱夷建立的古国,在齐国东部,与齐国接壤。莱国是仅次于齐、鲁、莒的山东四大古国之一。然而,由于有周以来“尊夏卑夷”思想偏见的影响,古文献关于莱夷、莱国的记载很少,致使莱的历史文化出现许多空白和不解之谜。故此,学术界对莱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夷山即夷门山,宋时在汴京里城安远门之东,素有“峻岭”之称,为眺览汴京最佳之所。夷山驿当在夷山之上,王清惠登夷山俯视残破的汴京城,怦然心动,并有感于沿途见闻,遂赋《满江红》。  相似文献   

3.
儒家与夷夏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幽发微儒家“夷夏之辨”这一命题,揭示“夷夏之辨”的基本内容和实质,即夷夏之别的主要标志不在种族、地域的分布,而是以周礼为准,以文化高下而划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对“和夷”的各种不同解释,提出了和夷是居住在蜀郡桓水以北地区的氐羌系统民族,“和”是当地民族语音,本义为“山”,与夷相连为和夷,与水相连为和水;桓水、氵我水是同一水的不同记音,即今大渡河,桓、氵我均是“和”的同音异写;和川是今天全河;和水、桓水、和川均是“自山而出的水”等见解  相似文献   

5.
近代师夷”“制夷”理论经历了提出、实践、发展、完善四个阶段。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延缓了中国半殖地化的历史进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封建制度准备了掘差人。  相似文献   

6.
《孟子·离娄下》“符节”章将舜、文王分别视作东夷、西夷之人,认为这两位圣人虽然身处的时空差异巨大,但“得志行乎中国”则是相同的。此章包含考据、义理两个面相:前者侧重东西五地与“夷”的历史地理考据,后者侧重先后千年与“圣”的儒家义理辨析。考据、义理同为重头之戏,但重中之重又是义理。以“夷”为例,赵岐、朱熹等人将其与“中国”对言,解作“夷服”,表达了文化性的民族地理观,旨在彰显夷夏之辨;毛奇龄将“夷”解作“一边”而与“中国”对言,表达了方位性的国家地理观,旨在消弭夷夏之辨。夷夏之辨从内含到消弭,曲折地体现了中国文明如何扩展为世界大同的路径依赖。以“圣”为例,这一路径依赖鲜明地体现为圣人的中国之志:假如事事处处、始终如一地以舜、文王为符节,所有道德实践主体均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由此可见《孟子》单章研究的学理价值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夷水古风》出版发行本刊讯由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又化局龚发达同志编写的《夷水古风》一书已由人文出版社出版发行。《夷水古风》汇集了清江流域包括鄂西地区的民风民俗196条,分友谊、娱乐、生产、生活、婚嫁、丧葬、节日、饮食、信仰、器物十类。每个条目如实记...  相似文献   

8.
宋代“泸夷”地区民族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代“泸夷”地区民族关系的演进刘复生今四川泸州至宜宾以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宋代主要包括在泸州羁糜州的范围之内,《宋史纪事本末》称之为“泸夷”,即“泸州夷人”或“泸南夷人”之省。除北边与内地州县接壤外,“泸夷”的其它三面均与...  相似文献   

9.
四夷馆是我国明朝时期设立的一个负责翻译外交文书以及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正是到明朝初年我国才有这样一个正式的翻译机构,它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翻译学校。明朝设立四夷馆的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四夷馆设立之初教师为通事,学生为举人、监生年少者。作为一个政府机构,它的发展变迁与明朝政府的发展息息相关。到清初,四夷馆被清政府接手,更名为四译馆,后又与会同馆合并,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魏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 ,其《海国图志·筹海篇》系统体现了他的海防思想。《筹海篇》主张“以守为战”、“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以夷款夷” ,阐述了一种攻守兼备的战略思想。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更使鸦片战争后的思想界有了较为明确的奋斗目标 ,为后人所效法  相似文献   

11.
奕訢在清代咸同之际的时局观邓辉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试探性地向中国闭关、腐朽的封建泥潭投下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子,但它并没有激起中国人奋发图存的巨大波澜。除了魏源、林则徐等少数开明之士冲破迷雾,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强音以外,大清王朝依然是那...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时诸“夷”的不同情况和“制夷”的实际需要,两汉政权在运用“以夷制夷”策略时方式灵活,手段多样,特点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夷伐夷”、“联夷克夷”、“夷虏相攻”、“以夷治夷”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诸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策略水平。  相似文献   

13.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云南的汉族移民谢国先云南本无汉族。司马迁称此地为西南夷地区。常璩说:“南中(云南等地)在昔盖克、越之地”,①夷和越都是与汉族相对而言的少数民族。楚人庄王滇,为云南人口增添了新的因素,但楚人亦被视为蛮夷。汉武帝征服了云南地区,“募豪民日南夷”,②这...  相似文献   

14.
[摘要]论文首先从古夷族群的历史渊源着手,阐明在史前时期曾经存在过庞大的古夷系统和古夷族群。文中运用汉、彝古文献等资料诠释了“伏羲”、“炎帝”、“黄帝”及其玄孙“大禹”都属古夷族群里的名人而非神话传说人物。同时还阐述了古代无论是“六夷、七羌、九氐”还是其他部落他们都是从古夷族群中发展分支的,他们之间存在复杂的渊源关系,目前还不能简单地界定谁是谁的后裔问题。接着,用对比法就彝羌两民族在语言学、羊密码、服饰、习俗、乐器、宗教图画等七个方面的相近之处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夏部族河宗氏后裔的南徙与河伯、冰夷神话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上游及黄河河套一带,是早期夏人繁衍之地,有名的河宗氏部族即生活于此。河宗氏部族的后裔沿黄河南徙,其中一支跋涉至渭水下游及黄河河曲一带,号称“河伯无夷”。这一地域本是川神冰夷( 无夷) 崇拜者的故居之地,也是川神冰夷( 无夷) 神话产生和流传地。“河伯无夷”作为符号形式,既体现着河宗氏后裔与川神崇拜者的融合,又意味着河神与川神的融合。它是含容着不同文化内涵的两组符号的重组。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在诸种刑罚中,用刑之残酷,量刑之重,莫过于“参夷”。把它置于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可知它的产生和变化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和君主专制制度有关,有其必然性和进步性,也有其野蛮性和落后性。本文试对秦汉参夷法的施刑范围及其起源沿革,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秦汉的“参夷”之法,见于《汉书·刑法志》,颜师古注曰:“参夷,夷三族也。”虽然当时的文献中间或有“夷七族”、夷“九族”、“夷十族”之说,但只是仅见的特例,真伪难考。而参夷法则是秦汉的成法。史籍中“灭宗”、“族灭”以及表示夷族的“族”字,都是指夷三族。  相似文献   

17.
说“夷”     
说“夷”张富祥齐文化是上古东夷文化的嫡裔。夏商时代所称的“九夷”(“九”实为众多的意思),基本上是指当时泰沂山区及其以东地区的夷人部落或小方国,他们的散居地可说全部在今日所称的齐文化区。“夷”为族称亦起于齐地,古籍率称“东夷”,但对这一称呼的来源及其...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包括“悉夷”、“师夷”和“制夷”三个方面的内容 ,内含着富有时代意义的世界意识、救亡意识和维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东夷是中国古代分布于东方广大地区的部落人群,由于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图腾崇拜的不同,大致分成人方、虎方和鸟方(因鸟夷人数众多,又分成许多方,这里统称为鸟方),亦即人夷、虎夷和鸟夷。其中尤以鸟夷最为重  相似文献   

20.
马明 《山西老年》2012,(12):22-22
仓夷,原名郑怡进,1921年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侨工人家庭,祖籍福建福清县渔溪乡石竹村。仓夷从小喜欢读书,先入新加坡光洋小学,后进入华侨中学。因家境贫寒,一面读书,一面给一家店铺记账,以补助学费不足。仓夷勤奋好学,功课出色,深得师生好评。他酷爱读中国历代英雄史书,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深深刻在他心中。他常常把这些故事和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津津乐道地讲给家人和同学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