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呀,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各族人民为自由、平等、幸福不懈努力,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为反帝反封建,为人民解放,为建立真正属于人民自己的国家而不惜一切代价,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坎坷和英勇的斗争,最终建立了我们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2.
杨起予 《社会观察(上海)》2014,(1):44-46
中国梦的历史语境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几代人的奋斗,夙愿和奋斗在岁月里沉积。便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梦。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梦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民族的理想。理想之所在便是希望之所在和目标之所在.一个民族只有怀抱理想才能够怀抱希望,只有怀抱希望才能够百折不挠。中国梦之所以能够鼓舞亿万中国人,是因为中国梦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其本身内含着富有深广度的历史内容、理论内容和现实内容。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所以,今天讲中国梦不能不追溯历史。1840年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5.
6.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23)
八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始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伟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的―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道路。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道路方向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根本原则问题,坚定道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9.
张维为 《社会观察(上海)》2013,(3):29-30
中文中的"国家"由"国"和"家"两字组成,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关注国运的昌盛,都认为国家的安定富强与个人和家庭的安康幸福密不可分,这种感受也是中国人经历了无数的"国破家亡"悲剧后所形成的集体历史记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的结合。国家好,家才好,国家糟,家也糟,"国"和"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11.
朝戈金 《社会观察(上海)》2014,(1):42-43
一个大的、关于未来美好生活期望的愿景,也应有多个散发出不同光芒的侧面。在"中国梦"的大框架下,各个民族拥有着彼此有差异的诉求和期望,他们的多样化主张,必须得到尊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指出"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内涵,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我认为,在当今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梦",既应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体现,同时也应是中国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愿景。多民族中国:"中国梦"的历史和现实语境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民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国家富强了,每个家庭生活才能富裕。我童年时期家庭贫穷,上不起学,十四岁便去私营工厂学徒,学一门技术,成为工厂的工人,挣工资改善贫穷的家庭生活。看到那些英雄模范人物能为国家复兴做贡献时,我非常崇拜他们。 相似文献
13.
14.
阮炜 《社会观察(上海)》2013,(7):35-37
进入21世纪,中国文明的复兴作为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成为世界媒体上镜率最高的新闻话题.但较少为人所注意的是,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持续已久的过程,而不是近年来才有的新情况.正如西方的崛起并非从鸦片战争时才开始,而在16世纪便已肇端那样,中国的复兴也早在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便开始了.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中国国运下降到最低点,但不久后便发生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之后20年内大部分治外法权被废除,此为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丁冬汉 《社会观察(上海)》2013,(5):33-35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俄罗斯、坦桑尼亚等国,参加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五次领导人会晤,4月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这一系列外交活动,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为"超大型"国家的中国,在迅速发展、深刻改变、重塑自身之时,也在改变、重塑世界.不少国家在关注中国的同时,也带着一个疑问:强大中国将如何与世界共处?中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攸关中华民族自己的命运,也关乎中国形象的塑造.不能说,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此已经有了明确、清晰的答案,但思路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是在不同地域由分散的种族发展起来的,已经形成颇不一致而又各放异彩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便是该民族生于斯长于斯的安身立命的家园。文化价值有层次,处于底层的是制度价值,它体现社会的制度安排,包括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处于高层的是精神价值,它体现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仪礼之类。 相似文献
17.
邓峥晖 《社会观察(上海)》2014,(1):61-63
中国不好战,因为时间仍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资本,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来支撑国内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实现中国硬实力上的真正崛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物质基础。但同时,中国也不畏战,中国有足够的信念和决心在国家尊严与领土受到实质挑战的时候予以坚定的还击。 相似文献
18.
童世骏 《社会观察(上海)》2013,(7):25-26
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我们是否真正站立起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们这个伟大古老的民族应该有这样一种抱负,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抱负,我们必须参与全球的集体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向西方学习、向其他民族学习,也要发掘、发扬和创造我们自身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民族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9.
赵鼎新 《社会观察(上海)》2013,(11):8-11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影响进入后被迫发生的。中国从一个奉行儒法政治模式的帝国发展为现代国家,儒教及中华帝国的遗产在现代中国继续发挥作用。民族救亡是近代历史主题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虽屡次被西方国家及日本打败,但在复制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时却拥有诸多优势。不能建立以发展为导向的强大民族国家,是许多后发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中国素有强势国家(strong state)的传统,广袤的核心领土,其广大人口共有同根同源的文化,而其精英群体则具有集体认同,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归功于千年之久的儒教国家传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