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永女书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倾述苦情,而这些血泪斑斑、哀婉凄凉的苦情又主要出现在《自传歌》和《婚嫁歌》中。我们认为传统的“父权制”思想对于江永女书中女人的婚姻家庭的影响尤为重大,也是女书中的女人受歧视的最主要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小说中的"疯女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疯女人”形象 ,重点研究“疯女人”形象的主要特征 ,进而探讨了其深刻内涵。通过书写“疯女人”形象 ,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作家们揭示父权 /男性文化对女性的贬抑 ,展示女性的悲剧性生存状态 ,使女性得以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 ,重新回归历史  相似文献   

3.
刘小艳 《理论界》2013,(6):146-148
《钟形罩》中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在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方面分别戴上"贞洁女孩"、"贤妻良母"和"事业型成功女性"的人格面具。然而,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永远受到压制,处于被抑制生长、被扭曲的状态。社会环境需要与埃斯特自我需要发生激烈冲突,埃斯特出现人格分裂,她陷入忧郁、痛苦、绝望之中,最后她撕下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的人格面具。埃斯特的人生悲剧在父权制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时期,写女性的从苦闷到觉醒然后又陷入苦闷,寻求人生的真谛,已成为作家们共同关心的主题。尤其是女作家更为突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五四”女作家群的小说。鲁迅《伤逝》的出现把这一主题引向了深化。到茅盾《蚀》的发表,新女性的形象从作家们一个又一个典型现象,发展为“时代女性”群的形象。嗣后,茅盾在短篇集《野蔷薇》、《宿莽》,中篇《路》、《三人行》、长篇《虹》里,续续着力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系列群象。也可以说,茅盾在他早期的  相似文献   

5.
《迷园》是我国台湾地区当代著名女作家李昂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亦是其重要代表作.小说着力塑造或描写的三个主要人物朱祖彦、朱影红、林西庚和主要活动空间“菡园”,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朱祖彦在母国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痛苦摆荡,朱影红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绝望追寻,林西庚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菡园”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小说由此言说了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与追寻.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十七年”的小说中 ,英雄主题的小说创作异常引人注目。山东作家们在经过现代文学漫长的沉寂之后 ,在“十七年”里有异军突起之势。他们塑造的一系列的英雄形象 ,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 ,与当时的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有着直接关系 ,但刻在他们身上的传统文化的烙印也是很明显的 ,即在他们身上隐含着独特的英雄原型。本文对这些隐含的原型作了分类剖析。  相似文献   

7.
从湖南醴陵乡下走出来的传统闺秀到五四一代女作家,袁昌英的蜕变既得益于现代教育,也与“英美派”留学生群体的交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太平洋》杂志时期,在体验域外新生活及与“英美派”留学生等的往来中,她完成了由东方闺阁女儿到现代新女性的精神成长;《现代评论》周刊时期,在群体的聚合过程中,袁昌英寻觅到了自我的未来志业;《武汉日报·现代文艺》时期,在同人群体偏居一隅著书立说之际,袁昌英亦进入了艺术的自觉期。通过考察袁昌英与现代评论派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勾勒出现代文学时期部分五四一代女作家“浮出”的历史图景,梳理现代文学社团在新文学女性作家养成的过程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8.
《人间词话》"气象"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江淮论坛》2006,(1):159-163
“气象”是《人间词话》中的重要概念,它与“境界”关系密切,对它的理解将直接关系到对“境界”的评价。本文追溯了《人间词话》气象说的传统文论渊源,从生命关怀、个体感悟与悲剧体验三方面阐发了“气象”的内涵并探讨了“气象”与“境界”的关系,提出“境界”是一种人生境界。气象具有与境界相通的特点,是境界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施旻 《东岳论丛》2001,22(5):132-134
在战后的英国文坛 ,多丽斯·莱辛是一位堪与弗吉尼亚·吴尔夫相提并论的女作家 ,她著述多 ,主题广 ,颇得学界重视 ,尤其是她的《金色笔记》 ,引起了一场有关“女权主义亦或是反女权主义文本”的论争。莱辛对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的本真的描绘 ,既来源于她身为女作家的深刻的思索 ,又与她亲身参与英国左翼联盟分不开。她对不受婚姻家庭约束的所谓“自由女性”的处境作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审视。同时 ,此书的奇异的结构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被认为是国际超文本写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肖凌 《北方论丛》2016,(2):67-70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自传三部曲《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和《中国北方的情人》的深度解读,对主人公法国小姑娘与其情人们在对待父权制社会、受虐的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时不同情态的书写,以及20世纪初期封建父权家长制社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跨越种族的爱情及备受考验的亲情与友情的摧残的关注与思考,迸射出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婚姻家庭法中某些量的规定,譬如:法定婚龄的界定,值得深入分析与探讨.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婚姻家庭法中的量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婚姻家庭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则必须正确处理好婚姻家庭法中量与质的关系,即:量必须正确反映质的要求,同时质的要求须适当量化.因而,科学合理地解决婚姻家庭法中量与质的关系、准确把握"度"的界限,对我国当代婚姻家庭法的完善以及充分发挥婚姻法的调控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法国女作家高丽安和黄山市摄影家张建平先生合作的旨在全面介绍徽州历史、文化、人物、建筑和古村落的法文版图书《石与墨书就的儒商中国》,于元月20日晚在巴黎左岸著名的“中国之家”旅行社展览厅,举行了隆重的法国首发式,同时,为期两个月的张建平《徽州面孔》个人摄影展也揭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3.
试论唐代的婚姻家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统治阶级重视婚姻家庭问题和婚姻家庭立法,竭力维护封,建的婚姻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唐代妇女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思想支配下,不仅要受政权、族权、神权的支配,还要受夫权的支配,因此她们在经济上不独立、政治上无地位、法律上无保障,在家庭中是“用来照管家务的一种物件”或至多是一名“婢女头领”。本文主要依据《唐律》中的《户婚》等法律条文,通过对唐代婚姻制度及婚姻家庭关系特点的论述,说明妇女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和处境。 婚姻关系的成立  相似文献   

14.
一、“泰山《西游记》文化”的提出这里提出的“泰山《两游记》文化”是指泰山作为百回本《西游记》人物、故事背景所形成的文学——人文内涵。这在泰山文化是一个大而新的增量,在《西游记》文化是一个深而广的开拓,二者结合并依托于泰山,是名著与名山结合的文化典范。泰山为天下名山,近又有号称中国“国山”,亿万年发展的历史使泰山多层类地积聚了无比富厚的传统文化;而《西游记》为古典小说名著,从某一方面说,堪称中国文学上的“泰山”。但是,泰山亿万年,西游故事一千余年,《西游记》成书四百年,这两大文化长期形成的内在联系,历史上并没…  相似文献   

15.
王喆 《兰州学刊》2013,(6):214-216
艾米丽深谙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关于人物、性格、身份及心理活动的创作态度,对于那些习惯于现实主义小说的读者,女作家为他们提供了多把理解小说人物的金钥匙——孩童经历、面部特征、出身遗传、潜在意识、环境影响等等。尽管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对社会道德要求很严格的时期,几乎所有作家都遵循"说教的美学",但在《呼啸山庄》中女作家选择了宁可颠覆维多利亚时期人物创作的传统惯例,也不愿让自己的想象力屈尊迁就。正因如此,这便有了她的千古绝唱——《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简爱》是维多利亚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深入的描写。本文在分析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从萌芽到发展的过程基础之上,试图探讨女性意识如何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发展和超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说自诞生起,一直存在着作家如何叙述小说内容的问题。“这里重要的是有一创造能力的运动,是情境的十分独特的生成方式”。欧洲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前者如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后者如卜伽丘的《十日谈》。十九世纪中叶,狄更斯对传统的叙述方式加以创新,他在《荒凉山庄》中同时使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作品内容:第三人称的叙述者从作品外部来叙述小说的内容,第一人称的“我”——作品人物埃丝特又从作品内部的角度来叙述作品。这种方式拓展了我们对作品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陈丛兰 《兰州学刊》2006,(9):29-32,2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性著作,《礼记》中包含着丰富的婚姻伦理思想。它所记载的婚姻制度,不但详细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时期贵族们的婚姻家庭生活,而且为后世封建婚姻制度提供了一个初始的思想理论框架。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形成它的“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理念的深厚哲学基础,即儒家主流的性善论和“天人合一”的形而上社会伦理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在任何社会中 ,一套占统治地位的合法话语都是对特定的阶级、性别和种族价值与利益的反映。具体在父权制社会中 ,语言本身就是对女性精神的压迫 ,在父权色彩的语言环境予以女性的是一种创伤性体验。抚平这种创伤就是女作家们挥之不去的梦想之一。  相似文献   

20.
D.H.劳伦斯早期亲身经历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工业文明最丑陋的一面:“英格兰中部地区昏暗、肮脏的煤矿镇,那里大面积的自然景区被男人们挥汗劳做永远地破坏了”[1];大地变得满目疮痍、混乱不堪。劳伦斯在目睹工业文明扭曲人性的一面的同时,也目睹了它对美丽大自然的破坏,因而在他的心头,笼罩着工业革命的层层黑云。他将对工业文明的怀疑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融入了他的写作,因此,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欣赏到那如同画册一般的自然之美。不但如此,他还对大自然的崇尚之情融入他的人物塑造上。比如在《太阳》和《查特莱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