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州吴县歌手姚永根唱的江南民间叙事长诗《孟姜女)),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歌手的创作个性。它是以我国流传深广的四大民间故事传说之一的《孟姜女》,特别是以江南流传的《孟姜女》故事为创作的骨架,吸收了江南流传的有关盂姜女的唱本、宝卷、戏曲、歌谣等再创造而成的。歌手能把孟姜女的散文故事转化为韵文长歌,把叙事体转化为叙事与抒  相似文献   

2.
孟姜女弹词是孟姜女故事流传中不可忽视的传播形态之一,明清以来,国内现存的弹词版本共七个。其中,尤以民国六年(1917)上海文益书局石印本《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艺术价值最高。从内容来看,《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塑造了贩夫走卒、小商小贩、仆从杂役、妓女盗贼等市民阶层,形象地勾勒出江南地区社会的浮世众生,拓展了孟姜女传说展现社会的广阔性;从叙事艺术来看,它具有柔美细腻的文辞,增添趣味和幽默的 “噱头”,用以拓展情节、提高曲折性的“补书”,牢牢抓住观众的“关子”以及演员“起角色”的表演。  相似文献   

3.
《孟姜女》又名《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花名》等,是汉代的时调小曲,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而从它的音乐来看,又与江浙一带的民歌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全曲十二段唱词,分别以时令花名作序引,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相传,孟姜女的丈夫范杞良被迫去筑建长城,孟姜女历尽艰辛万苦,千里寻夫送寒衣,路经苏州许墅关时被守关吏卒百般刁难,无法过关,孟姜女就把自己的悲惨身世编成一首小  相似文献   

4.
以宋元散佚戏文《孟姜女送寒衣》为源头,将《宋元戏文辑佚》中的戏文旧篇、明初戏曲选本《风月锦囊》中的《孟姜女寒衣记》、明末戏曲选本中的传奇散出等进行分析考证,以辨其文本的流变,再对相关的史实记载、民间传闻、笔记小说及戏曲剧本等材料进行考察,进而在体会古代戏曲的繁荣盛况的同时,从中探究戏曲发展史中的“改编过渡”现象.  相似文献   

5.
《孟姜女》故事的原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区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据顾颉刚先生1927年统计,山东、江苏、山西、陕西、湖北、河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直隶、奉天等地都有这一传说流传,近年来在四川、青海也发现有这个传说的唱词、并已融进一些习俗活动之中。在广泛流传的同时,许多地方还出现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建筑。各地文献方志中多有记载,据初步统计,有孟姜女墓洞、庙或古迹近20处。自顾颉刚先生开始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也近一个世纪,大量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专集不断出版,而且迄今仍在继续。对它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殷周金文和《诗经》、《白虎通》等资料论证比较后指出,《有女同车》的孟姜是女性,是孟姜女的原形之一。而《桑中》的孟姜、孟弋、孟庸都是男性,是当时三国在卫国的质子,皆为庶出。二者孟姜性别身世皆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多次考察过瑶族“还盘王愿”的宗教祭祀活动,认为其中的傩戏保留着傩戏的初级形态,在傩戏发生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简析如下。 湖南兰山县紫良瑶族乡桐村的“还盘王愿”是三天四晚,在最后晚上的送神仪式中演出了傩戏《盘厨师》。 “还盘王愿”中傩戏《盘厨师》的产生,其根源在于以脔猪(方言:即整头猪)  相似文献   

8.
长篇叙事诗《孟姜女万里寻夫》虽则不够完整,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域,尤其是孟姜女的北上寻夫路线与秦朝的主干道路驰道基本吻合,从而佐证了它的真实性。另外,诗中所反映的秦代贞节观、滴血认亲等内容均属值得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孟姜女的传说,是世代累积型的民间创作。在漫长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演义的过程中,孟姜女的形象逐渐定型,并变得丰满和成熟,既吸纳了历史真实故事中杞梁之妻的良好品质和悲剧情韵,又融汇了《诗经》以及其他典籍中所描写的诸如"庄姜"、大禹之妻、舜之二妃的形象特征,此外,还吸收了民间的诸如望夫石以及傩神等传说中的精神内蕴。孟姜女这一悲剧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吸取历史、文学以及诸多传说、民情风俗等多方面的养料而塑造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姜女不到愿不销",以<孟姜女>为代表的辰州傩戏细腻感人、脍炙人口,具有鲜明的质朴美、柔和美、执着美."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以"上刀梯"、"下火海"为代表的辰州傩技表演惊险绝伦,令人胆战心惊,具有突出的惊险美、阳刚美和无所畏惧的壮美.傩戏、傩技是古辰州、今湘西的奇绝瑰宝.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傩戏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南诸省市的傩戏,具有不同类型、层次和形态,是中国傩戏最具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重要地区。本文从川、渝、黔、滇、藏的傩戏品类中各择两例,加以论述,以点带面,展示西南丰富的傩戏傩文化文化内涵和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傩戏产生于什么年代,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生于宋代,有人认为产生于元末明初,也有人认为产生于明代中期以后。从现存的史料分析,明代确实有修戏流传,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要把傩戏产生的年代推到元代以前,就显得证据不足了。最近,笔者在查阅《江西诗征》时检得南宋诗人刘镗《观傩》一诗,诗中对当时江两民间的傩戏作了详细、生动的描绘,是研究傩戏产生年代的珍贵史料。下面,先将该诗及诗前所附作者小传抄录于后,再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孟姜女传说在唐前及唐经过了漫长而又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唐代基本定型的孟姜女故事中,我们可以寻绎到前代孟姜女故事的流变,是一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思想情感的创作者对这一题材内涵进行改造、妥协、融合推进的历史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族戏剧中比较独特殊异的古老藏戏,之所以“成为这些年来戏剧史家、戏剧实践家及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所共同瞩目研究的课题”(张子扬:《藏戏从高原走向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着“活化石”般研究价值的傩艺术形态;和它在艺术上有高度发展,并已形成藏民族独立演剧体系的特殊戏剧形态。近来有同志将藏戏完全归结为“属于中国傩戏系统的”戏剧品种亦即它就是一种傩戏(曲六艺:《中国各民族傩戏——神秘与奇特的戏剧世界》)。而我以为这两者并不能等同。本文就藏戏和傩戏、傩艺术之间的关系作探讨,以就教于前辈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5.
最近 ,从澳洲悉尼回国访问 ,读到祖国民间文艺学家、湖南师大教授巫瑞书新著《(澧州 )孟姜女传说与湖湘文化》一书 (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 ,感到作者视野广阔 ,论析深透 ,创见良多 ,深为佩服。爰草本文 ,向国内外朋友推介与求教。1.此书从民间文学角度切入 ,展示湖湘文化研究的巨大成就与深层意义。作为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传说 ,从 2 0世纪 2 0年代至 80年代 ,经过顾颉刚、刘夏 (半农 )、魏建功、钟敬文、路工及公反仓照平 (日本 )、李福清 (前苏联 )等著名学者专家研究 ,早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 ,却一直缺乏系…  相似文献   

16.
以苏童《碧奴》为代表的当代重写“孟姜女”故事的小说群,通过对女主人公真善美的形象与文中人物丑恶的众生相比较,折射出当代社会人性淡漠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叩问人类的灵魂,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孟姜女”故事在作家笔下一次次获得了新生.新时期的“孟姜女”再次向世人昭示着真善美的人性与价值观,召唤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人类心灵的反省.  相似文献   

17.
学界一般认为高丽末李穑写的《驱傩行》一诗的后半部描述的是百姓,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实不然,它实际是以神道为中心的假面戏,是一种高丽傩戏,并深受中国唐宋宫廷傩礼和西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贵州傩文化主要表现在傩戏的演出中。贵州的傩戏主要是一种酬神戏,它的演出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神性空间。在贵州,普遍存在的傩戏一般而言有三种类型:一是威宁的原始傩戏撮泰吉;二是铜仁地区以土家族为主的傩堂戏;三是安顺市以屯堡人为主的军傩地戏。每一种傩戏所建立的神性空间性质不同,并且与其傩戏的性质相吻合。在这些神性空间实现时,一般都依赖的是一系列的仪式来实现从世俗空间向神性空间的转换。由于傩戏的种类不同,其仪式与神性空间的关系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兰州大学中文系段平同志经过多年搜集、整理、研究,对《河西宝卷》的发掘、整理作出了贡献。其中《孟姜女哭长城》—(河西宝卷选一),近期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宝卷是我国传统的说唱文学,明清时期特别盛行于民间,有人估计其种类有千种以上.所谓《河西宝卷》即是流行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宝卷.属敦煌变文的后裔,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孟姜女上岗     
《可乐》2006,(11)
自万喜良去世后,孟姜女一直茶饭不思,精神恍惚,日见消瘦。公婆忍不住劝她说:"媳妇啊,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好好活下去吧。"孟姜女看看年迈的公婆,心想,是啊,如果再这样下去,一家人吃饭也成问题了,自己倒还不要紧,可让公婆跟着受苦,又如何对得起九泉之下的丈夫。于是孟姜女打起精神,来到丈夫生前所在的建筑工程公司,找到公司的王总经理。孟姜女走进办公室时,王总正拿着一个雕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