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书》考疑(五)丁福林《卷五十二·袁湛传》(义熙)十四年,卒官,时年四十。(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498页)按:传文于此后又载袁湛弟袁豹“(义熙)九年,卒官,时年四十一”。考豹为湛弟,《晋书·袁瑰传》、《南史·袁湛传》皆同。其既为袁...  相似文献   

2.
皇甫谧卒年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谧卒年新考徐传武《晋书·皇甫谧传》:“(谧)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关于这个记载,各种版本的《晋书》(房玄龄等撰本)未见有异文,散佚的各种旧《晋书》辑本(如臧荣绪本、王隐本、虞预本、朱凤本、谢灵运本、萧子云本、萧子显本、沈约本、...  相似文献   

3.
《宋书》考疑(十四)丁福林《卷八十八·薛安都传》转太子左卫率。(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218页)按:点校本《校勘记》云:“‘左卫率,,《南史》作‘右卫率’。”今考本书《申恬传》云:“大明元年,虏寇兖州,世祖遣太子左卫率薛安都、新除东阳...  相似文献   

4.
《宋书》考疑(七)丁福林《卷七十六·宗悫传》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72页)按:“左卫将军”,《南史·宗悫传》同。今考本书《沈庆之传》载孝武帝即位后之封功臣诏,有“新除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宗悫”(20...  相似文献   

5.
吴章熙 《阴山学刊》2013,(5):42-45,69
东晋高僧支遁留存下来的《支遁集》存在大量援引《周易》词汇的现象。从支遁诗文援引《周易》义例中可以看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中国僧人是通过“格义”方式解读领会佛教理论的。一定程度上,《周易》与佛教的思想相通是支遁对《周易》思想熟稔运用的基础,支遁个人对《周易》的学习与接受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宋书》考疑(六)丁福林《卷七十九·文五王·竟陵王诞传》诞又遣二百人出东门攻刘道产营,别遣疑兵二百人出北门,沈攸之于东门奋短兵接战,大破之。(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035页)按:本书《刘道产传》,道产于元嘉十九年(422)卒于雍州刺史...  相似文献   

7.
韩休卒年考辨朱玉麒韩休为开元名相,其卒年有二说:一、《旧唐书·玄宗纪下》:“(开元二十八年)夏五月乙未,太子少师韩休、太子少傅李皓卒。”二、《旧唐书·韩休传》:“(开元)二十七年病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后世征引,多以本传所载开元二十...  相似文献   

8.
明清《广东通志》几则唐人传的严重失误王承文近年来,我们检读明清几种《广东通志》,发现几则唐代人物传存在比较严重的以讹传讹的情况,试举出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现在通用本《广东通志》是由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江藩修纂的道光二年(1822)重刻本。其书第234卷...  相似文献   

9.
《宋书》考疑(十)丁福林《卷六十人·武二王传》封益阳县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808页)按:徐遗宝之封侯,在元嘉三十年孝武帝攻灭元凶助后,本书《沈庆之传》载是时孝武封功臣诏云“遗宝益阳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与此作...  相似文献   

10.
《宋书》考疑(十一)丁福林《卷七十七·柳元景传》贼步将鲁秀、王罗汉、刘简之,骑将常伯与等及其士卒,皆殊死战。(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87页)按:本书《鲁爽传》云:“元凶之为逆也,秀在京师,……以为右军将军,配精兵五千,使攻新亭垒。将...  相似文献   

11.
《宋书》考疑(十三)丁福林《卷八十四·邓琬传》宁朔将军、督豫州之梁郡诸军事、豫州刺史、领南梁郡太守竟陵张兴世,都统水军,屡战克捷。(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146页)按:是时为豫州刺史者例督南豫州之梁郡,本书《文九王传》载山阳王休于永光...  相似文献   

12.
韫玉而山晖 怀珠而川媚──读《林则除传》周舟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1850)诞生210周年之际,四川的一批近代史研究者以配官房先生领衔(主编),推出了一部堪称洋洋大观的十卷本(强国之梦》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其首卷...  相似文献   

13.
高进 《晋阳学刊》2011,(3):137-137
陈廷敬,清代山西泽州(今阳城县北留镇)人,康熙帝经筵讲官,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山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载有其传,然而对读事涉陈廷敬的文献,如《午亭文编》、《清史列传》、《清圣祖实录》等,略见其暇,现指辨考正,以雕其玉。  相似文献   

14.
《宋书》考疑(八)丁福林《卷九十七·夷蛮传》封益之边城县王,食邑四百一十一户,成邪财阳城县王,食邑三千户。(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398页)按:传文于此前载云:“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及南贼败于鹊尾,西阳蛮田益之、田义之、成邪财、田光...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书》卷六七《裴矩传》,第1579页:
  发自敦煌,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
  检验百衲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均同作“忛延”。又参《北史·裴矩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89页)、《新唐书·裴矩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929页)亦作“忛延”。  相似文献   

16.
古厌次与东方朔籍里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厌次与东方朔籍里考张发颖关于东方朔的籍里,本很清楚,《汉书·本传》:“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汉)武帝即位……拜朔为太中大夫。”唐平原太守颜真卿所书《东方朔画赞》及所撰《碑阴记》也肯定东方朔籍里故厌次城,在平原郡安德县(今陵县)东北二十二里。...  相似文献   

17.
《宋书》考疑(九)丁福林《卷六十三·殷景仁传》湛尚居外任,会王弘、华、昙首相系亡,景仁引湛还朝,共参政事。(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682页)按:据本书《文帝纪》、《建康实录》卷12、《通鉴》卷120、122,王华卒于元嘉四年五月,王昙...  相似文献   

18.
卷一七七《杨收传》:“裴体作相,以收深于礼学,用为太常博士。……寻了母丧,归苏州。既除,崔供罢相,镇淮南,以收为观察支使。”(4599页)按:“崔供”疑误。据周日唐书·崔供传》及《武宗本纪》,崔供罢相,初“贬澧州刺史,再贬惠州司马”,未曾出镇淮南。且崔供罢相在会昌四年(见川日唐书·武宗本纪》,《新唐书·武宗本纪》及《宰相表下》载于会昌三年),与杨收为淮南观察支使的时间亦不甚相合。裴体为胡在大中六年至十年《见周日唐书》本传及两《唐书·宣宗本纪》),杨收为大常博士自当在大中六年之后,除去服丧三年,其为观…  相似文献   

19.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题曾良(内江师专中文系副教授)一、作者非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又名《残唐五代史演传》、《五代残唐》,以下简称《残唐》)①六十回,旧题“贯中罗本编辑”,“李卓吾先生批点”,“若士汤显祖批评”。对李卓吾和汤显祖的评点,学术界几...  相似文献   

20.
1.“赐武杂彩一百段。”(《周书》卷一九《达奚武传附子震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306页)“武”,《北史》卷六五《达奚震传》、《册府》卷八四五作“震”。按《太平御览》卷八三一引《周书》亦作“震”,则《周书》原与《北史》同,今本《周书》作“武”乃后人所改,此字可回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