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和国有林区的全面改革,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林区,2006年初,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伊春市开展以“国有林地承包经营”为模式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4月份启动,至年底仅仅8个月的时间,迎来了人喜、林兴、企业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态势。具体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承包林户家家有项目,逐渐形成了不断增加财富的良性运行机制;依靠科技致富、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在试点林区蔚然成风;适应创新林业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林区内在要求的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基层干部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赖,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尤其是改革突破了产权禁区,通过转制放权、公开公平公正地确权,结束了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由于处于虚置状态而严重缺失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在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有林区实施的以"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以"三林"流转、大力发展民有林为主要方式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经过多年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林权改革进程中,长期积淀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矛盾的存在,致使职工与政府之间相互信任的心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在林权改革中构建职工与政府心理契约,有助于建立职工对林权改革的安全感与信心,调动职工投资与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核心是明晰产权,这也是此次集体林改区别于历次的不同之处.在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家庭承包的经营方式将林地使用权落实到农户,可以确立农民的林地承包经营主体地位,使林地成为农户的生产资料.在明晰集体林权的改革中,应致力于维护和保持林地承包经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应完善和规范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形成集体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1  税收管理体制是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一项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税收政策的制定权,税法制定和颁布权,税法的解释权,税种的开征和停征权,税目增减及税率调整权,税收减免和加征权。从世界实行分税制国家税收管理权限历史和现状进行考察,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按其集权与分权水平的高低,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地方兼顾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统一的税收管理体制,在40多年的历程中,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先后也有过四次重大的调整。在现代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国…  相似文献   

5.
所有制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广义所有制是生产关系总和.产权制度是各经济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设定及其处理规则的制度安排.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内涵不同;在经济体中的地位和功能不同;变化的结果不同.联系在于: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制度体系;现实的所有制关系和经济成分需要产权制度来规范和实现.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所有制理论中不能没有产权理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必须由富含产权理论的所有制理论作指导,但传统所有制理论中产权理论不足.我们必须在充分挖掘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吸收西方产权理论的优秀成果,丰富、创新传统所有制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更具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项定宜  李景义 《社科纵横》2012,(5):57-58,64
林权抵押是国家集体林权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法律视角分析林权抵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是很有必要的。应当克服国家政策的不稳定性,以法律规定林权抵押的主体、客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增强保险、评估等配套制度的可操作性,规范林权抵押登记制度,拓宽并规定林权抵押实现的多元途径。  相似文献   

7.
边志新 《学术交流》2007,(3):108-111
国家开展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有着重要根据。在现实依据上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四大矛盾”突显期。二是优势树种和珍贵树种面临消亡。三是育林资金面临困难。四是接续替代产业支撑力不强。五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产业还少。日前,伊春林区被国务院批准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具有重要的基础条件。实施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往哪转,怎么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体制转型。第二,结构转型。第三,思想转型。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主要通过体制外增量改革 ,在全国率先基本建立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这种产权明晰的微观制度基础。但是 ,浙江现有以企业制度、市场组织和产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这种微观制度基础具有典型的初级市场经济特征。因此 ,本文认为 ,在未来五年以至更长一段时间内 ,浙江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处于从初级的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 ,正面临完成从发展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改革到管理制度变革的第二次体制转轨。  相似文献   

9.
产权明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只有企业的财产有了明确的归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才能实现权、责、利分明,政企才能真正实现分开,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且也是区街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参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结合城市区街企业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的措施和步骤对区街企业进行产权明晰工作.  相似文献   

10.
加快林权流转是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林权改革走向市场化的关键,然而国家专门性林权流转立法的缺失成为规范我国林权流转的主要障碍。在林权改革的实践中,针对国家专门性林权流转立法的缺失,集体林权改革较为成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林权流转的立法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各地方出台的地方性林权流转立法在林权流转的范围、林权流转的程序、林权流转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先进的制度设计,这为推动我国国家层面的林权流转立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地方性林权流转立法之于国家专门性林权流转立法的借鉴意义在于:首先,应在现行《森林法》规定的林权流转范围基础上扩大林权流转的客体;其次,应当针对不同性质的林权和不同的流转方式确定不同的流转程序;再次,应当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全面禁伐后东北国有林区职工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国有林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是重要的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东北国有林区长期承担着国家木材生产的任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可采森林资源越来越少,直至全面禁伐后,林区职工收入增长缓慢、收入结构相对单一、生活相对贫困。东北国有林区沿袭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使林区职工一直以来全方位地依附于森工企业,其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而且林区职工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缺少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对林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森工企业方面,调整和优化林区的产业结构,构建林区职工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对林区职工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林区职工也应该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地参加森工企业组织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所学森林培育方法和多种经营方式增加收入,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林权纠纷现象表明,仿效耕地承包制的明晰产权改革设计与村庄社区沿袭至今的非正式产权制度无法完全兼容,由此凸显的问题是:关于集体产权实践的既有理论已不足以对集体林权实践中展现出的产权博弈现象作出充分有效的解释。既有的集体产权制度安排,也不利于林权纠纷调处及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利用。为此,有必要建构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农村产权制度分析框架——村庄社区产权,以凸显村庄社区在产权实践中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整合村庄变迁中积累传承的社区产权价值观。引入村庄社区产权实践中形成的合理机制,或许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促进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革,进而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国有财产关系重构和财产权能分解会导致国有权存在形态、运动形式和实现方式的变化,但不能引起国有权性质的改变。维护和巩固一种特定性质的所有权或所有制并不在于固守某一种僵化的组织模式;权能分解不是对国有权的否定,而是对其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国有产权分解进而企业法人产权确立后,依然需要国有权的控制和管理。所不同的是管理目标、方式、手段和机制发生了转变,进而更适应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产权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尚凌晖 《社科纵横》2011,(10):85-86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但仍存在问题,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增加有林地面积,提高林地质量,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现有的集体林权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林权改革不断深化,在林区构建完善有效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服务体系已成为发展现代林业,保障林区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国林区就业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林区市场型就业服务体系:明确林区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意识的定位;明晰就业服务责任;完善林区劳动力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组织;搭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全林区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社会劳动失业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有林区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国有林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阻碍了国有林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生态安全以及木材安全和粮食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转变传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是当前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家宏观政策、社会对生态环境基本需求等构成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7.
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实现林业发展战略,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对策。一、国有林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为了充分发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优越性,必须在回顾总结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林业经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林业企业是多门经营、内容浩繁的综合性企业,因此存在着产业结构的问题。目前,对三个产业划分的观点还不统一,结合林业自身特点及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笔者认为: 第一产业。其经营对象是直接利用林区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部门。它既包括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也包括无生命的矿产资源为主体的非生态系统。主要有林区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采伐和采掘业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有集体林面积占全国林业总面积的57.55%,其总经济价值至少在20000亿元以上。200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内外大量经验和文献为依据,深刻地阐明了国有控股公司将成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作者首先界定国有控股公司的定义和类型;接着从规模经济和多角化经营、公司制度进化、国际竞争和跨国经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层面,阐述其发展动因;然后分析国有控股公司外部与作为出资人的国家的产权关系;再分析其内部产权关系──垂直型和相互持股型的产权关联模式;并探讨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法人治理方式、结构与关节点;最后提出当前发展国有控股公司亟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