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定义法、案例法、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对图书馆社会职能与价值取向进行了归纳梳理,提出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内容及对其价值取向的科学定位,指出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是有效实现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先决条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实现是其价值取向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育价值取向是与乡村教育活动关涉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乡村教育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与乡村教育活动有关的矛盾、冲突、关系时秉持的基本价值倾向。从乡村教育存在的角度出发,乡村教育价值取向涉及国家、乡村社会、乡村儿童三类核心主体。在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教育的国家价值取向需要注意人化现代化价值取向、新型城镇化价值取向、国家安全价值取向;乡村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需要着眼社会聚合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乡村教育的育人价值取向需要秉持乡土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取向。通过明晰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系统功能、提升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科学水平、设定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合理限度,有效地发挥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价值选择功能,引领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价值取向是影响个体社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社会价值取向对行为决策的影响还涉及很多外界因素。研究设置了高低权力情境下的金钱分配任务,要求被试将一定数目的金钱分配给自己和他人,通过观察被试在其中的分配量差异,发现分配量和权力感的社会价值取向主效应、权力情境主效应显著,分配量的社会价值取向与权力情境的交互作用显著,高权力情境下,权力感在社会价值取向与分配量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个体对权力的感知,进而影响其利己行为,表现为亲自我者有更高的权力感,利己行为更多。研究还探讨了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个体社会决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价值,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价值取向的偏离,究其根源,就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上认识的偏离,拒斥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单向度的“见物不见人”。对科技的崇拜,对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的累加为终极价值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校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偏离,坚持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以往关于中国人价值取向的类型研究是依据西方学者提供的标准划分或修改的。然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和内涵界定提供一种相当契合的分类依据,即中国人曾依序经历了宗教意识取向、伦理取向、文化取向、政治取向和经济取向,但没有经历社会取向上的改变,因此它可作为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基础特征。由后向前看,价值取向转型中的导向、冲突和积淀是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的突出问题,其中反映出的社会学特征是思考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如何能迈向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价值取向的偏离,拒斥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个人轻自然等发展取向。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校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偏离,坚持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总体倾向是积极向上,与社会期待是相符合的,重视社会责任、工作、公众利益、法律规范、感情和家庭的价值取向,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所形成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及评价观对于指导教育实践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66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27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低于常模;(2)贫困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低于贫困男生;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许多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文学特质中一般社会意识性与特殊审美性的矛盾及复杂联系,也由于人们主观认识和把握的不同,决定了文学活动中规律性的两类价值取向:一类是可然性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片面对社会功利性或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另一类是必然性价值取向,它追求社会功利性与艺术形式美的统一。前者有极大局限性,而后者则是最符合文学真义、最完善的文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价值取向,是指人的价值观念的指向,也就是人们认为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无价值,也可以说是人们对事物的利弊、是非、善恶或美丑的评价。价值取向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也与人们各自的地位、需要、利益、志趣、知识等社会个体因素有关。换言之,价值取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通常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同时,人们处于不同的地位上,具有不同的利益,需要知识等,通常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的价值取向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人的社会化程度的直接反映,是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资本以不断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为逻辑,资本逻辑展开的过程正是其从理论走向现实,从最初的经济领域走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追求资本增值的价值取向是资本主观上要达到的目标,虚无主义的价值取向是资本增值的价值取向客观结果。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挑战,价值取向的改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对现代社会价值取向的分析对于应对这些挑战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青年价值取向是指青年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青年的成长方向.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前提;准确理解价值取向标准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关键;维系和巩固价值取向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指示向度,是一种和谐的现实追求和远景目标.追溯不同历史时期价值取向的发展与变化,古今中外都曾出现过社会主导价值观对其他价值观的抑制甚至替代现象,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全面、不协调倾向,应该引起足够注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前提和要求,更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应以社会荣辱观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及其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荣辱观不仅是道德观、伦理观,而且也是品质人格的一种价值取向.古今中外的荣辱观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中国古代社会荣辱观以儒家道德伦理取向为中心,影响社会核心价值取向的构建,也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及批评取向的确立.文学批评通过真、善、美标准确立“八荣八耻”社会评价取向,影响和推动了当代文学批评社会荣辱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6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己、利他、移情、规范4种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做了较有深度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的主导亲社会价值取向上,属于移情价值取向的人数最多、比例最高,达到45.0%;规范取向其次,利他取向占据第三,利己取向排在最后。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调查分析与教育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中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以社会取向为主,个人取向有发展的趋势,且呈现一定的功利性。这是由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个体自身等因素所致。所以对当前中学生的道德价值教育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抓起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取向,即一种价值追求。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科学形态,是科学与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所确定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个人类的解放,是一种科学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解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不仅将成为各种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也必将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主体的思维方式与创新生态价值取向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并协同演进.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从农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社会-后工业文明社会大体上经历了整体主义思维方式-还原主义思维方式-(新)整体主义思维方式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与之对应的是,西方社会的技术创新生态价值取向经历了朴素生态价值取向—(基本)无生态价值取向—高层次生态价值取向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生态化技术创新其实是对技术创新生态价值取向历史演变进行理性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现实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是人类价值选择的不同向度。价值取向是个体的价值选择向度 ,具有个体化、经验化和一定主观随意性的特点 ;而价值导向则是社会的价值选择向度 ,具有社会性、整体性、理性化、规范化的特点。作为现实社会中两种共存的基本的价值选择向度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有着不同的现实运行机制 ,只有在正确的、合理的思想观念和原则方法指导下 ,才能够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理性的两重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教育取向的两重性是自然人———科技文化教育取向和社会人———观念文化教育取向。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理性能力。历史上不同取向的教育提升了人的理性的不同方面的能力 ,社会人———观念文化取向的教育提升的是人的理性的价值、道德能力 ;自然人———科技文化取向的教育提升的是人的理性的认知、工具能力。当代社会呼唤理性的新的综合也要求教育实现两种取向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