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民主与法治是"魂形结合"的关系,民主必须以法治的形式实现;超越法治的无限民主、大民主是危险的,最终可能走向多数人的暴政,一旦权力被僭越,又必然回到专制;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举制度的有无和优劣;在平稳安定的秩序中有序渐进地推进民主,避免社会动荡、暴力和流血,是实现民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人类伟大试验.但国内学界流行一种静态的和以偏概全的民主观,把民主的某个特征等同于民主本身,又忽略民主自我丰富的潜力,结果导致对民主的许多误解.本文从决策层面的多数裁定原则、多数暴政危险、民主基于对人性的多侧面认识、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四个方面阐述民主的要义.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独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外的中间场域--"公共领域"能否在中国互联网迅速普及的趋势下逐步建立起来?由互联网催生的网民群体是不是"公众群体"?他们是否具备"公众精神"?网络舆论是否公平、公正?尽管标榜自由、民主、平等的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网民群体依然无法与政治、经济强权势力相抗衡,难以形成独立人格、理性辩论的公众群体.因此,目前中国的网络舆论依然处于少数精英领导、多数民众趋同的状态,"公共领域"的建构还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制约权力——试论托克维尔的宪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克维尔认为,随着民主时代的到来,平等对自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主要体现为国家权力的膨胀和多数的暴政.鉴于正式的国家制度不能彻底消除这一威胁,托克雏尔提出了以多元社会制衡权力,即"以社会制约权力"的宪政构想,注重寻找抵抗专制的诸种社会因素和力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限制权力和保护权利的宪政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人类伟大试验。但国内学界流行一种静态的和以偏概全的民主观,把民主的某个特征等同于民主本身,又忽略民主自我丰富的潜力,结果导致对民主的许多误解。本文从决策层面的多数裁定原则、多数暴政危险、民主基于对人性的多侧面认识、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四个方面阐述民主的要义。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民主国家实行的是多数人的统治,以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多数人的选择不可能总是正确的,多数人的权力也不应该是无限的."教条式民主"主义者认为,只要是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这种认识较为偏颇,实际上,多数统治有其局限性,现在之所以还在盛行,是因为还没有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之所以容易出现极化的现象,三个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与民众对确定性的偏好,二是网络群体的同质性与舌战优势的存在,三是人们的认知倾向与对复杂世界的简化机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网民对不确定信息的真实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动机,通常对有限的网络信息简化处理后将事实判断转为道德判断,最终形成舆论极化。要减少舆论极化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应加强措施建立良好的媒介生态,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并有必要的善后准备。  相似文献   

8.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古思想家、启蒙思想家、美国联邦党人一脉学者的思路,讨论了美国民主中的"多数"与"少数"、"民主暴政"等问题,提出了"多数的无限权威"、"民主政体立法不稳定"等概念和结论。但这些研究缺乏应有的缜密和确当,有些论述恐只是逻辑推理而难以符合实际,有关历史资料的使用也缺乏严谨性或历史感,一些分析甚至似是而非。而由于深存贵族心结,作者的理论还带有感情色彩。我们的使命则应是在继承他的思想精华的同时,弥补不足,修正错误,以一种建设性的新型理论设计,推动当代政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钱云会事件"为分析样本,重点剖析了在这一起由突发事件转变为危机事件的典型社会公共事件中网络群体舆论的作用,并从言论极端化和情绪极端化两个维度量化说明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指出网络群体极化的深层社会心理成因是群体认同心理和选择性接触心理。  相似文献   

10.
数字鸿沟的存在,使网络协商民主可能将一部分弱势群体排除在外,导致网络协商民主变成少数人的民主,表现出精英主义倾向。由于存在协同过滤和沉默的螺旋现象,网络协商容易发生群体极化。在协商过程中,群体极化与协商民主理念背道而驰,最终将消解协商民主的公共理性,甚至给协商民主带来情绪化和非理性的危险。在网络协商中,信息是一种必要的资源和权力,尽管公众可以获取众多网络信息,但是政府掌握着信息发布权和控制权,协商民主存在公共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网络民主协商是一个技术平台,其效果取决于政府机构的支持,离不开现实民主制度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论政治文明中的民主概念和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主的本来意义是多数人的统治,但不是多数人随心所欲的专横统治,而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经验特征。按照多元论的观点,民主过程是一套基础规则,不同的社会团体可依据这些规则而追求自身的利益。民主与自由也是平衡的,被统治者定期自由表达同意、人民自由选择自己的经济等生活方式也是民主不可缺少的内容。民众主义的口号经常具有道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会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因而需要以程序民主和宪政主义下的法治来保障民主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姜智芹 《文史哲》2002,(6):27-31
当今世界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导致了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 ,形成世界文学的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生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新时期小说 ,需要一个跨文化研究的“他者”视角 ,采用这一外在视角能够发现从新时期小说研究的内在视角难以发现的东西 ,从而深化对新时期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因特网时代的21世纪,利用因特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是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因特网组合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机遇,努力使因特网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弘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对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登上社会舞台,成为“网络围观”的主体和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的重要推手。了解这支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提升策略,是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政治参与的视角,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90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辨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与教育。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的深层次文化原因,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包括:意识形态上僵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腐蚀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对知识分子高压政策失去了政权的有力支撑。我国当前文化发展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对民族传统历史文化认同度需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缓慢。因此必须积极探寻建设文化强国的有效路径,既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又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成果,还要通过制度改革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肖敏 《兰州学刊》2009,(12):128-130,109
主观恶性说有着悠久历史,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义务侵害说、规范违反说及道德危害说等具体学说。主观恶性说的合理之处在于指出行为人主观上时法律的否定态度,而其疵瑕之处则是只强调对法律的遵守而轻忽法律的合理内涵,易造成恶法亦法,从而导致立法者暴政,故为维护公民基本人权,重构主观恶性说可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张志宏 《社会科学》2012,(5):138-146
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仁政”,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民意”,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于民心所向,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就有权推翻其残暴专制统治.也就是说,“民本”和“仁政”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本身.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这种思想难免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掩饰其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它所起到的更加积极的作用,即警示、限制、弱化统治者的专制暴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为士大夫阶层为民请命、争取权利、反抗暴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而将之简单视为仅仅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甚至是思想上愚弄和欺骗民众的手段是片面的、狭隘的.  相似文献   

18.
周舜南 《云梦学刊》2005,26(2):47-49
韩非的民本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的治国指导思想;严惩贪官,确保民众经济利益的吏治主张;追求法律公正,保护民众生命财产权利的法制理念。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旅游主体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秦汉时期旅游活动已很兴盛 ,其旅游主体的构成也很有时代特色。秦汉旅游主体是由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富商大贾、知识分子、外交使节及下层劳动人民等组成的 ,其中 ,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网络参政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是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参政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地方党和政府的负责人也逐渐注意到网络参政的实际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参与式民主的发展;促进传统集权等级制权力结构的转换;促进社会平等;促进政治、政府公开的发展;促进选民与人大代表的沟通;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加强。网络参政还是把双刃剑,应该加强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