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近20年来全球证券交易所经历了大规模的非互助化进程,非互助化导致交易所由互助制、会员制、非营利性转变为非互助性、股东制、营利性,其直接后果是交易所与利益方冲突加剧,独立性增强,竞争加剧,并购增加;其间接后果是交易所自律监管职能被削弱,金融监管难度加大.在中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背景下,从有利于防范风险和市场公平稳定的角度来说,中国证券交易所在短期内不适合进行非互助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各国证券交易所在组织结构上都具有互助性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交易所非互助化的趋势,公司化、营利性、非公共化已成为国际交易所的主要特征。非互助化缘于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科技进步、股份公司融资上的优势、提高市场效率的需要等。非互助化后的交易所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效。国际交易所非互助化的经验对我国沪深交易所改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在组织形式上面临着法律文本与制度实践的双重拷问.面对全球范围内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制浪潮的冲击,我国必须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中引入竞争机制,将其打造为自主、自治、自律的独立法人,形成自律监管与行政监管的良性互动,推动证券交易所治理结构的渐进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非公平关联交易是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关联交易的治理是各国资本市场都面临的重大问题。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主要有会计管制和证券监管。财政部、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关联交易规制与监督机构。提高政府监管效率的政策建议:协同改进对关联交易的会计管制和证券监管;强化各监管主体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降低监管成本,提高违规成本;发挥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5.
论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志民 《学术论坛》2006,(1):104-108
因技术进步及外部竞争引致的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革,本质上是实现所有权与交易权的分离,以此改善证券交易所的治理结构,支持技术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基于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革可能产生利益冲突、治理结构和财务运行等问题,要求以合理的制度设计兼容其赢利目标和自律监管职能。在此基础上,文章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证券监管权在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划分是证券监管权配置的核心问题,关系到证券监管体制能否高效运作.通过梳理我国相关法律、证监会的规章和证券交易所的规范性文件,运用数据分析现有权限配置运行的效率,发现问题,可以找到我国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之间权限配置的应然界限.  相似文献   

7.
证券交易所自治地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券交易所自治地位涉及证券交易所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问题 ,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交易所主导型、分工合作型和政府控制型。交易所主导型最典型的代表是伦敦证券交易所 ,承担了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责 ;美国和我国香港的证券交易所是典型的分工合作型 ,特征是证券市场存在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双层监管体制 ;我国证券交易所则是典型的政府控制型 ,缺乏独立的法律地位和自治空间 ,完全是作为行政机构的附属机构进行运作。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改革导向是分工合作型体制。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权是一种专业性政府公权力,只有与金融企业的自治行为及金融市场约束机制相互配合才能达成金融有效监管目的.金融监管权的有效实施应当建立在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公司自治、市场约束为辅助和保障的三方协同机制之上.政府的金融监管权真正落到实处,需将这种外在监督机制化为企业内在的公司自治行为和市场约束机制,形成一主两辅的协同效应,实现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成为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其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参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价值.然而从实践来看,尚存有诸多法律问题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桎梏,并阻碍其功能发挥.因此,厘清机构投资者对于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影响方式,并从法律上界定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权利与义务界限,然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监管机构通过明确法律依据和监管政策对其治理作用的制约因素加以排除,可提升机构投资者对非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信息权是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关键.公司治理以优化信息权配置、提高治理效率为机理,以萌芽式的自发性到监管的强制性再到创新的自主性治理的螺旋式路径演进.强制性治理是实行自主性治理的前提,它可以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证券市场公平;自主性治理是上市公司在满足强制性治理要求基础上实施的治理创新,它可以最大化公司价值,提高证券市场效率.内在机制的自主性治理和外在环境的强制性治理的共建是维护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立法权、行政权、警察权、监察权、监管权、检察权、公诉权、司法权等,是一系列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权力体系.其中,法律监督权与经济监管权、司法警察权、行政监察权、经济公诉权之间存在着许多权力交叉和矛盾.文章试图在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相关权力配置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找出法律监督权与经济监管权、司法警察权和经济公诉权分配的一般规律.并据此提出我国法律监督权、经济监管权、司法警察权和经济公诉权合理配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指南针.在对<上市公司监管条例草案>进行总体评价后,主张进一步鼓励公司自治,鼓励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和公司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成立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和谐、科学的发展.最新研究认为:特别对待公司制度得到实施的可能性越高,小股东保护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可能会演变为加剧控股股东为谋求私人利益的“侵占之手”行为.文章通过对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强化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经营效率,进而改善股东保护的水平,最终达到较大程度上增加资本市场服务的能力.总之,控股股东侵占尤其是特别对待公司制度之下的,利用停牌接管来操纵盈余实施阻碍了公司治理的提高,突出政府监管职能等则是小股东保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引入人工智能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有利选择,目前人工智能融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已然在信用信息的共享与挖掘、信用脸谱的描摹、信用风险的预测、信用监管执行的监控及联合奖惩的实施等多个环节彰显功用。但人工智能技术壁垒易阻隔公众知情权的行使;人工智能对信用数据的深度挖掘将威胁信用主体隐私权;人工智能嵌入信用评价的隐匿性会稀释信用主体异议权;机器智能故障易引发联合惩戒过程中的过度损权风险;人工智能算法缺陷亦可能衍生信用监管偏差及权力运行失范风险。对此,应多维治理信用评测中的数据与算法偏见,强化以效果为导向的算法披露理念,赋予信用主体算法解释权并设立信用数据活动顾问;审慎控制人工智能介入信用监管的场景与限度,明确人工智能在信用监管领域的辅助地位;明确信用监管人工智能化的主体间责任,并结合配套立法制度的完善逐一应对。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各国兴起了非讼化的浪潮.诉讼事件非讼化是指法院在诉讼程序中处理争讼事件时采用职权探知主义、书面主义、不公开主义、简易主义等非讼法理,以达到裁判简速、合目的和展望性之宗旨所为之活动.我国也有进行非讼化操作的必要性,但面临着法院的权威和法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非讼化操作的需要、法院的司法观念保守等问题.非讼化应在尊重当事人程序基本权的限度内,从对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尊重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的协调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斌 《天府新论》2003,(5):72-75
我国现行公司法律制度与操作上存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的重叠与交叉.对独立董事职能的架构,要从立法层面、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由实体到程序进行完善;对监事会职能的架构,要重点解决监事会的财务检查权、股东大会的召集权、公司代表权、对独立董事的提案权等制度的完善与补充.对于这两者的结合,还需要完善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建立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决定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未来公司监管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首次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分析了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监管问题,认为该领域的监管改革夯实了制度优势,而有效监管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梳理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形成有效监管需要关注的五大核心问题:监管行为是否规范化、监管动力是否内生化、监管过程是否交互化、监管信息是否透明化、监管主体是否多元化,并围绕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有效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证券监管权有效行使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监管与监管权的有效行使是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国证券法以及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行政法规赋予了中国证监会以专门的证券市场监管权 ,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目标和理念以及监管渠道不畅、信息不灵、体制不顺、制度不严等方面的原因制约了监管权的有效行使。由此寻找最佳路径以实现证券监管权的有效行使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监管权的有效行使可选择多种路径 ,但在我国目前状况下 ,最佳的路径应当是 :重新定义证券监管理念、监管目标和监管原则 ;重构监管法律法规的逻辑框架 ,重建科学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区分治理机制的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了监管向治理演进的模型.总结当前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理论和现状,提出治理机制多元性和互补性特点以及国际金融衍生品复杂性和多样性推动着监管机制必定向着更有效的治理机制演进,达到低成本的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的途径是各国国内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各国广泛的合作以及国际组织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来,中国煤矿安全治理先后采用了市场秩序、政府监管以及全面国有制下的国家监察等不同策略.不同的治理策略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理.每一种治理策略都非完美无缺.良好的社会治理往往体现为成熟的市场机制、发达的公民社会以及民主政治和法律秩序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